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枕法
欄目分類:療法 發布日期:2018-12-29 瀏覽次數:次
張君房《云笈七籤》正方
作枕方:用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取山林柏以為枕,長一尺二寸,高四寸,空中容一斗二升,以柏心赤者為蓋,厚二分,蓋之令密,又當使可開閉。又鉆蓋上為三行四十孔,凡一百二十孔,令容粟米大。用藥川芎、當歸、白芷、辛夷、杜蘅、白術、藁本、木蘭、川椒、桂皮、干姜、防風、人參、吳茱萸、白茯苓、荊實、飛廉、柏實、薏苡、款冬花、白薇、秦椒、靡蕪二十四物,以應二十四氣;加毒者八物,以應八風,烏頭、附子、藜蘆、皂莢、菵草、礬石、半夏、細辛;凡三十二物,各一兩,皆剉,以毒藥上安之滿枕中,申布囊以衣枕。枕之百日面有光澤,一年體中諸痰一一皆愈,身盡香,四年白發變黑,齒落復生,耳目聰明。
[按語]
據書中記載,此方是漢武帝東巡時,在山東泰山下得自一位老農。據這位老農說,他在“八十五時,衰老垂死,頭白齒豁,有道士者教臣服棗飲水絕谷,并作神枕法”,“臣行轉少,白發返黑,隨齒復生,日行三百里,臣仿年一百八十矣”!拔涞垡暺漕仩睢3H缥迨S人!边@雖然只是一種傳說,不能夠全然相信,但近來的一些資料則表明,藥枕確有一定的防病治病作用。
此方中的杜蘅為馬兜鈴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杜蘅的根莖中全草,氣芳香味辛辣性溫,《本草綱目》謂其“散風寒,下氣消痰,行水破血,殺蟲。”《本經逢原》說:“杜蘅香竄,與細辛相似”。
木蘭為木蘭科落葉灌木辛夷的樹皮,其花蕾即辛夷。木蘭皮味苦性寒,《神農本草經》稱它能治“身大熱在皮膚中,去面熱赤皰酒皶,惡風癩疾,陰下癢濕,明耳目!薄侗静菥V目》謂之能“治酒疸,利小便,療重舌!
辛夷味辛性溫,功能祛風通竅。
荊實即牡荊實,又名小荊實,荊條果,味辛微苦性溫,功能祛風止痛,下氣化痰。
飛廉又名飛廉蒿、飛輕,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飛廉的全草或根,味苦性平,功能祛風利濕,清熱涼血,散瘀消腫。
川椒與秦椒均為蕓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只是產地不同而已,川椒又名蜀椒,主要產于四川;秦椒主要產于甘肅、陜西等地。如《范子計然》說:“蜀椒,出武都,赤色者善;秦椒,出隴西天地,細者善”。川椒與秦椒的性味功能也基本相同。
蘼蕪又名蘄茞、芎藭苗,為傘形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苗葉,味辛性溫,《本草匯言》說它為“主頭風風眩之藥也,此藥氣味芳香清潔,故祛風散濕。”
菵草,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水稗的種子。據《本草拾遺》記載:“菵草,生水田中,苗似小麥而小,四月熟,可作飯。”其種子入藥,味甘性寒無毒,“作飯,去熱,利腸胃益氣力,久食不饑!
方中桂皮,干姜、附子、烏頭、細辛、味茱萸溫經散寒;人參大補元氣;防風、白芷、藁本祛風勝濕散寒;當歸、川芎養血活血;白術健脾燥濕;白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濕;皂莢祛風痰;礬石燥濕化痰,止瀉止血,解毒殺蟲;半夏燥濕化痰;柏實養心安神;款冬花潤肺下氣,止咳化痰;白薇清熱涼血;藜蘆涌吐風痰。
本方藥雖然亦能培護人體正氣,但其主要功能則是驅邪,它不僅可以祛風,而且可以散寒、除濕、清熱、化痰、消瘀,人經常枕用此枕,就可以避除各種邪氣,而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這可能是此藥枕能延壽益壽的主要原因。至于是否尚有其它機理,尚有待于今后進一步研究。
[附方] 公仙枕
清·陸成本《經驗良方》載有“公仙枕”方,方為“川椒、桔梗、荊實子、柏子仁、全當歸、川烏、姜黃、吳茱萸、白術、藜蘆、防風、辛夷、白芷、黑附子、白芍、藁本、蓯蓉、細辛、牙皂、蕪荑、甘草、荊芥、菊花、杜仲、烏藥、半夏,共二十六味,每味一兩三錢。務要頂好鮮明,咀片,研為經末,絹袋盛之,入枕內。其枕用薄槐木板,做枕一個,上鉆孔一百二十個,如梧桐子大,底做抽提更好。”據云:枕用“百日后,即可見效,身體輕健,氣力倍生,壯陽多子,發白轉黑,如夫婦皆以此作枕,更見奇效,藥久味泄,三月一換。”并記載:“丁公,諱其泰,康熙時人,曾任山西部兵,年已七十余,無嗣,遇異人授此方,不二年,精強壯,御妾十余人,至八十一歲,已生二十一子矣。”
[按語]
此方與“神枕法”用藥相近,功效也相似。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