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讀經會】莫讓六賊趁虛而入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07 瀏覽次數:次
經文說:“瑩然內觀,我心無心,湛然外鑒,物形無形”。這里說色、聲、香、味、觸、法,稱之為六塵,我們也把它叫六賊!段饔斡洝分杏幸粋篇章,就是唐僧遇到六個賊子,被孫悟空打死了。一個叫眼看喜,一個叫耳聽怒,一個叫鼻嗅愛,一個叫舌嘗思,一個叫意見欲,一個叫身本憂。孫悟空說,我是你們的主人公。唐僧不愿意殺他們,孫悟空說,這六個賊必須打死。這六個賊人就是六塵。當你恒守一心的時候,外魔不能入侵,當自己的心有所失正、有所偏斜,這個賊人就趁虛而入。
瑩然內觀,我心無心,湛然外鑒,物形無形(資料圖 圖源網絡)
我在一個地方喝茶的時候,茶臺上放了一個小玩意,這個小玩意特別特別好,當時看的時候,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面,背面看不到。是兩只小猴,一個小猴捂著眼睛,一個小猴用兩個手捂著耳朵,我覺得這個挺有意思,我就猜那個背面是什么呢?等這個主人不在的時候,我轉過去看那個背面,第三個小猴用兩個手捂著自己的嘴巴。這個小玩意非常有啟發性,大家可以去悟一悟。
經文說:“內景不出,外景不入”。我們之所以“耽塵憂眷”、之所以流連忘返,就是把四門都打開了,把六賊放進來了。我們以為的實,在道人眼里以為是虛,世人認為的福氣,在道人眼里認為是賊子,賊子是偷什么呢?是偷你的真氣,偷你的道炁。眼睛看五彩繽紛的顏色,就是把真色給賊了,就是把真色給偷了。因為真色不色。鼻能夠聞到一些香臭,也稱之為賊,因為真嗅沒有香臭。耳有所聲,其實賊我之真聲!肚f子》里面有一個說法,說有三籟。絲竹之聲,我們通常聽到的美妙的音樂,是人籟;夜晚的時候大風掠過土地,樹窟窿所發出的特別古怪的聲音,大地的那些穴竅打開,風經過的時候發出那種人難以模擬的聲音,這些是地籟。但是圣人聽的既不是人籟,也不是地籟,而是天籟。天籟就是道炁運行的聲音,整個蒼穹,河漢群真、日月輪轉,整個大宇宙的運行,這是天籟。普通人是聽不到的。舌有五味。要有醋,要有鹽,要有辣椒,等等,還是賊!兜赖陆洝芬舱f“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真味不味。身有所觸,我們皮膚能感覺到,還是賊,奪你的真覺,奪你的真觸,奪你的真性。心有所法,還是賊。之所以稱這些為賊,是因為這是我們身體所處的這個世界的六樣大幻;茫糜X的幻,以幻為真,那那個真就喪失一分,我們就越發遠離自我真性,所以要關門打賊。重陽祖師在《立教十五論》說:“把斷四門,眼、耳、口、鼻!毕劝堰@四門把斷,賊人先不進來;其次再舍諸法;到最后一個是有為法,這個也是賊。過河需要船,這個船也是有為法,眾生要出離迷津,必須要依賴這個有為法,但是它還是賊,最終要登岸舍船。《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快到西天的時候,有一個無底船,在那個楊潔導演拍的老版里面沒有這個情節,后來的新版《西游記》里面有這么一個情節,和原著是一致的。就是上了無底船之后,唐僧回頭,怎么還有一個唐僧呢?怎么那兒還有一個八戒?還有一個白龍馬?還有一個沙僧?還有一個悟空呢?假軀給留在了岸上,這個時候才能登到彼岸去。所以《西游記》在這個情節里面有一個話,說:“六塵不染能歸一,萬劫安然自在行。無底船兒難過海,今來古往度群生!边@是把有為法也舍了,這個時候,才是真正地脫胎換骨了。
經文繼續說:“坦坦蕩蕩,萬慮歸空,豈不樂乎。”胸中不納一垢才叫“坦坦蕩蕩”,心中不留一念才叫“萬慮歸空”。我們入道千日百日修的練的就是這八個字,這八個字猶如晴天一聲霹靂,是踏破是非門、推到人我山的天性。有一個典故,說白玉蟾祖師晚間和一個老翁在床榻上聊天,聊著聊著,夜深了,老翁就慨嘆了一句,說“世事悠悠,不如歸去”,白玉蟾祖師說,“歸便歸去,何思何慮?”說完老翁溘然羽化。這是何等灑脫!何等自由!我們別說心中萬般地牽纏,就是沒有這個牽纏,也沒有那個空空朗朗的本事,可以視萬物為幻,可以視己身為房屋。真主人可以進出自由,這才是逍遙和快樂。我們貪圖太多,罪業牽纏,哪兒能體會神人那樣的快樂呢?多少仁人志士,視死如歸那一刻,也是明白了天地之真心,自我之本來,所以不畏不懼,從容赴死。從內丹來說,“金木性相逢”,我們可以用仁義來代替,仁就是木,義就是金,中間有一個信,就是土。他如果真的達到視死如歸的那樣的一個剎那,那最后也是丹成的時候了,他也能達見天心,未嘗不是善果。
本文據騰訊道學《弘道讀經會》欄目錄音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