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下“尸解” 道人石棺是空的不足為奇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18 瀏覽次數:次
文/萬景元
最近爆出一條新聞,說是“太原肯德基樓頂驚現丘處機弟子石棺”。石棺前方刻有“玄通弘教披云真人”字樣,乃是邱祖得意弟子宋德方真人藏遺蛻之所。但是據說發現石棺的時候,里面空空如也,什么東西都沒有。于是有人懷疑,此石棺為披云真人的衣冠冢。但是也有道教徒提出不同意見,認為之所以石棺里面,什么東西都沒有,是因為宋真人“尸解”了。
從遠處向肯德基望去,右側即為宋德方的墓室。(攝影:胡健)
那么,就給各位科普一下“尸解”。《無上秘要》云:“夫尸解者,形之化也,本真之練蛻也,軀質之遁變也。”
學道求仙,最上者,如許旌陽真君,一家拔宅飛升。連房子、雞犬都飛到天上去了,這個是最高成就。其次是白日沖舉,就是修仙之人,白天飛升,比如黃元吉真人就是,白日飛升,與弟子告別,冉冉騰云而去。還有就是尸解仙人,先示人以死,然后在太陰煉形。或者以他物幻化做自己的尸體,而本人則脫殼而去。
一、仙人死后還要煉質 完成之后方能尸解
太陰煉形之人死后仍要修煉
太陰煉形的人,死了之后還要修煉的。修煉成功,才能尸解而去。《漢武內傳》引《九都龍真經》云:“得仙之下者,皆先死,過太陰中煉尸骸,度地戶,然后乃得尸解去耳。”
道家修煉(資料圖 圖源網絡)
據《陰陽六甲煉形質法》記載,有的人修正一之法,功德圓滿,黑簿除名。雖然功成道就,但是由于在修道之前犯錯太多,罪咎甚深。肌膚破壞,骨脈損傷。成道之后,還不能立即飛升。需要脫胎換骨。太陰君下降其體中,五臟六腑,有三百六十陰神守護,暗銷肌肉。然后根據此修行人福德的深淺,或一年、二年,或十年,才派太醫博士下降,為其重新培育骨肉。
反生再起的時候,身體各個組織都很完美,如玉人一般。這個時候還需要繼續修煉,“或世事巖穴,隱養形質,經千日方游太陰水帝,受事訖,得為水府掾吏,居四海名山,為封柱官。積功成就,遷效五岳官吏,即漸徐見真仙之道。”經過一千日,才能朝拜太陰水帝受事,得為水府之吏。然后再升遷為五岳仙官,逐漸修成天仙之道。
顏真卿死后三十年 飛騰出墓修成仙
比如顏真卿,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云:“公至大梁,希烈命縊殺之,葬于城南。希烈敗,家人啟柩,見狀貌如生,遍身金色,爪甲出手背,須發長數尺。歸葬偃師北山明皇十七年事。顏真卿嘗得神丹服之,后為李希烈所殺。希烈平后,改葬,發其棺頤目如生。隱士曹庸曰:后三十年,擘裂飛騰而出,被羽衣行山澤問。即所謂地仙也。”
顏真卿在大梁,李希烈縊殺之,葬在城南。后來顏真卿家人為其改葬,發現顏真卿狀貌如生,遍身金色,指甲長長了很多,須發也長了數尺。曹庸說,此后三十年,看到顏真卿墓地破裂,真人飛騰而出,被羽衣于山澤之間,云游五岳,修成地仙之果。
顏真卿像(資料圖 圖源網絡)
至于南宋時期,白玉蟾真人又說顏真卿,已經做到了北極驅邪院左判官。顏真卿可謂煉質尸解的典型,各方面都比較符合《陰陽六甲煉形質法》的記述。就是死后,身體仍然會朝好的方向改變,到一定的時候,就可以飛騰而出。先作散仙,然后到水府做小官。經過數百年,到南宋的時候,顏真卿祖師已經做到了北極驅邪院的左判官。
二、尸解為神仙之幻戲 略說尸解之種類
尸解是一種死亡假象
還有一種尸解,是神仙之幻戲,示人以死,其實真身已經離去。《云笈七簽》云:“夫尸解托死者,正欲斷以死生之情,示民有終始之限耳!豈肯腐骸太陰,以肉餉螻蟻者哉。直欲遏違世之夫,塞兆民之愿望也。”尸解其實是示現一個死亡的假象,目的是為了使家人不再牽掛,并非真正的死了。
尸解是為了使家人不再牽掛(資料圖 圖源網絡)
這種尸解又分很多種,《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云:“考得仙者,尸解為妙,上尸解用刀,下尸解用竹木,皆以神丹染筆,書太上太玄陰生符于刀刃左右,須臾便滅。所書者面目死于林上矣,其真身遁去,勿復還家,家人謂刀是其人也。用竹木如刀之法。”最高級的是用刀劍替代,其次是以竹木替代。
《造劍尸解法》云:“真人用寶劍以尸解者,蟬化之上品也。”要用寶劍尸解,首先得有一把好的寶劍,選七月的庚申日,八月的辛酉日,鑄造寶劍,長度是三尺九寸,廣度是一寸四分,厚三分半。上面刻有各種圖案,如日月、北斗等等。寶劍要隨時佩戴在身邊,用靈藥培養。臨死之時,以劍代替自己。修真之士,念動咒語,可以召太一之天馬來迎接,道士乘天馬而去,回頭看平時佩戴的寶劍,變化成了道士之尸體。臨走之時,要換上太一所賜的衣服,將自己的衣服覆蓋在寶劍之上。
尸解方式多樣
據《列仙傳》記載,“黃帝……卒,還葬橋山。山崩,柩空無尸,唯劍舄在焉。”說是黃帝死后,葬于橋山。后五百年,橋山崩,人們發現棺材里面沒有尸體,只有寶劍和鞋子還在。又《世說》記載:“王子喬墓在金陵。戰國時,人盜發之。睹無所見,唯有一劍停在室中。欲進取之,劍作龍鳴虎吼,遂不敢近,俄而,徑飛上天。”以上為劍尸解之實例。
另外還有以杖尸解的,據《赤書玉訣》記載,制作神杖需要取靈山向陽的竹子,長七尺,上下通直。書以五帝之符,封以元始之章。也需要堅持長時間的祭煉,臨尸解之時,以竹杖代人形,如劍尸解之法。此外還有火解、兵解、水解等。
修尸解之道者,切忌眷戀故鄉。太極真人云:“凡尸解者,皆寄一物而后去。或刀或劍,或竹或杖,及水火兵刃之解。既得脫去,即不得回戀故鄉,及父母妻子之愛也。”《尸解次第法度事跡》云:“其用他藥得尸解,非是用靈丸之化者,皆不得返故鄉。返故鄉則為三官執之也。”尸解之后,不得眷戀故鄉,如果忍不住想回老家看看,就容易被三官抓住。“雖獲隱遁,令世志未厭,又不得返旋故鄉,游棲靡定,深所恨恨,意在于此。”尸解仙人,雖然逃脫了無常生死,但是短時期內不得返回故鄉,從此漂泊不定,也是比較遺憾的地方。(騰訊道學獨家稿件,編輯:陶然)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萬景元,騰訊道學專欄作家。)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