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道士:魏華存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魏華存編定的《黃庭經》
在中國道教史上,女性出家入道并名垂青史的首推魏晉之際的魏華存。
魏夫人,名華存,字賢安,兗州任城(今山東)人,西晉司徒魏舒之女。道教稱她為紫虛元君南岳魏夫人。
幼而好道
魏夫人自幼聰明伶俐,刻苦讀書,尤其喜愛《老子》、《莊子》等道家著作。據《濟寧府志》記載,魏夫人“幼而好道,志慕神仙,味真耽玄,欲求沖舉”。及笄之年(15歲)后,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齡,她依然故我癡迷于老莊,沉醉于求仙訪道,接二連三拒絕了父母安排的幾樁婚事。直到公元275年,24歲的魏夫人在父母的逼迫下,才和才貌雙全的太保掾南陽劉文結了婚。不久,劉文來到修武縣任縣令,魏夫人也實實在在地做了一段時間的全職太太。
修武縣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淳樸的風俗,強烈地吸引了魏華存。而濃郁的道教文化,進一步堅定了魏夫人求仙訪道的決心。俗話說,“十道九醫”。魏夫人常常利用自己掌握的醫術為群眾治病,救死扶傷,還常常拿出家中的衣物周濟窮苦百姓。回到家里,魏夫人經常獨居一室,夜以繼日地刻苦攻讀道教典籍。幾年之后,兩個兒子都上了學,魏夫人干脆跑到沁陽的陽洛山中隱居起來,專心致志地修仙訪道。
為了探求道教典籍的真諦,她拜王屋山的王褒為師,并曾經在那里擔任了幾年“祭酒”(道教中類似于主教助理的職務)。在陽洛山二仙洞那漫長的修煉生涯里,魏夫人經常跋山涉水跑到王屋山王屋洞,和王褒師徒一起共同探討道教奧秘,交流學習心得。
懸壺濟世
在攻讀道家典籍的同時,魏夫人堅持“懸壺濟世”,義診,施藥,扎扎實實地為群眾排憂解難,造福于人民,贏得了“活神仙”的美譽。此后,魏夫人用所學的道家理論,對傳統醫學和自己的醫療實踐進行總結,逐漸歸納整理出一套強身健體的養生術,并據此編撰了名傳千古的《黃庭經》。《黃庭經》科學地、系統地提出了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的養生理論和相應的修煉方法!饵S庭經》是道教養生學的重要理論專著,也受到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和醫療界的喜愛。
晉武帝太康(公元280年~公元289年)后期,年僅30多歲的魏華存經歷了太多的苦難,先是丈夫劉文撒手人寰,接著是母親和唯一的弟弟先后棄她而去。公元290年,辭職在家休養的父親突然去世,一下子把她推入舉目無親、窮困潦倒的境地。位列三公的父親魏舒是個不爭權、不愛錢的謙謙君子,雖然收入頗豐,但是他“祿賜散之九族,家無余財”。丈夫劉文區區一個縣令收入本來就不多,死后也沒有給家里留下多少積蓄。
魏夫人只好獨自挑起了生活的重擔,一邊授書教子,一邊懸壺濟世以補貼家用。處世的艱難、人情的淡薄更堅定了她求仙訪道的決心。
修道仙游
公元290年(西晉太熙元年)4月,皇帝司馬衷即位,其外祖父楊駿獨攬大權。野心勃勃的皇后賈南風也想把持朝政,便密詔楚王司馬瑋帶兵入洛陽,誅殺楊駿及其黨羽。幾年之間,賈南風又千方百計先后誅殺了司馬瑋、司馬亮、衛瓘,囚殺楊太后,廢太子司馬遹……不久,風雨飄搖的西晉王朝便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亂”,中國又一次陷入了長期分裂、動亂的旋渦。
就在“八王之亂”爆發之前,魏夫人敏感地預測到了這次動亂,便帶著兩個學業有成的兒子舉家南遷,離開了她長期居住、魂牽夢繞的懷川大地。
幾年之后,魏夫人的兒子劉璞、劉瑕先后走上了仕途。魏夫人便在衡山集賢峰下“結草為廬”,重新開始了她苦心孤詣的修煉。其間,魏夫人曾經“托劍化形而去”,重新回到陽洛山二仙洞修煉了16年。公元335年,魏夫人在衡山集賢峰紫虛閣羽化,享年83歲。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