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發物” 合理膳食?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13 瀏覽次數:次
春季,是萬物生發的季節,人體也陽氣發泄,氣血趨于表,聚集一冬的內熱向外散發,肝氣充足,此時的飲食應由冬季的厚味轉為清溫平淡之品,即中醫稱這為春升補之論。人們同時也要根據自身情況,識別“發物”,合理膳食。
春季要注意合理膳食(資料圖 圖源網絡)
什么是發物,都有哪些?
發物,是指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
鵝肉乃發風之物(資料圖 圖源網絡)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后,便加緊殘害開國有功之臣,元帥徐達患了“發背”,最忌吃鵝肉,因鵝為發物,易動火發瘡。朱元璋別有用心地賜徐肥鵝一只,徐達明知其惡意,但又不敢違君之命,只好當場吃下,不久,徐達“發背”擴散而亡。
發物的范圍很廣,有時將葷腥食物都看作發物。“腥味的是發物”。按照民間的經驗,羊肉、豬頭肉、豬蹄、鵝是大家公認的“發物”。其中羊肉性大熱,感冒往來寒熱,或素體多火,或熱病初復,均不宜吃,否則將使舊病復發。
關于鵝《本草綱目》中說:“鵝,氣味俱厚,動風,發瘡。”凡皮膚病、過敏性疾病、熱病等應忌服。豬蹄有發乳、托瘡之效,但瘡瘍初起忌服。
發物可以分為哪些種類?
一般按發物的性能分為六類:
一為發熱之物,薤、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
二為發風之物,如蝦、蟹、香蕈、鵝、雞蛋、椿芽等;
三為發濕熱之物,如飴糖、糯米、豬肉等;
四為發冷積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種生冷之品;
五為發動血之物,如海椒、慈菇、胡椒等;
六為發滯氣之物,如羊肉、蓮子、芡實等。
應如何根據發物合理膳食?
中醫治病離不開辨證論治,忌口也不能忽視“辨證論忌”,如疾病屬寒證,癥見體質虛寒,大便溏薄,胃痛喜熱,四肢發冷等,則應忌食寒涼生冷之食物,如西瓜、雪梨、香蕉;
熱證見面目赤紅、發熱、痔瘡下血、失眠心煩者,忌食生姜、辣椒、大蒜油之品;
急性肝炎,病人舌苔黃厚而膩、胸腹膨脹滿、納差不食、小便黃赤,這是濕熱重之象,應忌吃油膩食物和辣的食物,滋補燥熱之品;
肚腹脹氣的病人應忌豆類、山芋、土豆等:冠心病、高血壓、高脂血癥應忌肥肉、奶油、動物內臟、魚卵、骨髓等;好發瘡痛、癤疔者,多因火熱之毒所致,凡肥膩辛辣之品均在禁忌之列。
現代臨床研究還證實,忌食發物對于外科手術后減少創口感染和促進創口愈合也具有重要意義。
皮膚瘙癢病少吃韭菜。“生發類發物”指具有生發性的食物,如韭菜、春筍、香椿、香菇、香菜等,易誘發皮膚瘡癢及發疹,所以有這類病的人要少吃。
肝火旺別吃公雞肉(資料圖 圖源網絡)
肝火旺別吃公雞肉。“動風升陽性發物”指易引動肝風,易升氣升陽的發物,這些發物多為熱性陽性食品,如豬頭肉、公雞肉、鵝肉等,高血壓、肝陽上亢、頭風痛及癲癇病人不宜食。
易過敏少吃海鮮。“風性發物”指風性竄動但不升陽的食物,如海鮮魚蝦蟹等。
此類發物對過敏性疾患,如蕁麻疹、過敏性哮喘有誘發及加重作用,另外,因含有嘌呤類,所以痛風患者也不宜食。
中風要禁熱性魚。“動火動血類發物”指陽性及熱性食物,如狗肉、鹿肉、酒、胡椒、大蒜,熱性魚,如黃鱔、泥鰍、草魚、胖頭魚、白鰱魚。
因有助火動血作用,所以皮膚瘡癢、眼疾、中風等患者皆不能食用。
呼吸系統疾病忌羊肉。“助濕生痰類發物”指有腥膻味的肉類,如羊肉、牛肉等,上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均不宜多食。
口腔潰瘍少吃香菇腐乳。“芳香類發物”氣味芳香,如香菇、香菜,發酵后食物如腐乳,因其氣性走竄,易引發皮膚病、潰瘍口瘡,所以也應忌口。
發物確有發病的情況,但發物不一定發病,關鍵在于食物搭配。比如生痰性發物,如牛、羊肉,配上蘿卜利濕化痰,就可以不至于發病。
動火動血類發物,如狗肉、黃鱔,如能配上寒涼的豆腐、茼蒿、白菜,就可制約其熱性,那么有熱疾病的人也可食用。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