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孚琛:道教內丹筑基功瑣談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09 瀏覽次數:次
道教內丹學的功夫修煉,須先明確三點。
資料圖
一是見地
見地,即內丹學的理論要明白。我以前連續講的有關內丹學的基本原理,皆從提高見地上著眼。然而憑那些理論,僅能可以讀懂丹經,進入參悟內丹學之門,尚不到究竟的境界,因之以后隨著內丹學功夫修煉的講解,還會隨時從見地上向道的境界逼進。
二是修證
修證,即具體的功法修煉步驟。我以前談到的法、財、侶、地等,皆是修煉的準備步驟。實際上,無論清凈丹法或陰陽丹法,皆從修證上分四個大的步驟,即筑基功階段、煉精化〗錐危ㄐ≈芴旃Γ、煉化神階段(大周天功)、煉神還虛階段(體道合真功)。按一般丹經的說法,第一階段筑基入手功夫,稱作道術。后三個階段稱作仙術,分為初、中、上三關。初關仙術約須百日,稱百日關;中關仙術約須十月,號為十月關;上關仙術須入定九年,稱九年關。所謂百日、十月、九年的數字因人、因法而異,皆不可拘泥。
三是行愿
立志修仙的人,必先發大誓愿,樹立對歷代祖師所傳金丹大道的誠心和堅持修證、不達目標永不休止的恒心,才能證道得丹。見地、修證、行愿三者,行愿最重要。這是因為內丹學是一項人體生命科學的系統工程,是開發心靈潛能的科學實驗,要完成人類自我改造的曠古大業,沒有獻身科學、求證大道的真誠信念不行的。內丹修證要以意念上用功夫,如果聽到某些打著科學院士、馬列權威旗號的偽科學家給內丹學扣一頂“偽科學”的帽子就生懷疑心,遇到某些壓力、困難就生退縮心,見到名、利、色、權的誘惑就生貪戀心,是無法進入仙道之門的,這類人缺乏正念正覺皆與內丹學無緣。
要講筑基 先從清靜功夫說起
清凈功法和陰陽功法,皆是中國歷代內丹家實驗有效的金丹大道,原理相通而目標一致。但就今日之社會環境而論,我們尚不便和道友公開談論陰陽功夫的具體操作,否則徒增魔障有害無益。因之,我們對陰陽丹法僅從學術研究的角度進行探討,因為學術上我們不設禁區,但傳播上則必須考慮社會效果。因此術正如《黃帝陰符經》所云:“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江湖術士多一知半解而以之行騙,所以我們僅在學術上指明正,以利讀者藉此識別江湖騙子。況且陰陽功夫僅在筑基入手及煉精化氣階段和清凈法有別。但筑基入手也離不開入靜煉心,而后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全要歸到清凈的路子上去。因之我們講筑基入手功夫,先從清凈功夫說起。內丹功夫入手之初,首在衣食起居上的攝生之學,未有不知攝生而成仙道者。《黃帝內經》這本書,可以和《道德經》互參,皆和仙家丹道之理貫通,后世學者多不能知而忽略之。《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匯集了道家攝生的精準(髓),其中包括法于陰陽,合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持滿葆真,謹避風邪,精神內守,恬淡虛無,志閑少欲,樂天從俗,形勞不倦,心安不懼,生道合一等原則。人而不知攝生,必然疾病纏身,命且不保,何能煉性成仙?故欲修仙道,先從人道的衣食起居等具體事項修起。
資料圖
清靜功夫怎樣修得
今撮其要者,概括成以下幾點:
一是守中知節
知節則是節制欲望,凡事不可超過限度。專中是無過無不及,恰到好處。守中之要,重在七情;知節之要,寡欲為先。喜、怒、憂、思、悲、驚、恐,謂之七情。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悲傷神,驚傷氣;七情動而傷人,謂之七傷。《養生四要》云:“視過損明,語過損氣,思過損神,欲過損精,謂之四損。人有耳目口鼻之欲,行住坐臥之勞,雖有所傷,猶可治也。惟五志之發,其烈如火;七情之發,無能解于其懷。此神思之病,非樂天知命者成敗利鈍置之度外,不可治也。”寡欲之大者,在于節欲、節煙、節酒,莫以食色之大欲傷人。《千金方》云:“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快了。”《顏氐家訓》云:“大喜蕩心,微抑則定;甚怒煩性,稍忍即歇。”這都是守中知節的養生格言。
