-
金津玉液“甘露井”-南巖景區(qū)
武當景點2018-07-31
沿綠蔭蔽日的神道,進入龍虎殿,兩扇高大厚實的木門啟合有聲,悅耳動聽,宛如金雞鳳凰鳴,這是南巖聞名的一景。 穿過龍虎殿,是一方石墁地院落。院中尚存一口六角飾欄水井,名曰甘露井,深不可測,井水清涼甘洌。據(jù)說,從古至今,無論是人馬云集,還是天遇大旱都從未干涸,被道教視為金津玉液,奉為圣水。相傳,飲之可祛病御疾。從院落登上層層丹墀飾欄崇臺,是元君殿(又稱大圣南巖宮)遺址,36座精雕石柱磴、石雕流云瓊花圖案的須彌座,殘垣斷碣,歷…
-
崇福巖——俗稱老虎巖-南巖景區(qū)
武當景點2018-07-31
烏鴉嶺停車場頂端有兩條登山古神道:向左下行是登金頂?shù)墓派竦溃蛴疑闲校蛇_南巖、太常觀、雷神洞。從南天門沿石級而下,但見一塊平地,隱約可見青石崇臺,這便是圓光殿、方丈、齋堂等遺址。 相傳,永樂年間在大建武當山時,南巖多次出現(xiàn)五色祥云和真武在云中顯圣的景象,永樂皇帝便命工匠修建圓光殿等。后來,幾經(jīng)大火,已廢圮。 入小天門,穿過碑亭,便到崇福巖。只見巖石懸空突兀,宛如一只石虎,齜牙咧嘴,威風凜凜,故俗稱老虎巖。巖頂清晰可…
-
太子巖-南巖景區(qū)
武當景點2018-07-31
從紫霄宮父母殿左側(cè),出后門,入紫竹林,松杉參天,碧海綠蔭。拾級而上,有一道山門,刻著太子巖三個大字。舉頭仰望,只見綠樹掩映的半山腰中豁開一洞,這就是太子洞。相傳為太子修真的地方。在洞旁立有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鐫刻的太子巖石碑;洞前石欄回折,洞內(nèi)寬敞,洞口高約10米,寬15米,深12米。洞底平坦,方石鋪地,石冷襲人,正中有元代建造的小石殿,結(jié)構(gòu)嚴謹,玲瓏別致,殿內(nèi)供奉太子青年塑像,面容豐潤,頭扎發(fā)髻,錦衣似飄,神態(tài)自若。…
-
泰常觀-南巖景區(qū)
武當景點2018-07-31
入南天門右行約1里,有一座結(jié)構(gòu)緊湊的道院,這便是太常觀。 元代始建,明永樂十六年(1418)敕建,后來多次修葺和增建,現(xiàn)僅存正殿、配殿、山門等,共12間,建筑面積393平方米,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其建筑沿中軸線對稱分布,依山就勢。正殿為磚木結(jié)構(gòu),硬山頂,抬梁式木結(jié)構(gòu),小青瓦屋面。 殿內(nèi)陳列許多明、清時期不同質(zhì)地的神像、供器和法器,最為珍貴的是太上老君神像和斗姆神像。老君神像,為木雕,貼金彩繪,面容豐潤,神態(tài)慈祥。斗姆神像,通高2…
-
“轟轟”作響雷神洞-南巖景區(qū)
武當景點2018-07-31
從太常觀左行約20米的山埡左行,為歘(xū)火巖。 巖壁上刻有南巖歘火巖雷君滄水圣洞,高約1.7米,寬3.03米,正書,右邊豎刻慶和真人書,左豎刻元統(tǒng)甲戌(1334)吳云間刊。在歘火巖旁的一座小峰,形如一只大龜,挺胸昂首朝向金頂。沿石階而下,陡壁豁開一洞,這就是雷神洞。 高深幽爽,壁紋如火焰,樹根如龍爪。洞內(nèi)建有廟宇,供奉雷神鄧天君像,造型奇特,人身鳥面,鷹嘴鷂眼,手持雷錘雷鉆。洞中有靈池,泉水四季不涸,冬暖夏涼,甘甜可口。每當雷…
-
黃龍洞眼藥揚天下-南巖景區(qū)
武當景點2018-07-31
黃龍洞,在紫蓋峰下,巖開一洞,時常吞云吐霧,紫氣蒙蒙。相傳,為黃龍所居,故名。洞內(nèi)有一小巧別致的石殿,玲瓏剔透,殿內(nèi)供奉藥王像。殿旁有一水池,水質(zhì)甘洌清香。民間傳說:黃龍洞泉水可治百??洞下林木參天,掩映一座丹亭,額書黃龍洞,亭內(nèi)懸掛天下馳名金匾,是對昔日在這里出售黃龍洞眼藥、紫金錠等藥物的高度贊譽。據(jù)傳,黃龍洞眼藥十分靈驗,過去售藥人從百丈懸?guī)r上的洞口垂下一根粗繩,只要買眼藥的香客、行人把粗繩一抖,便有一只精巧的…
-
榔梅仙翁祠-南巖景區(qū)
武當景點2018-07-31
榔梅祠,全稱榔梅仙翁祠,在南巖對面,由烏鴉嶺通往金頂?shù)墓派竦郎稀?元代建有祠宇,毀于兵火。明永樂十年(1412)敕建。現(xiàn)僅存磚石結(jié)構(gòu)正殿1間,建筑面積50平方米,占地面積900平方米。1992年,湖北省文化廳撥款重修配殿、廂房、山門、宮墻等,建筑面積257.5平方米。 相傳,靜樂國太子修煉時曾灰心下山,經(jīng)紫元君點化后,返山復修,經(jīng)過此處,折梅枝寄于榔樹,仰天誓曰:予若道成,花開結(jié)果。后果如其言。榔梅被稱為榔梅仙果,為武當山的稀有植物。明…
-
民戨村里有了攝影基地
武當景點2018-07-04
…
-
民歌美景讓人醉
武當景點2018-07-04
…
-
民歌村里賽民歌
武當景點2018-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