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南巖景區簡介
欄目分類:武當景點 發布日期:2018-08-27 瀏覽次數:次
南巖宮,始建于元代,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賜額大天乙真慶萬壽宮;明永樂十一年(1413)重建,賜匾額大圣南宮;嘉靖三十一年(1552)擴建到460間;清同治元年(1862)大修殿宇,宮貌一新;現存建筑及遺址占地面積61187平方米,廟房83間,建筑面積3539平方

南巖宮,始建于元代,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賜額“大天乙真慶萬壽宮”;明永樂十一年(1413)重建,賜匾額“大圣南宮”;嘉靖三十一年(1552)擴建到460間;清同治元年(1862)大修殿宇,宮貌一新;現存建筑及遺址占地面積61187平方米,廟房83間,建筑面積3539平方米。整個建筑充分利用山頭、埡脖、峭壁、巖洞等險境,建造了一座座宮殿、亭臺、山門等,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相映成趣。1996年12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家看,對面在危巖峭壁上,鑲嵌著一排“樓閣懸空”的古建筑,那就是南巖石殿,有“絕壁懸宮”之稱,在我國建筑中堪稱一絕。
南巖的古建筑,在手法上打破了傳統的完全對稱的布局和模式,使其與環境風貌達到了高度的和諧統一。工匠們巧借地勢,依山傍巖,使個體精致小巧的建筑形成了大起大落、錯落有致、頗具氣勢的建筑群。現存的主要殿閣有龍虎殿、元君殿、天乙真慶宮石殿、兩儀殿、南巖宮、皇經堂、太子殿、八卦亭、大殿。相信大家游覽完南巖后,一定會覺得不虛此行。

天下第一香:龍頭香
【龍頭香】 穿過兩儀殿,大家就可以看到著名的龍頭香了。用青石雕鑿而成,通體長2.9米,寬0.3米,橫空挑出,下臨深壑,龍頭朝向金頂,龍頭上放一小香爐,探身俯瞰毛骨悚然。龍身浮雕祥云,造型美觀,線條流暢,是古代石雕藝術中極為珍貴的佳作。古時道教信徒為表達對神的虔誠,冒險步入龍背祈福上香,墮崖喪命,不計其數。清康熙十二年(1673)湖廣總督蔡毓榮下令“禁燒龍頭香”,并立碑以示。

圣靈(攝影:盧家亮)
【“壽福康寧”摩崖】 沿著大殿后神道前行,左行50米處是一座小山門,山門內巖壁上刻有“壽福康寧”四個大字。“壽”、“福”、“康”、“寧”四字,運筆剛健雄渾。由于摩崖的風化,這四字多年來一直被人們誤認為王颙(yóng)所書。其實,大家認真細致地辨認,便會發現“壽”字與“福”、“康”、“寧”在書法上有不同之處。據專家考證,“壽”字為明嘉靖十六年(1537)七月禮部儒士王颙書;“福”、“康”、“寧”三字為嘉靖二十年(1541)八月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夏言所書。明嘉靖皇帝倡導治世玄岳時,有個小官吏夏言上書“分祀天地”,得到賞識后官升至禮部尚書,加封為上柱國。夏言親書“天子萬年”和“福”、“康”、“寧”,派親信弟子王颙來武當山南巖宮立碑刻字。祭祀完畢后,王颙自作主張揮筆寫了一個“壽”字。便留下了南巖宮“福”、“壽”、“康”、“寧”摩崖景觀。雖出自兩人之書,但從字體上難以分辨。簡單的四個字,卻說出了人間一切美好的愿望。道教的真諦不僅在于修行,而且在于普度眾生、教化育人,給人間以美好的祝愿。但愿大家都能為你和你們的家庭接受這個祝福。大家可以在這里留個影,順便把武當山的“福壽康寧”帶回家。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