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陳長興《太極拳十大要論》(三)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13 瀏覽次數:次
第三論 三節
夫氣本諸身,而身節部甚繁,若逐節論之,則有遠乎拳術之宗旨;惟分為三節而論,可謂得其截法。
三節,上、中、下,或根、中、梢也。
“三節”至關重要(資料圖 源自網絡)
以一身言之:頭為上節,胸為中節,腿為下節。
以頭面言之:額為上節,鼻為中節,口為下節。
以中身言之:胸為上節,腹為中節,丹田為下節。
以腿言之:胯為根節,膝為中節,足為梢節。
以臂言之:膊為根節,肘為中節,手為梢節。
以手言之:腕為根節,掌為中節,指為梢節。
觀于此,而足不必論矣!然則自頂至足,莫不各有三節也。要之,即莫非三節之所,即莫非著意之處。蓋上節不明,無依無宗;中節不明,滿腔是空;下節不明,顛覆必生。由此觀之,身三節部,豈可忽也!
至于氣之發動,要從梢節起,中節隨,根節催之而已。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言之,則上自頭頂,下至足底,四肢百骸,總為一節,夫何為三節之有哉!又何三節之中各有三節云乎哉!
解析:
頭為上節,上節不明,無依無宗,頭為周身之首。打太極拳如果不知道頭的規矩,周身渙散沒有系統。為此,不能低頭,不能擺頭,不能頭硬往上頂,頭要自然正,二目平視,如某手至,眼神只注于某手的中指甲,嘴唇要合,舌尖頂住上顎,使呼吸自然。
腹為中節,中節不明,滿腔是空。上自咽喉,下至丹田為中節,中節不能彎腰撅屁股,不能鼓肚填胸,必須沈肘松肩,含胸塌腰,心氣下降,呼吸自然。打太極拳,腰是最重要的。腰如車軸氣如輪。腰為周身之主宰。腰為一身之主。腎為發氣之源,如果不懂得腰勁,周身渙散無主。手為梢節,肩肘為中節,腰為根節,往里合,以手領肘,以肘領肩,以肩領腰;往外開,以腰摧肩,以肩領肘,以肘領手,這就是梢節領,中節隨,根節摧,左右是一樣的,這樣的運動才能一氣貫通。
下節不明,顛覆必生,大腿根到腳底為下節,腳底腳后跟要把地,涌泉穴要虛,腿要虛實分明,千萬不可有雙重的腿法,犯了雙重的毛病就不成為太極拳了,膝蓋要與腳跟對照,不要東倒西歪,要骨節相對,不對則無力,等于蓋房頂,梁柱一歪,房子就要倒塌的意思,虛腿腳尖要往里勾,使腿上有纏絲勁,委中穴(在膝后彎內)莫軟,兩只腿不能硬頂住骨盆。乁脈穴(在兩大腿彎內)要虛,不然轉關不靈。開襠貴圓,腿部方能有力,腿為周身之樞紐,靈與不靈在于步,活與不活在于步。打太極拳下盤穩固是根基,就是上虛下實,外柔內剛之法。
因而,在我們太極拳第一階段練習時,必須知道三節之分的規矩,就是手與足,肘與膝,肩與胯合,此為外三合也。心與意,氣與力,筋與骨合,此為內三合也。就是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合之,一動周身無有不動,一靜周身無有不靜。三節的規矩就是在運動時合而分之,分而合之,到成功時是一氣貫通,一肢動而百骸皆隨的道理。打太極拳時也就是合而分之,分而合之,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分者是一本而散為萬株,合者是萬株咸歸于一本,千頭萬緒各有所屬,釀佳肴自有其源,拳術之道不外此例。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