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與健康
道家醫藥2016-06-17
運用中醫的理論與方法避免致病因素對人體的侵害,從而達到全面健康,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調寒溫,適四季(天人合一) 順應氣候、自然環境變化,適時增減衣物,達到人體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春天風氣盛,冬寒未盡,故春天要捂,以免受寒;夏天天氣炎熱,避免中暑,少喝冷飲以免寒甚傷胃;秋天氣候干燥,氣溫漸降,但暑熱之氣未盡,不宜過快過多增加衣服,這就是秋凍。冬天氣候寒冷,多穿衣服,防寒防凍。 2、重道德,適人情(社人合一) 樹立正確的人…
-
醫中百誤歌
道家醫藥2016-06-17
醫中之誤有百端,漫說肘后盡金丹,先將醫誤從頭數,指點分明見一斑。 醫家誤,辨證難,三因分癥似三山,三山別出千條脈,病有根源仔細看。 醫家誤,脈不真,浮沉遲數不分清,卻到分清渾又變,胸中了了指難明。 醫家誤,失時宜,寒熱溫涼要相時,時中消息團團轉,惟在沉潛觀化機。 醫家誤,不明經,十二經中好問因,經中不辯循環理,管教陽證入三陰。 醫家誤,藥不中,攻補寒溫不對證,實實虛虛誤非輕,舉手須知嚴且慎。 醫家誤,伐無過,藥有專司切莫…
-
中醫醫德的內涵與精髓
道家醫藥2016-06-17
中華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中華文明發端之初,我們的祖先在開展醫療活動的同時,即催生了中醫的原始醫德。從傳說中伏羲、神農的嘗百草、制九針,到張仲景的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和孫思邈的精勤不倦,大醫精誠,乃至現代施今墨的一絲不茍和郭春園的無私奉獻,中醫醫德從久遠的古代孕生并經歷代醫家言傳身行而不斷傳承演進,經久而不衰,以至成為中醫學術和中醫事業持續向前發展的內在動力。 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尊重生命是中醫醫德最重要的思想…
-
道教醫學概念辨析
道家醫藥2016-06-17
道教醫學作為道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學術領域,近年來已獲得國內外學術界的普遍認同,漸漸成為道教學研究的一個熱點。但就目前研究水平、層次而言,道教醫學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學術界還未能就道教醫學這一道教學分支的學科基本概念、研究對象和研究的范圍、內容達成共識,形成規范化的學術范式。所以道教醫學的研究在現階段還屬于科學研究的前科學階段,有許多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道教醫學概念本身的內涵和外延就是基中重要的學術問題之一。本文擬就…
-
《周易》與中醫平衡論
道家醫藥2016-06-17
恩格斯說:平衡是和運動分不開的,就是說有動必有靜,所謂靜,即指相對的靜止,也就是相對的平衡。 《周易》在平衡觀方面,已經初具平衡論思想的雛形,《周易》已對認識到有動必有靜的動靜平衡觀,如《易.系辭》曰:動靜有常,剛柔斷矣。《周易》的平衡觀還反映在卦的結構上,如無論八卦,還是六十四卦對于陰、陽爻的數量,位置其分布都是平衡的。體現了平衡是動態的、相對的原理,亦即是在發展中、變化中的平衡,《周易》六十四卦樸素地反映了這一觀…
-
孫思邈--大醫精誠論
道家醫藥2016-06-17
大醫精誠論 孫思邈(唐) 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已。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臟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而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俞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厚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于茲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淺之思,豈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方卜筮,…
-
偏方勿輕信 用藥需謹慎
道家醫藥2016-06-17
偏方,是我國勞動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智慧結晶。多少年來,它流傳于民間,在醫疾除病方面發揮了顯著功效。但民間也有因濫用偏方而致病情加重,甚至中毒者。 長期大量使用木通等中草藥可引起中藥性腎病 劉大爺患有慢性關節痛的毛病,迷信中草藥偏方、驗方,長期多處求方,熬藥服用,家人多次勸其到正規醫院診治,可他總是說偏方管用。前不久,劉大爺發現雙下肢浮腫,腰部及小便也有不適感,去醫院檢查診斷為腎炎,醫生告訴他可能與長期服用中草藥偏方有…
-
道教醫藥
道家醫藥2016-06-17
茅山的藥物,史料 記載頗多。相傳周朝的開國君主古公生病,想立第三個兒子季歷(周文王之父)接位,長子太伯得知父意,就躬行孝道,約二弟仲雍自 輾轉抵句曲山采藥,為父治病;秦始皇滅楚之后,也親登句曲山之北垂,采集長生不老藥。太伯與秦始皇的收獲如何,姑且不論,明代著名的藥物學家李時珍還曾親 自來茅山采擷和考察藥材,他寫在《本草綱目》中與茅山有關的藥材高達三百八十多種,其中有的草藥還聞名于世。 名 氣最大的草藥首推茅山石門產的茅蒼術…
-
明刊養生醫籍《武林陳氏家傳仙方佛法靈壽丹》文獻考察與研究
道家醫藥2016-06-17
文/賀信萍 孤本《武林陳氏家傳仙方佛法靈壽丹》(以下簡稱《靈壽丹方》)不分卷,明陳楚良撰于萬歷十六年戊子(1588),現藏北京大學圖書館。此書未見書坊堂號及刊刻之年,但有萬歷十六年戊子(1588)自序,可稱為萬歷戊子序刊本。《靈壽丹方》主要內容可用三句話概括:講一個故事,出一個藥方,注釋36種藥物。 著者及成書背景 據該書自序署名,作者為陳楚良,自稱益元道人,武林(今屬浙江杭州)人。陳氏早年攻讀儒書,但功名數奇,仕途無望,于是中年時棄儒…
-
道家哲學對現代醫學的啟示
道家醫藥2016-06-17
一、現代醫學模式轉型 自20世紀后半葉以來,由于現代社會和醫學實踐的長足進展,使人類的疾病譜和死亡譜發生了根本變化。比如中國在20世紀前半葉,居于前四位的疾病是呼吸系統疾?⒓斃源靜 ⒔岷瞬『拖低臣膊。勞雎首罡叩囊彩欽饉鬧旨膊?20世紀后半葉,居于頭四位的疾病則是腦血管?⑿腦嗖 ⒍裥災琢齪禿粑低臣膊。勞雎首罡叩囊彩欽饉鬧旨膊 S捎謚泄褪瀾緙膊∑綴退勞銎椎母頸浠勾車奈鞣繳镅б窖J講壞貌槐幌執納鐨睦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