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仙一覺能睡百余天 活到118歲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07 瀏覽次數:次
古人睡覺最晚不超過凌晨1點
古人認為,上床時間最晚不宜過夜半的子時,即23點至次日凌晨1點。蘇東坡睡覺有個怪癖,哪怕床有一點不穩,他都睡不著,一定要安排穩當。正式開始睡覺時則“瞑目聽息”,“不可少有蠕動”,他說這樣做是“務在定心勝之”。
陳摶老祖一覺能睡百余天
從古人所留的筆記來看,宋代人是最會睡覺的,還“睡”出了不少理論,這或許與北宋的時局有關。宋代在睡覺上比蘇東坡還要講究的,是一個叫陳摶的著名思想家,他在中國道教發展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人稱“陳摶老祖”。關于陳摶的“善睡”,據《宋史·陳摶傳》記載,竟然“每寢處,多百余日不起”,意思是陳摶一覺能睡一百多天。
陳摶老祖(圖片來源于網絡)
陳摶老祖睡覺修身養生 活了118歲
陳摶不僅講究“睡品”,還睡出了境界。他早年“進士不第,遂不求祿仕,以山水為樂”。宋太宗趙光義久聞其名,曾派人到其隱居地華山,請其出山。據傳,宋太宗給陳摶作詩稱:“如今若肯隨征召,總把三峰乞與君。”可陳摶回應:“軒冕浮云絕念慮,三峰只乞睡千年。”其實,陳摶已不是單純的睡覺,而是把睡覺當成了一種修身和養生手段——“導養及還丹之事”,他也因此活了118歲。
側臥有利于健康 益人氣力
古人對睡覺時的睡姿也很在意,認為睡覺姿勢不好不利于健康。人類睡覺的姿勢主要有仰臥、俯臥、側臥三種,哪種好?古人有個7字評價:“側龍臥虎仰癱尸”。古人認為側臥好。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養性》里說:“屈膝側臥,益人氣力,勝正偃臥。”這個觀點也為中國道家所崇尚,《道藏·混元經》持有類似的觀點:“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側曲。”
資料圖(圖片來源于網絡)
“臥如弓”睡眠質量高
托名陳摶的《希夷安睡訣》還具體記述了這樣一種側臥之法:“左側臥,則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頭伸右足,以右手置右股間。右側臥,反是。”按照這種睡法,身體恰呈半月狀,正好是“臥如弓”。這種睡法被古人視為“睡方”,有詩即稱:“華山處士如容見,不覓仙方覓睡方。”
向右側臥是“吉祥睡” 尤其適合老年人
再進一步說,身體側向哪個方向也有講究。古人認為,側臥以向右為佳,有人甚至稱這是“吉祥睡”。現代醫學也證明這是科學、合理的,因為從生理解剖位置來看,這種睡法心臟位置會向右,肝臟則位于右脅部,胃腸的開口全在右側,有助于減輕心臟壓力。“吉祥睡”尤其適合老年人,清代曹廷棟在《老老恒言》“安寢”條即稱:“如食后必欲臥,宜右側以舒脾氣。”
春夏兩季頭朝東 秋冬兩季頭朝西
在尋找到最佳睡姿的同時,古人還在睡覺的朝向上進行了探索。不過,到底頭朝哪睡比較好,并沒有最佳睡姿選擇上那么統一。比較流行的觀點是睡覺朝向應因時而變,以唐代醫學家孫思邈為代表,他在《千金要方·道林養性》中稱:“凡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意思是,春夏兩季,睡覺時宜頭朝東,腳朝西;秋冬兩季剛好相反,宜頭朝西、腳向東。
具體調換方向的時間點,宜以“立春”和“立秋”兩個節氣為起始。宋人蒲虔貫《保生要錄》中是這樣說的:“凡臥,自立春后至立秋前,欲東其首;自立秋之后至立春前,欲西其首。”
這種“東西向”睡覺觀念,在中國有相當久遠的歷史,甚至對建筑的內部結構產生深刻影響。在秦漢以后,不論是帝王宮殿還是坊間民居,房間擺床多是東西向。
“頭北腳南”最忌諱
總的說來,古人在睡覺朝向的選擇上,以東為上,西次之,南亦可。只有“北臥”,即頭朝北,腳向南,是最不歡迎的,甚至是一種忌諱。《千金要方·道林養性》即稱,“頭勿北臥,及墻北亦勿安床”;《老老恒言》“安寢”條也說,“首勿北臥,謂避地氣。”古代養生家認為,北方屬水,陰中之陰位,主冬主寒,恐北首而臥陰寒之氣直傷人體元陽,損害元神之府。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