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二)防陽較風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fā)布日期:2017-05-25 瀏覽次數:次
譯文
在人體煩勞過度時,陽氣就會亢盛而外張,使陰精逐漸耗竭。如此多次重復,陽愈盛而陰愈虧,到夏季暑熱之時,便易使人發(fā)生煎厥病,發(fā)作的時候眼睛昏蒙看不見東西,耳朵閉塞聽不到聲音,昏亂之勢就像都城崩毀、急流奔瀉一樣不可收拾。
人的陽氣,在大怒時就會上逆,血隨氣升而淤積于上,與身體其他部位阻隔不通,使人發(fā)生薄厥。若傷及諸筋,使筋弛縱不收,而不能隨意運動。經常半身出汗,可以演變?yōu)榘肷聿凰臁3龊沟臅r候,遇到濕邪阻遏就容易發(fā)生小的瘡癤和痱子。經常吃肥肉精米美味,足以導致發(fā)生疔瘡,患病很容易,就像以空的容器接受東西一樣。在勞動汗出時遇到風寒之邪,迫聚于皮腠形成粉刺,郁積化熱而成瘡癤。
人的陽氣,既能養(yǎng)神而使精神慧爽,又能養(yǎng)筋而使諸筋柔韌。汗孔的開閉調節(jié)失常,寒氣就會隨之侵入,損傷陽氣,以致筋失所養(yǎng),造成身體俯曲不伸。寒氣深陷脈中,留連肉腠之間,氣血不通而淤積,久而成為瘡瘺。從腧穴侵入的寒氣內傳而迫及五臟,損傷神志,就會出現恐懼和驚駭的征象。由于寒氣的稽留,營氣不能順利地運行,阻逆于肌肉之間,就會發(fā)生癰腫。汗出未止的時候,形體與陽氣都受到一定的消弱,若風寒內侵,腧穴閉阻,就會發(fā)生風瘧。
風是引起各種疾病的起始原因,而只要人體保持精神的安定和勞逸適度等養(yǎng)生的原則,那么,肌肉腠理就會密閉而有抗拒外邪的能力,雖有大風苛毒的浸染,也不能傷害,這正是循著時序的變化規(guī)律保養(yǎng)生氣的結果。
蘆葦依風舞漣漪映襯之
原文及注釋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
此又誡起居暴卒,煩擾陽和也。然煩擾陽和,勞疲筋骨,動傷神氣,耗竭天真,則筋脈脹,精氣竭絕,既傷腎氣又損膀胱,故當於夏時,使人煎厥。以煎迫而氣逆,因畎煎厥為名。厥,謂氣逆也。煎厥之狀,當如下說。新校正云:按《脈解》云:所謂少氣善怒者,陽氣不治,陽氣不治,則陽氣不得出,肝氣當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日煎厥。
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止。
既且傷腎,又竭膀胱,腎經內屬於耳中,膀胱豚生於目,故目盲所視,耳閉厥聽,大矣哉,斯乃房之息也。既盲目視,又閉耳聰,則志意心神,筋骨腸胃,漬漬乎若壞都,汨汨乎煩問而不可止也。汨,古沒切。在計切。
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莞於上,使人薄厥。
此又誡喜怒不節(jié),過用病生也。然怒則傷腎,甚則氣絕,大怒則氣逆而陽不下行,陽逆故血積於心胸之內矣。上,謂心胸也。然陰陽相薄,氣血奔并,因薄厥生,故名薄厥。《舉痛論》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靈樞經》曰:盛怒而不止則傷志。《陰陽應象大論》曰:喜怒傷氣。由此則怒甚氣逆,血積於心胸之內矣。菀,積也。并,去聲。
有傷於筋,蹤,其若不容。
怒而過用,氣或迫筋,筋絡內傷,機關縱緩,形容痿廢,若不維持。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夫人之身,常偏汗出而潤濕者,久久偏桔,半身不隨。新校正云:按沮《千金》作祖,全元起本作恒。沮,子魚切,潤也。
汗出見濕,乃生痤痱。
陽氣發(fā)泄,寒冰制之,熱怫內余,郁於皮裹。甚為痤癤,微作痱瘡。痱,風癮也。痤,昨和切。痱,方味切。怫.符弗切。
高梁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
高,膏也。梁,粱也。不忍之人,汗出淋洗,則結為痤痱;膏粱之人,內多滯熱,皮厚肉密,故內變?yōu)槎∫印M鉂窦惹郑袩嵯喔校绯痔撈鳎艽诵岸荆嗜帐苋绯痔摚远∩蹲阏撸闹橹T陽之本也。以其甚費於下,邪毒襲虛故爾。新校正云:按丁生之處,不常於足,蓋謂膏梁之變,饒生大丁,非偏著足也。
勞汗當風,寒薄為齄,郁乃痤。
時月寒涼,形勞汗發(fā),凄風外薄,膚腠居寒,脂液遂凝,蓄於玄府,依空滲涸,齄刺長於皮中,形如米,或如針,久者上黑長分余,色白黃而瘛於玄府中,俗曰粉刺,解表已。玄府,謂汗空也。痤,謂色赤膜憤。內蘊血膿,形小而大如酸棗,或如按豆,此皆陽氣內郁所為,待更攻之,大甚爇出之。齄,織加切。蓄,許竹切。德,尺制切。爇,而劣切。
陽氣者,精則養(yǎng)神,柔則養(yǎng)筋。
此又明陽氣之運養(yǎng)也。然陽氣者,內化精微,養(yǎng)於神氣;外為柔更,以固於筋,動靜失宜,則生諸疾。
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樓。
開,謂皮勝發(fā)泄。闔,謂玄府閉封。然開闔失宜,為寒所襲,內深筋器,結固虛寒,則筋絡拘經,形容償俯矣。《靈樞經》曰:寒則筋急。此其類也。凄,力主切。
陷脈為瘓,留連肉勝。
陷豚,謂寒氣陷缺其豚也。積寒留、舍,經血稽凝,久瘀內攻,結於肉里,故發(fā)為瘍瘓,肉勝相連。瘓,力斗切,癱瘓。
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
言若寒中於背俞之氣,變化入深而薄於藏府者,則善為恐畏,及發(fā)為驚駭也。俞,音庶。
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癱腫。
營逆則血郁,血郁則熱聚為膿,故為癱腫也。《正理論》云:熱之所過,則為癱腫。
魄汗未盡,形弱而氣爍,穴俞以閉,發(fā)為風瘧。
汗出未止,形弱氣消,風寒薄之,穴俞隨閉,熱藏不出,以至於秋,秋陽復收,兩熱相合,故令振栗,寒熱相移,以所起為風,故名風瘧也。《金匱真言論》曰: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蓋論從風而為是也。故下文曰:
故風者,百病之始也,清靜則肉勝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時之序也。
夫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不妄作勞,是為清靜。以其清靜,故能肉勝閉,皮膚密,真正內拒,虛邪不侵。然大風苛毒,不鈴常求於人,蓋由人之冒犯爾。故清靜則肉勝閉,陽氣拒,大風苛毒,弗能害之。清靜者,謂因循四時氣序養(yǎng)生調節(jié)之宜,不妄作勞,起居有度,則生氣不竭,永保康寧。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