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祖師《打坐歌》譯解(五)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19 瀏覽次數:次
文/高帥
金丹丹田的本義與氣功丹田說的貽害
原文
丹田直上泥丸頂,降下重樓入中元。
譯文
水火既濟,溫養還丹,出現氣機上下升騰時,應一意斡旋,降下重樓,復歸中宮土釜封固。
注解
道家金丹文化丹田一詞的出現,在張三豐先生的文章中,已經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這跟道家金丹文化的立禪、行禪工夫的普世,有一定的聯系。諸如形意拳、太極拳術等,這樣的行禪工夫,對人體中位丹田的提出,或許有一定的關聯。
丹田的含義,就字面意思來理解,是能夠孕育金丹的地方。這跟農民的稻田、麥田等詞匯一樣,都是寓意養育一物的田地。丹田,即為修真者溫養還丹的地方,這是金丹文化丹田的本義。
丹田的含義跟農民的稻田一樣,都是寓意養育一物的田地(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丹田被廣泛運用到健身武術、內家拳術、養生氣功、中醫保健學、武俠小說中,成為現代健身、養生學中,曝光率最高的道家文化名詞。
現代氣功、武俠小說夸大了人體丹田的功能與作用,甚至有人稱丹田為人體的發動機。乃至于這個源于道家金丹學的無形玄關竅、黃庭的代名詞,完全失去了原始的本義。
這樣過度揣測,望文生義地將丹田有形化、具體化、神秘化,對金丹修真來講,是一種羈絆。它往往會誘導修真者,產生尋找丹田具體位置的雜念,產生丹田神奇功效的預貪效驗,產生修真本不可有絲毫忖度之心的雜念。
因為對丹田的相化、功能化,則各種稀奇古怪念頭的層出不窮,會致使修真者貪欲無窮,私心滿懷,執迷其中,愈修愈執。
金丹修真若出現丹田相化之住,修真者則不能生其心,有形有意的丹田,則成了修真的枷鎖。
道家金丹文化,對丹田的闡釋,并不是指肉體的某一具體位置。祖師反復告誡大家;“執著己身不是道,離了己身事更糟!彪m修真是不離己身,但又不可執于己身,是“以在身中之中,尋不在身中之中”的從容中道。
所謂“執著己身不是道”,拿那些煉丹田道法的危害來說,一般表現為修真者,因死守腹部丹田,出現遺精底漏的癥狀;蛘`以為意守頭部的祖竅的上丹田,來當做高級氣功的,又容易導致記憶力下降,神經衰弱的腦漏癥狀。
所謂“離了己身事更糟”,其更大的危害是諸如那種離開肉體去尋找者,以服食日月之光,來采陰補陽,則往往面黃肌瘦,饑腸轆轆;蚴悄欠N男女陰陽雙修者,妄以金丹陰陽栽接之道之名,以行茍且之事之實的邪道,不知祖師所言“延年藥在身”的奧義。
這些道家邪術的出現,大多跟他們對道家金丹文化丹田本義的認識與理解的糊涂有關。
那么,道家又是怎么煉丹田的呢?人體究竟有沒有具體的上中下丹田呢?這在祖師的文章中,早就給我們解釋了那些基本道理。他要求大家修真時,要“不可用心守,不可無意求;用心守即著相,無意求則落空”。告訴大家修真的關鍵是“以在身中之中,尋不在身中之中。”的中道意義。更將丹田的位置,描述是:“垂簾觀照心下腎上一寸三分之間”的淡淡有無間,不能有具體的部位和用心去守的執相行為。
雖然修真過程中,會出現很多身體上的反應,但我們若執著、癡迷這些肉體上的反應,就是一種落入有的錯誤。故而內丹學的修真,到了這個階段,有土釜封固之功,實質是強調的一種真意的善持活動,以走出執相的窠臼。
一些道書將人體呼吸道的氣管,稱為十二重樓,癡迷于有一種氣體,可以從督脈上升,再從任脈下降,經過氣管、胸部、再到腹部丹田,所謂的真氣如此前后循環一周,為周天功的降重樓。
