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讀經會】我們都是竊取自己快樂的賊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20 瀏覽次數:次
文/陳景展
我們再來看下文,“慎無憂,忍無辱”。這兩句也是一個對應。“慎無憂”是說,要慎其小,防微杜漸。大事人人都知道,那個人是強盜,那個人是土匪,那個人真壞,殊不知,自己與他有什么區別。人人都是賊,我們讀經會到后面會學另一部經,《除欲究本》,里面就有很多的小故事,都是真實的故事,我們到時候再分享,很細致入微的故事。
圣人的功與過(資料圖 圖源網絡)
圣人的功與過
圣人之所以過錯小,是因為他在細處著手,常常搜刮自己,用鏡子去觀照自己,改正自己,是在小處著手,每日都要反省。儒家說“吾日三省吾身”,這就是懺悔的功夫。
圣人不見功是因為他不求大,他在小處著手,積跬步而成千里,最后反而能成功。凡人是平時在物質世界逍遙快樂,憂患到的時候,一個大的災難就像房屋坍塌一般,無能為力。你說是不是災禍?是災禍,可是某種程度上哪件災禍不是人積攢的呢。所以天災面前沒有冤魂。
忍辱是修行的基本功
“曲則全”,時節不當,能忍,這就是大丈夫。(資料圖 圖源網絡)
“忍無辱”,忍辱是一個修行的基本功,也是一個大功夫,也是很難行的一個功夫。真正的大丈夫要能舍己從人,韓信曾經胯下受辱,他如果當時不受這個辱也無從成大事。古語說,“曲則全”,時節不當,能忍,這就是大丈夫。張良祖師在橋下去撿履三次,這也是忍辱的功夫。我們日常要從大局觀事,從大角度去看。如果你一直從我的角度去看,以自我的得失作為一個判斷的標準,那什么辱都忍不了。但是當以一個大局去觀的時候,自己就微乎其微了。
你沒有理由不快樂
甚至有時候你難過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比如說勸導一個人,一個人想不開了,他哭了,他怎么樣了,你用一個大局觀去觀,你放在一個浩渺的宇宙中,你的生命無非是曇花一現,浮塵一般,那你當下的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這就是一種自我的開脫之法、解脫之法。那在事情之中和這個道理也是一樣的,遇到一個事情,心里面起心動念要去糾纏,一想,是非對錯無非都是幻影,都是假象,甚至于生死都是假象,又何苦去擔憂是得是失,是對是錯呢?不要去較真,較真你就會受苦,因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荒誕的,沒有什么真可較,陰陽之中,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渾渾沌沌,這才是真相。你要是去較真,那就沒辦法了,那就會活得很痛苦。
不要去較真,較真你就會受苦,(資料圖 圖源網絡)
以前廟里有一位職工,會計算帳的時候給她算錯了,她也不是為了這幾天的工資。她平常施舍是很多的,她不在乎。但是她就是較真,就是要把這個事說清楚。可是很多事是說不清楚的。而且人無完人,誰都會犯錯,馬馬虎虎,你就當成自己這個身體都是多余的,索性還有個身子多快樂,索性還有人給我工資,管他是一毛兩毛呢,多開心。不要去想我應該得到100塊錢,結果你給了我兩毛,那就難過了,那你欠了我90多塊錢。
你要想著我活一天賺一天,活一天太陽是免費的,空氣是免費的,水是免費的,還能讀經,多快樂。還有這么多相識的朋友,那就覺得自己每一天擁有的太多了,太豐富了,人生太幸福了。而不是說會為一個我沒有一個什么東西而感到難過、感到心里憋屈。而恰恰相反,你會覺得自己得到太多了。甚至要把自己的東西分散給別人。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本文根據“弘道讀經”活動錄音整理。)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