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苓造化膏
欄目分類:療法 發布日期:2019-01-12 瀏覽次數:次
明·萬全《萬氏積善堂秘驗滋補諸方》正方
人參四兩,白茯苓四兩,白術三兩,蓮肉(去皮心)三兩,山藥三兩,芡實三兩。右為細末,用粳米一斗作末,將前藥和勻,又加糖或蜜蒸膏,火焙之。
[按語]
方中人參大補元氣,生津益智;白術補脾益氣,燥濕和中;白茯苓健脾利濕,安神益智;蓮肉養心補脾,益腎固精;山藥補脾益肺,滋腎固精;芡實固腎澀精,補脾止瀉。
粳米即大米,又名粳米,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粳稻的種仁,味甘性平,《名醫別錄》稱其“主益氣,止煩,止渴,止瀉。”《日華子本草》說它“補中,壯筋骨,益腸胃。”《湯液本草》謂之“合芡實作粥食,益精強志,聰明耳目。”《滇南本草》認為粳米能“治諸虛百損,強陰壯骨,生津明目,長智。”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補脾益氣,生津止渴藥使用。
糖、蜜不僅可以調味,而且也皆有滋補作用。其中糖能潤肺生津,蜜能補中潤燥。本方的藥物組成,與“清宮八仙糕”相近。有人觀察“清宮八仙糕”對脾虛證患者的療效,服用后脾虛證見證積分值明顯下降,老年組服此方后,衰老見證積分平均值得亦有明顯下降,說明“清宮八仙糕”不僅對脾虛證患者有較好療效,而且還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衰老癥狀。從試驗研究結果來看,“清宮八仙糕”能提高木糖排泄率及血清胡蘿卜素濃度,提示它能夠加強小腸的吸收功能。因此,本方亦應具有這些作用。
本方藥功能補脾益氣,固腎澀精,適宜于中老年人脾腎虧虛,食少便溏、神倦乏力、自汗氣短,遺精滑精、婦女帶下者服用;如系陰虛內熱或陽熱素盛者則應慎用。
[附方甲] 補脾助元散
《萬氏積善堂秘驗滋補諸方》尚載有“補脾助元散”,方為“白術新者三兩,米泔浸一宿,曬干,銅鍋內隔紙炒過;白茯苓堅者去皮一兩;蓮肉去心一兩五錢;廣陳皮去白一兩;大麥芽炒去殼取粉五錢。右臼內杵為極細末,和勻,入白糖霜二錢,磁器盛貯,常安火邊,空心或食遠滾白湯調下二三匙。大補元氣,令人能食,甚有效驗。年老之人,最宜常服。”
[按語]
此方與前者功能相近,但此方藥重在補脾,兼有和中消食作用。
[附方乙] 長壽粉
清·趙學敏《串雅外編》載有“長壽粉”,方為“芡實八兩,苡仁八兩,山藥三斤,糯米一斤,人參三兩,茯苓三兩,蓮子半斤,白糖。各為末,每日調服一兩,如不欲調服,以水打成丸如元宵服,上下午服更妙。治癆瘵癥。”
[按語]
《石室秘錄》認為癆瘵癥因病程較長,常易導致正氣虛弱,所以在治療上除抗癆、對癥治療外,還要注意補益脾腎功能,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本方藥即據此而立。方中藥物組成與“參苓造化膏”基本相同,功效亦相近。
[附方丙] 九仙王道糕
清·趙學敏《串雅外編》還錄有“九仙王道糕”,方為“蓮肉四兩,麥芽(炒)、白扁豆(炒)、芡實各二兩,山藥(炒)、白茯苓、苡仁各四兩,柿霜一兩,白糖二十兩。為末,入粳米粉五升蒸糕,曬干,任意食,米飲下。養神扶元,健脾胃,進飲食,補虛損,生肌肉,除濕熱。”
[按語]
此方亦為補益脾腎之劑,適宜于老年人常服。
[附方丁] 陽春白雪糕
明·龔廷賢的《壽世保元》載有“陽春白雪糕”,方為“白茯苓去皮、淮山藥、芡實仁、蓮肉去心皮各四兩,共研細末,陳倉米半升,糯米半斤,白砂糖一斤半。右先將藥米二味,用麻布袋盛放甑內,蒸極熟取出,放簸箕內,卻入白砂糖同攪均勻,揉作一塊,用小木印印作餅子,曬干收貯,男婦小兒任意取食,妙不可言。凡老年之人,當以養元氣,健脾胃為主。每日三餐,不可缺此糕也。王道之品,最益老人。”
[按語]
此方實際是古代醫家所創制的保健食品,尤適宜于老年人及兒童脾胃虛弱者服用。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