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陳長興《太極拳十大要論》(二)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13 瀏覽次數:次
第二論 二氣
天地間,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嘗有直而無曲者矣。蓋物有對待,勢有回還,古今不易之理也。故嘗有世之論捶者而兼論氣者矣!
夫主于一、何分為二?所謂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陰陽也。捶不能無動靜,氣不能無呼吸。呼則為陽,吸則為陰;上升為陽,下降為陰;陽氣上升而為陽,陽氣下行而為陰;陰氣上升即為陽,陰氣下行仍為陰。此陰陽之所以分也。
何謂清濁?升而上者為清,降而下者為濁。清者為陽,濁者為陰。然分而言之為陰陽,渾而言之統為氣。氣不能無陰陽,即所謂人不能無動靜,鼻不能無呼吸,口不能無出入,而所以為對待、回還之理也。然則氣分為二,而貫之于一。有志于是途者,甚勿以是為拘拘焉耳!
解析:
氣處于精與神中間的狀態,無形無勢,可任意流動,是精表現出來的一種特殊方式。
陰陽二氣(資料圖 源自網絡)
我國古代哲學家們認為:物有對待,勢有回還。氣的運動變化分為陰陽兩種性質,對立統一。氣的陰陽劃分為:呼氣為陽,吸氣為陰;上升之氣為陽,下沉之氣為陰;陽氣上升仍為陽,陽氣下行即為陰;陰氣上升即為陽,陰氣下行仍為陰。陰氣藏精于內不斷地扶持陽氣,陽氣衛護體外使身體表面固密。如果陰不勝陽,陽氣亢盛,會使血脈流動迫促,若再受熱邪之侵,陽氣更盛,就會發為狂癥;如果陽不勝陰,陰氣亢盛,會使五臟之氣不調,以致九竅不通。只有內氣陰陽平衡,才能筋脈調和、骨髓堅固、血氣暢順,邪氣不能侵害,耳聰目明,生機昂然。如果陰氣與陽氣分離決絕,人的精氣就會竭絕。至于有人所分清氣與濁氣,也不外乎陰陽二氣。清氣為上升之氣,為陽氣;濁氣為下沉之氣,為陰氣。吸清排濁,練拳養生。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