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家風——甘貧守道 終日逍遙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jīng) 發(fā)布日期:2017-06-18 瀏覽次數(shù):次
文/涂立賢
朱元璋用宗教鞏固政治
朱元璋在當皇帝之前,曾因生活所迫出家當過和尚,但就他本人而言,并不相信釋道的理論。朱元璋《釋道論》言:“僧言地獄鑊湯,道言洞里乾坤、壺中日月,皆非實象。此二說俱空,豈足信乎!然此佛雖空,道雖玄,于內(nèi)齊天機而人未識,何也?假如三教,惟儒者,凡有國家者不可無。”
儒釋道(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朱元璋于戰(zhàn)爭中建立明王朝,是一個很理性的實用主義者,因此雖然他并不相信宗教,但這并不妨礙他利用宗教來鞏固統(tǒng)治。儒釋道三教各有擅長,朱元璋將其拿來為己所用,當然三者以儒學為本,釋道只是處于輔助地位。
朱元璋為何推行抑全真而揚正一的道教政策?
朱元璋將道教劃分為正一、全真兩大派,并且直接標明其對全真、正一的觀點:“朕觀釋道之教,各有二徒。僧有禪、有教,道有正一、有全真。禪與全真,務以修身養(yǎng)性,獨為自己而已。教與正一,專一超脫,特為孝子、慈親之設,益人倫,厚風俗,其功大矣哉!雖孔子之教明,國家之法嚴,旌有德而責不善,則尚有不聽者。縱有聽者,行不合理又多少?其釋道兩家,絕無繩愆繆之為,世人從而不異者甚廣。官民之家,各有喪事,非僧道難以殯送。若不用此二家殯送,則父母為子孫者是為不慈,子為父母是為不孝,恥見鄰里。”
在朱元璋看來,全真道士只關注自身的修身養(yǎng)性,得到成仙,出世色彩濃厚,于國無大用。而正一派關注人倫,宣揚忠孝,超薦亡靈,對人倫教化大有用處,在治理國家方面,正一派顯然更有用處。因此朱元璋推行抑全真而揚正一道教政策。
全真教注重個人修身養(yǎng)性
雖然全真教也有濟世度人的一面,但是毋庸置疑,它更注重的卻是個人修身養(yǎng)性,正如有學者所言:“全真教乃是以內(nèi)丹修持為中心創(chuàng)立起來的道派。它的根本生命力就在于其清靜修持的教風。它固然有其應世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其通過內(nèi)丹修煉以證托生死這一大事因緣為目標的宗教精神。”
全真教注重個人修身養(yǎng)性(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明初全真高道王道淵在其著作《還真集》中有《沁園春·全真家風》詞一首,記敘了全真道士修身養(yǎng)性、不慕榮華、潛心苦修、自得逍遙的生活狀況與精神面貌,正是對全真家風的最好描述,其詞曰:“不戀功名,不求富貴,不惹閑非。蓋一間茅屋,依山傍水,甘貧守道,靜掩柴扉。讀會丹經(jīng),燒殘寶篆,終日逍遙任自為。真堪悅,遇饑來吃飯,冷即穿衣。個中消息誰知。自里面惺惺外若癡。且藏鋒挫銳,先人后己,和光混俗,豈辨高低。處世隨緣,樂天知命,白雪壺中配坎離。時來到,與十洲仙子,同駕云歸。”
全真教獨特的修煉方法——坐缽
元明時期全真教徒有一種獨特的修煉方法,稱為“坐缽”,所謂坐缽就是將教徒集中在一個特定的場所——全真教稱之為缽室、環室、靜室——修煉內(nèi)丹。據(jù)張廣保先生研究:“坐缽是明代全真教徒最主要的修煉項目,在南北全真教中都很盛行。”
道家修煉內(nèi)丹(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坐缽”集中體現(xiàn)了全真教清修苦練、以修內(nèi)丹為主的宗教特色。全真教對坐缽有一整套很嚴格的規(guī)定。
《全真清規(guī)》中對“坐缽”的描述
首先,坐缽時間漫長,一次坐缽需滿百日:“夫坐缽者,自十月初一日為始,集眾,過冬至新年正月中旬,滿散百日為則。”不僅總的時間長,每日坐缽時間也有明確規(guī)定:“每日至五更寅時(3點-5點),聞開靜板響,各請洗漱,朝真禮圣。卯時(5點-7點)早齋,辰時(7點-9點)混坐,巳時(9點-11點)靜鐘三通,各各靜坐,如法用功。午時(11點-13點)赴齋,未時(13點-15點)混坐,申時(15點-17點)如前入靜,酉時(17點-19點)晚參,戌時(19點-21點)混坐茶湯,亥時(21點-23點)如前入靜,用功如法。子時(23點-1點)歌詠,教演歌詞,以敵睡魔。丑時(1點-3點)放參,個請隨意。”