二是慎動知戒
戒為養生禁忌,其要在于不傷不損。衣食住行的禁忌,以慎動為關鍵。人的生命是運動的過程,但運動須合乎生命科學的規律,偏離生命規律的運動必然傷生。《抱樸子內篇,極言》中有許多諸如“坐不及久,臥不至疲”,“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飲酒當風”,“不露臥星下,不眠中見肩;大寒大熱,大風大霧,皆不欲冒之”等禁忌。其他如“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難,晨起戒嗔怒,少餐申后飯”等,皆為養生家的經驗之談。
三是調養法時
人體是一個動態平衡系統,其生命運動受人體的基本運動節律所制約,而人體的生命節律又和整個宇宙的大自然運動節律相協調;故善養生者,首要在于使人體節律適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四時日月運行自然節。《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陰,秋冬養陽,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長生之門。”春時木旺陰氣升,又乍寒戶暖,易引動宿疾,故應夜臥早起,以暢生氣;飲食減酸益甘,以養脾氣;以升陽宣散之藥卻病;勤換衣服,多梳頭洗腳,進行足部按摩。高樓之上賊風突襲腦后背部,為春時大忌。我昔時春日住嶗山修道時,當年匡常修道長曾提醒我:“神仙也怕腦后風。”夏季天地氣交,陰氣內伏,暑毒外蒸,宜夜臥早起,使氣得泄,食宜減苦增辛,以平心火養肺氣;不可大汗后冷水洗頭,慎食肥膩,多食蔬菜,不夜食生冷,用藥以補腎發汗之劑為主,不宜針灸;不枕冷石露宿。秋氣肅剎,金旺木弱,氣燥易動舊疾,宜早臥早起,收斂神氣,食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應秋季收養之道。冬氣閉藏,天寒地涼,宜早睡晚起,必待日光,莫擾陽氣,食宜減堿增苦,以養心氣,莫多用茶,注意疏通血脈。道家有十二月養生法,《中準道教大辭典》載之甚詳,可以參看。
四是療病知術
內丹學修道前先療病去疾,能服藥卻疾,自知醫術。《飲膳正要》云:“故善服藥者,不若善保養;不善保養,不若善服藥。”丹家陰善保養、善服藥外,還有一著為陶怡情性的精神療法,丹家稱之為安樂法門。食取稱意,衣取適體,其他如遠足、游山、題詩、作畫、書法、種花木、養魚鳥,皆為賞心樂事。《東坡志林》載安樂四藥有“無事以當貴,早寢以當富,安步以當車,晚食以當肉”;石天基《卻病歌》亦云:“人或生長氣血弱,不會快樂疾病作。病一作,心要樂。心一樂,病都卻。心病還須心藥醫,便是長生不老藥。”學者如能遵行以上攝生之道,既使丹功不成,亦可壽至百齡,這是最切實際的丹家筑基功。
清凈丹法的飲食規定:素食為主 注意營養
接著講清凈丹法之飲食規定,當以素食為主,不吃生蔥、辣蒜、韭菜、芫荽等異味刺激性調味品。然而要注意營養,牛奶、禽蛋類制品不在限制之列,同時宜多食豆類制品、芝麻油、青菜等,以增加體內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的供給。其他水果、干果如蘋果、鮮桃、紅棗、核桃、荔枝、干桂圓、葡萄干、花生、板栗等,皆可多吃。雞蛋形如混沌初生之丹,豆芽菜充滿生機,核桃仁形如人腦,龍眼肉益陰生陽,紅棗補中益氣,皆為丹家喜歡的食品。但對蘑菇等菌類、竹筍、腐乳、糟魚、醬肉之類,則應少食為佳。飲食調配分三類,一為正餐之飯菜;二是根據本身虛實寒熱而特設的營養補品,包括加入參、茸等大補之物的藥膳;三是干鮮果品。丹家飲食要根據功夫進程而加減,初入門修煉,筑基入手后食量大增,可一日七餐,即每日除三餐飯菜外,再加補品兩餐,果品兩餐。筑基至任督脈通,漸入丹功正途,可減至每日五餐,即正餐二,補品二,果品一。一年后又變為四餐,即正餐一,補品二,果品一。而后隨著內丹功夫大進,飲食減至每日三餐,繼之為二餐,直到功夫煉到每日一餐,再由飯菜、補品而變為僅食果品,斷絕人間煙火,乃至數日不食,漸至仙家境界。