道家金丹文化跟古代中醫藥學的發展休戚相關,道家常常用中藥采藥、制藥等這樣的生動故事,來解釋煉金丹的基本道理,這也包括運用道家外丹術的鉛汞化學反應,做為道家金丹太極修真文化的語言基礎。
道家金丹文化的內丹術,基本是借用早期道家外丹術煉丹的“鉛汞”術語,來解釋道家內丹術的煉養知識。如將用具有外黑內白的“鉛”,來預示真心的外暗內明,《周易參同契》形容這個“真鉛”是:“知白守黑,神明自來”;“故鉛外黑,內含金華”;“采之類白,造之則朱”的“黑白相符”特征,來預示真心的外暗內明的道理。
道家金丹文化習慣將修真的得丹、得一,形容為產藥、采藥。也習慣用中藥的一些特征,來形容一些基本道理。這里的中草藥重樓,具有外黃內白的特征,《打坐歌》用中藥材重樓,以預示人心的真意黃婆。
金丹文化習慣將修真的得丹、得一,形容為產藥、采藥(資料圖 圖源網絡)
在祖師的《大道歌》里面,他對重樓的含義,有很清楚的解釋。他說:“從此三關一撞開,泥丸頂上轉將來。金鎖關穿下鵲橋,重樓十二真奇哉。重樓即名絳宮室,一顆明珠永不離。”祖師說的這個重樓,是寓意道家的絳宮,而非人體的氣管。道家稱絳宮,也叫赤帝宮。絳為赤色,即為心宮,中醫稱為君主之宮。
道家把絳宮室,比喻為重樓,預示的是一種修真狀態——黃婆的媾和作用,故絳宮又叫黃庭宮。
道家的修真,是一種從容中道的實踐活動。祖師《煉丹火候說》開篇就批評道門修真,往往落入執著肉體“有”的窠臼,成為普遍的執著于丹田練氣的孤陰現象。
若是這種執著于胸背位置,所謂任督二脈的某種氣血的升降,則這種心意運用,就成為道家批判的只會“弄識神”的陰而無陽了。
金丹修真是玄關竅開后的善持過程,靠的是個人的修持力。金丹文化形容這種現象,就好比是用鍋來燒水的一種自然現象,必需是水在上,火在下,才能把水燒開,叫做水火既濟的生命逆修之功。反之,則為常道水火未濟的生命順生現象。
所以,這種真意的善持情狀,道家金丹文化,又比喻為“土釜”。因土的顏色為黃色,釜是用來燒水的鍋,這個黃婆的媾和作用,就是土釜之功了。
《打坐歌》前文的“嬰兒姹女兩團圓”的陰陽合一,靠的是“黃婆其間為媒聘”的這個真意。修真的玄關竅開,靠的是黃婆的調和能力。就好比燒水一樣,要水上火下,才能將水燒開,故被稱作土釜封固。所以《入藥鏡》才會這樣說:“識沉浮,明主客;要聚會,莫間隔!保瑏韽娬{鉛汞合一的重要性。
我們再看看《悟真篇》是怎么講這個道理的!段蛘嫫吩唬
送歸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廝配當;
藥重一斤須二八,調;鸷蛲嘘庩。
《悟真篇》的這首詩告訴我們,修真是一個陰陽合一的過程,當“坎中一點往上翻”的陽生時,是真鉛的出現,人心這個陰汞,就要不即不離,是為“鉛汞相投”的水火既濟?康氖钦嬉膺@個黃婆,來完成陰陽媾和的合一,才是這句“降下重樓入中元”寓意的所指,靠的是修真者修持力去實現。所以,《悟真篇》又說:
縱識朱砂與黑鉛,不知火候也如閑;
大都全籍修持力,毫發差殊不做丹。
《悟真篇》的這些源于內外丹術的金丹文化語言,寓意深刻。如果用海蟾翁針對平民百姓的的話來講,就是“太極布妙人得一,得一善持謹勿失”的善持真意、真心。
因此,《打坐歌》的這句“丹田直至泥丸頂,降下重樓入中元。”,是不能從字面的意思去揣測的,它是緊接著前文的“坎中一點往上翻”道理,用一種金丹語言,來講解修真者陰陽合一的水火既濟原理。
這句“入中元”的道理,是金丹文化“溫養還丹”過程中,當人體出現一些生理上的反應時,修真者此時應該注意的是,切莫執迷其中,而要秉持從容中道的原則,去土釜封固養黃芽,以早日獲得黍米玄珠的大藥生。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作者高帥,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