照此時間表,坐缽時道眾每天唯有兩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其次,坐缽時宜靜不宜動。坐缽的“三不起身”條規(guī)定“打坐不起”“誦經(jīng)不起”“赴齋不起”。但這并不是說坐缽時完全不能動,而是以靜為主,動則徐徐,心態(tài)平靜:“缽有動靜,動則許容徐徐運動,靜則不然。如有神昏點頭,搖撼身屈,主缽先行巡牌,以牌掛在昏者身上,三擊而退。然后輕輕取牌,徐徐起身,巡究他人后犯者替。或缽未終,鐘未鳴,靜派未換,無故出入,語話動搖,不依規(guī)矩者,并行責罰。”
全真派道士效仿王重陽祖師筑“活死人墓”
除了這種大型的群體坐缽外,還有全真道士效仿早期王重陽等筑“活死人墓”的方法,獨自坐環。明后期,閻祖派從其創(chuàng)始人閻希言開始,茅山乾元觀全真道派就注重環堵修行。閻希言在武當山修行時居住石穴,并在其旁另辟一小穴修行,名之“打兒窩”。閻希言的徒弟姜本實在茅山建“活死人墓”,在內(nèi)居三年方才坐化。姜本實的徒弟王合心亦建靜室坐環清修三年。可見全真教對其家風的傳承是有延續(xù)性的。
活死人墓(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整理道教經(jīng)典 提升全真教派的理論水平
全真教徒在潛心修煉的同時,還注意對全真道經(jīng)典的搜集整理與創(chuàng)作,提高教派的理論水平。明全真教真人邵以正在天順四年(1460年)編成《玄宗內(nèi)典經(jīng)注》,張廣保先生認為:“此書編輯對后世影響甚大。明代中期之后,道教頗熱衷于編輯內(nèi)丹經(jīng)傳,如嘉靖年間涵蟾子編、清虛子續(xù)輯《金丹正理大全》,萬歷年間彭好古編大型道書《道言內(nèi)外秘訣全書》都與邵以正開啟風尚有關。”
而全真教徒對經(jīng)典的整理,也是其濟世度人方法的一種,這也表明全真教并非是如朱元璋所言“務以修身養(yǎng)性,獨為自己而已”,只是全真教的濟世方法是一種潛移默化式的,因此遭到了世人的誤解。
全真派講修煉實則是在“濟世度人”
陳耀庭在其《全真教派的發(fā)展和演變》的論文中專門指出,“過去有人或多或少地認為全真道是一種僅僅修自己成仙,不問人間雜事的道派。其實,這是一種很大的誤解。全真道的講修煉,講規(guī)誡,講管理,同樣是為了實現(xiàn)‘濟世度人’的主張。只是由于歷史條件的變化,在全真道隱而不顯的時代,全真道的活動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全真道士有關于個人內(nèi)修的著述可能會多一點,但是,這些內(nèi)修著述的問世,也是全真道服務社會,憫憐眾生,護佑眾生的體現(xiàn),也可以理解為,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全真道‘濟世度人’的一種方法。”
“濟世度人”是全真派家風的體現(xiàn)(資料圖 圖源網(wǎng)絡)
這種濟世度人的方法也是全真家風的體現(xiàn),正如詞中所言:“讀會丹經(jīng),燒殘寶篆,終日逍遙任自為!”(騰訊道學獨家稿件,編輯:陶然)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文:涂立賢)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elev8corp.com
相關內(nèi)容
這些是最新的
熱門關鍵詞
金剛長壽功熱門排行
- 紫陽真人金丹四百字注釋
- 《黃帝內(nèi)經(jīng)·生氣通天論》(一)
- 《黃帝內(nèi)經(jīng)·生氣通天論》(
- 【弘道讀經(jīng)會】莫讓六賊趁虛而入
- 什么是“凈明派”?
- 《道德真經(jīng)》——魏王
- 庇佑眾生,靈應九州—̵
- 《道德真經(jīng)》——魏王
- 陳摶老祖《心相篇》(附譯文)(
-
Copyright © 2015-2017 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功夫視頻 |武當武術學校 |太極八卦 |太極拳 |武當拳理 |武當養(yǎng)生功 | 道醫(yī)概論 | 道醫(yī)人物 | 道醫(yī)典籍 | 草藥 | 療法 | 武當?shù)泪t(y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