資料圖
清凈丹法大忌男女房事
至于男女房事性交泄精,為清凈丹法之大忌。修道者,既選作清凈功夫,則應隨著飲食之減少由減少房事到交而不泄直至絕對禁斷。至于夢遺等泄精之病和性欲旺盛失控等病,皆須根治,否則決難變化成仙人的體質,這也是不容含糊欠就的事。內丹學筑基功夫,目的在于培補修道者的生理虧損,并初步打通任督二脈和前后三關的路徑,使之氣通、熱通、全身脈絡通,為丹功仙術三東運藥作準備。內丹學以為精、氣、神是人體的三寶,筑基功夫首先任務就是補足三寶,使人精滿、氣足、神旺,達到精、氣、神三全的要求。精滿見于牙齒,氣是聞于聲音,神旺現于雙眼,筑基完成后,牙齒健全,聲音洪亮,二目有光,說明人的生命力旺盛,便可轉入丹功仙術。實際上內丹學的筑基階段,其道術大致和當今社會上流行的氣功師們教授的功法尚屬于同一個層次,不過丹家道術目標大、路子正,且有些特殊的要求。氣功師們祖傳或自創的功法大致脫不出古代丹經中例舉的三千六百旁門的范圍,他們宣稱的“小周天氣功”、“大周天氣功”,和丹家“小周天”、“大周天”的仙術有本質區別。因為氣功師所謂“通任督”、“過三關”,是用意念引導后天氣和熱感循環,地時玄關未開,尚無藥物、火候、鼎爐可言。
氣功和丹功有什么不同
丹家將以意念引導氣感貫通任、督二脈稱作“轉咕轆”,和內丹仙術“轉河東”根本不同。至于氣功師的“大周天氣功”,是進一步將氣感引向下肢及遍通全身,也和丹家煉無化神的大周天仙術不可同日而語。張伯端《悟真篇》云:“咽津納氣是人行,有藥方能造化生。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這就明確劃定了氣功和丹功的界限。然而遍觀海內外氣功師所傳一些五花八門的氣功套路,乃至海外所傳瑜珈功、超覺靜坐法等,亦多有可取之處,可以借用來作為丹家的筑基功。天津的霍秀成先生退休后參加多種氣功訓煉班學煉氣功,成了一位頗有影響的老氣功師,六年前遇到我改學丹功,依法修煉至今,已涉入丹家仙術的境界,可見以氣功為丹功筑基是可行的。另外北京通州區的馬玉燕女士,曾為我演示過一套十三式的動功,自稱得自邊治中氏所傳準(淮)山派道功,有回春功、游龍功等名目。這套功法大約經過多次包裝,動作優美,幾近舞蹈之術,但其中回春功、游龍功的動作和我在廣州從無憂子老師所傳筑基功動作極似,披發跣足,有些巫術味道。另有僵尸功(又名活死人法),水中煉的蛙式吐納功、龜游功等,我當時僅見而未習,現十六年來亦沒見過他人有修習者。當年廣州還流傳一種“五禽戰自發動功”,可惜我亦因學業太緊,沒去修習。
內丹功法以靜為主 靜動結合
內丹筑基階段由動功開始是有好處的,否則初學時真氣未動即一味枯坐,陽氣太重,易生偏頗。在北京的內丹家王沐老師,晚年足軟行動不便,實是久坐少動之弊,因之他告戒年輕人以動功和靜坐相互配合練習。這些年我在北京發現最適宜和丹功配合作為筑基入手的功夫,是王(薌齋)嫡傳弟子于永年先生的站椿功,此功由大成拳演化而來,幸于永年先生將王薌齋親傳之《大成拳論》手稿相贈,使我悟出此術真諦。這套大成拳站椿功臻于內丹學道的境界,煉之有利無弊,我已在《中華道教大辭典》中作了介紹,讀者可以放心修習。內丹功法以動功為輔,但以靜功為主。靜功之姿式,有行、站、坐、臥四種,《性命圭旨》有坐禪圖、立禪圖等,可以參看。內丹學以煉精化為初關,因筑基階段的首要功夫,是保精固腎,以心腎相交、水府求玄為法訣,以健全人的性功能為初期指標。
丹功入靜的要訣:心息相依
