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虛元君魏華存勸世戒心文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戒心文》 相傳是魏夫人所寫,其具體內容如下:
福生于清儉,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靜,命生于和暢,患生于多欲,害生于輕慢,禍生于多貪,罪生于不仁。戒眼莫視他非,戒口莫論他短,戒心莫恣貪嗔,戒身莫隨惡伴。無益之言莫妄說,不干己事莫妄為。
默、默、默,無限神仙從此得;饒、饒、饒,千災萬禍從此消;忍、忍、忍,債主冤家從此盡;休、休、休,蓋世功名不自由。
忠君王,孝父母,敬尊長,奉有德,別賢愚。時未來兮勿望,事已往兮勿思,物欲來兮勿拒,物既去兮勿追。聰明多暗昧,算盡失便宜,損人終自損,倚勢禍相隨。戒之在心,守之在志,為不節而亡家,因不廉而失位,勸君自守樂平生,可慎可驚而可畏。
上臨之以天鑒,下察之以地衹,明則刑法相系,暗則鬼神相隨。出處語嘿,天地皆知,惟正可守,心不可欺。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天之道也。樂極則悲生,勢盛則衰至,人之常也。狂風弗終朝,聚雨不終日,天地尚如此,何況于人乎?
有福莫享盡,享盡見貧窮,有勢莫使盡,使盡冤相逢。福宜常自惜,勢宜常自恭,人間勢與福,有始多無終。性命猶如風燭,當思身后之身;形軀暫寄人寰,休造孽中之孽。善惡皆藏冥府,昭昭不昧毫厘,孽如身在日中,行止不能逃影,世有不明之事,天無不報之條,人能巧計于機謀,天更巧行于報應。慎之哉,慎之哉!行之哉,行之哉。
魏華存簡介
魏華存(252--334)晉代女道士。字賢安。任城(今山東濟寧市境)人。司徒魏舒之女。魏華存博覽百家精通儒學五經,尤耽好老、莊。常靜居行導引、吐納術,服食藥物,意欲獨身修仙,遂其所愿。其父母不允,在她二十四歲時強嫁給太保掾南陽劉文(字彥幼)。劉文任修武(今河南境內)縣令,魏華存隨至任所,生有二子。
魏華存像
世稱魏華存“南岳夫人”
后來別居,持齋修道多年,廣搜道教神書秘籍,曾為天師道祭酒。得清虛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曾授給她《黃庭經》。后被尊奉為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師,世稱“南岳夫人”《道藏輯要》氐集收有《元始大洞玉經》三卷、《元始大洞玉經疏要十二義》一卷、《大洞玉經壇儀》一卷、《總論》一卷,均題為魏華存疏義。
魏華存被上清派尊為第一代太師
據《魏夫人傳》載,魏華存“幼而好道,靜默恭謹,讀莊老,五經百氏,無不該覽。志慕神仙,味真耽玄,欲求沖舉,常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納氣液,攝生夷靜……常欲別居閑處,父母不許。年二十四,強適太保掾南陽劉文(一作劉七),字幼彥,生二子,長曰璞,次曰瑕。……二子粗立,乃離隔宇室,齋于別寢”。據《上清經述》、《茅山志》卷十載:魏華存居修武縣(夫為修武令)時,因“冥心齋靜,累感真靈”,謂于西晉太康九年(288)三十七歲時,忽有眾真下降,清虛真人王褒為其師,并授以《太上寶文》、《八素隱書》、《大洞真經》、《靈書紫文八道》、《紫度炎光》、《石精玉馬》、《神真虎文》、《高仙羽玄》等經三十一卷,并稱“此書昔授之西城總真君,今以付子,且語以存思指歸行事口訣”。于是《上清經》從此而行世。
后又有景林真人別授《黃庭內景經》。考清虛真人王褒字子登,范陽襄平人,安國侯七世孫,學道華陰山。關于《上清經》之下傳,《真誥》卷十九《真誥敘錄》載:“晉哀帝興寧二年(364),南岳魏夫人下降,授弟子瑯琊王司徒舍人楊羲,楊以隸書寫出,又傳護軍長史句容許謐,并第三息上計椽許翙,二許又更起寫,修行得道。”魏華存被上清派尊為第一代太師。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