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陳長興《太極拳十大要論》(一)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13 瀏覽次數:次
《太極拳十大要論》采自《趙本》,并與《旺本》附錄所輯之該文進行相互校勘。《旺本》、《趙本》都未注明輯自何處。《十大要論》共有十篇論說文,相互連貫,實為十章。從該文作者的某此觀點看,是不難發現其所受宋、明儒家理學派影響的痕跡。據《旺本》稱:清道光年間,陳氏十四世陳長興(1771~1853)拳技高超,著有《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戰斗篇》和《太極拳用武要言》。
太極拳十大要論碑文(資料圖 源自網絡)
第一論 一理
夫物散必有統,分必有合。天地間,四面八方,紛紛者各有所屬;千頭萬緒,攘攘者必有其源。蓋一本可散為萬殊,而萬殊咸歸于一本。拳術之學,亦不外此公例。
夫太極拳者,千變萬化,無往非勁。勢雖不侔,而勁歸于一。夫所謂一者,自頂至足,內有臟腑筋骨,外有肌膚皮肉,四肢百骸相聯而為一者也。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和之。內外相連,前后相需。所謂一以貫之者,其斯之謂與!
而要非勉強以致之襲焉!而為之也,當時而動,如龍如虎,出乎爾而急如電閃;當時而靜,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穩如山岳。且靜無不靜,表里上下,全無參差牽掛之意;動無不動,前后左右,均無游疑抽扯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能御之也。若火機之內功,發之而不及掩耳。不假思索,不煩疑議,誠不期然而已然。
蓋勁以積日而有益,功以久練而后成。觀圣門一貫之學,必俟多聞強識,格物致知,方能有功。是知事無難易,功惟自進,不可躐等,不可急就;按步就序,循序漸進。夫而后百骸筋節自相貫通,上下表里不難聯絡,庶乎散者統之,分者合之,四肢百骸終歸于一氣矣!
解析:
何為理?理即道理,即規律。世間萬事萬物散必有統,分必有合,此乃眾所周知的道理。天地間上下、左右、前后、四面八方,五花八門,千頭萬緒,雖紛紛攘攘,然各有所屬,各有其源,歸根結蒂統于一本。太極拳的理亦是如此。套路千變萬化,神秘莫測,歸根到底由一而發,歸于“太極”。從頭頂到腳底,內有臟腑筋骨,外有肌膚毫毛,四肢百骸互為一體。太極拳訓練,務必重視整體的協調一致。一開一合,順其自然,一剛一柔,絕無勉強,一動一靜,全體皆然,一虛一實,恰合天然。上中下,內外相連,以一貫之。一旦出手,發勁威如猛虎,急如閃電;如需靜止,寂然歸元,一動不動,固如泰山。練好太極拳,必先明其理,循其道,才能事半功倍,碩果累累。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