有師傳的敲竹喚龜(女用鼓琴引鳳)之法訣,喚起真陽,老人還有添油接命之法須自煉,皆在于促生人體的性能量。因之我對所謂華山派之回春功和瑜珈術之性能量運行契合法(包括觀想昆達利尼蛇)等功夫特別重視,以為可以為丹功筑基之用。但從根本上說,丹功入靜的要訣,還在心息相依四字上,因為內丹學自始至終是作神氣合一的功夫,這是內丹學區別于其他各家的特點。
輔助功之行功法
先說行功法,此種閑庭漫步之法實際上還是動功,一般說應作輔助功之用。王重陽詩云:“兩腳任從行處去,一靈常與氣相隨,有時四大醺醺醉,借問青天我是誰?”這首詩極得行功要領,行功正是要在如癡如醉的輕緩步態中體會天人合一、無人無我的境界。但初學時,意念稍注于足底涌泉穴,此為要訣。行到極佳處,即忘其行;達到行功如站功,動功如靜功,實是在動中求靜而至真靜,故仍歸回靜功。次說站功法,此法《性命圭旨》和蕭天石《道家養生學概要》介紹頗詳,可以參考。我建議采取大成拳創始人王薌齋之站樁功取代之。
資料圖
輔助功之站樁功
此法要訣有“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不動之動乃是生生不已之動”,站椿要求“內空洞,外清虛”,“注意頂心如線系”,兩手輕松抬起,“臂半圓,腋半虛”,最后達到離形去知,虛靈獨存,提挈天地,把握陰陽的境界。此術融入丹功,初煉時可用意微注海底陰蹺穴,加之以提肛縮腎之動作,功夫加深,一任自然,只求松、靜不動即可。再說坐功法,丹家入室靜坐是最基本的功夫,比行功、立功、臥功要常用,特別是筑基功完成后則以打坐入定為主要修持法門。丹功之坐姿以方便坐為常用,有單盤腿、雙盤腿,不舒服則垂腿而坐亦無不可。按法訣說須在坐時要求身正脊直,從頭頂沿脊柱如一串銅錢垂下,然而初學者感不舒服,可放寬要求,直到功夫深了姿式自然超于正確,歪身弓背反會不舒服。至于止念、調息等開始亦不嚴格,但有一條嚴格要求身形不動,先在外形上死死坐著不動即可。坐功有加以守竅者,一般守下丹田,但也可據師傳守眼前虛無窟子、上田、中田等,不拘一格。我所要講的是佛教的跏趺坐,全真道將其引入丹功,至于金庸小說里也將“五心朝天”當作丹功要訣,這是不必要的。《參同契》中僅有“緩體處空房,委志歸虛無,無念以為常。證驗自推移,心專不縱橫。寢寐神相抱,覺悟候存亡”之說,魏晉以前古仙更無跏趺坐之傳。
臥功法 以臥入靜
佛法博大精深,我僅研究些和內丹學有關部份,佛陀立跏趺坐自有原因,我只能說跏趺坐只利于學佛,但不利于學仙。后講臥功法,陳摶有十二睡功圖,講究側臥。我在這里先不講睡功,只講以臥功入靜招攝先天一氣之法,進行人體和宇宙的能量交換,還是仰臥最易得氣。仰臥一般守黃庭中宮,但亦可配合觀想采氣法。氣功師用盡手段自我搬運體內的氣血,結局終不能將人體生命系統發生本質變化。內丹家要進行人體和宇宙的大循環,不能僅在腔子里摸索。何況仰臥的姿式,符合內丹學“未學生,先學死”的原理,直至息停脈住,如枯木僵尸,生機內臟,這才是真正仙家境界。
靜功的時間規定
最后講一下靜功的時間規定。以靜坐為主,半個小時之內,不見效驗,真正的效驗一般發坐在半小時之后。因之內丹筑基功入手,起碼要一小時,即丹經中講半個時辰。第一年每天從半小時漸增至一小時,隨后逐日增加半分鐘,一步緊似一步,第二年則增至二小時(即一個時辰)。
丹法要訣 虛寂恒誠
如此逐年增加,由二小時至四小時,再至六小時,再至八小時,再至十小時,直至十二小時(六個時辰),日日煉功,不能間斷。丹家直煉到每日八小時、九小時至十二小時連續靜坐,如此氣滿不思食,神旺不思睡,精氣神由后天轉為先天,相互打成一片,煉作一團,自然達到結丹的仙人境界。人們可以發現,隨著丹功的進程,靜坐時間越來越大,飲食則越來越少,最后食睡全無,息停脈住,才是真正的“活死人”功夫。“虛寂恒誠”四字,為丹法要訣,如學者不立大誓愿,不下真屬尖緣未斷,是難以進入仙道之途的。我開始講見地、修證、行愿三者,行愿為先,又將丹功修煉的年齡定在48歲至60歲之間,其原因也在這里。有志于此道者必須有緣、有學、有錢、有閑,才能有條件步入修證階段。此為略述丹經筑基功的大要。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