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中的茅山道院
武當傳說2017-07-10
福地仙都,銀裝素裹;冰雪世界,世界目睹。-----茅山道院 楊世華住持 …
-
武當山大雪封山 道士隱士們的生活
武當傳說2017-07-10
2015年1月26日,武當山地區迎來了今年最大的一場雪,片片吹落的雪花,為武當仙境送去圣潔華皓。 大雪無痕,人跡有蹤,下雪后武當山迎來了短暫的封山,湛然常寂的山中歲月,道士、隱士他們在干什么!打坐?休眠?今天武當山論壇帶你去看,在世外的武當道士、隱士、大雪封山時期的與世隔絕間,他們在干什么? 一、探秘道士 仙言:人間若有德善之人,可尋至武當,修成大道者亦可成仙。武當道人勵精修法,以期有日得證大道。武當山中道人修煉,修心、修身,具…
-
道教七十二福地(二)
武當傳說2017-07-10
始豐山在洪州豐城縣,尹真人所治之地。 逍遙山在洪州南昌縣,徐真人治之地。 東白源在洪州新吳縣東,劉仙人所治之地。 缽池山在楚州,王喬得道之處。 論山在潤州丹徒縣,是終真人治之。 毛公壇在蘇州長洲縣,屬莊仙人修道之所。 雞籠山在和州歷陽縣,屬郭真人治之。 桐柏山在唐州桐柏縣,屬李仙君所治之處。 平都山在忠州,是陰真君上升之處。 綠蘿山在朗州武陵縣,接桃源界。 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澤縣,是五柳先生隱處。 彰龍山在潭州澧陵縣北,屬臧先生…
-
道教七十二福地(一)
武當傳說2017-07-10
地肺山在江寧府句容縣界,昔陶隱居幽棲之處。 蓋竹山在衢州仙都縣,真人施存治之。 仙?山在溫州梁城縣十五里近白溪草市,真人張董華治之。 東仙源在臺州黃巖縣,屬地仙劉奉林治之。 西仙源亦在臺州黃巖縣嶠嶺一百二十里,屬地仙張兆期治之。 南田山在東海東,舟船往來可到,屬劉真人治之。 玉溜山在東海近蓬菜島上,多真仙居之,屬地仙許邁治之。 青嶼山在東海之西,與扶桑相接,真人劉子光治之。 郁木洞在玉筍山南,是蕭子云侍郎隱處,至今陰雨,猶聞…
-
茅山榮升國家5A景區,全力打造道家養生圣地
武當傳說2017-07-10
近日,國家旅游局在網絡上公示,江蘇句容茅山景區等9家景區晉升為國家5A級景區,至此,茅山景區成為江蘇省又一家國家5A級景區,也是江蘇省第一家以道家文化為核心的國家5A級景區。 自古享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江南第一山美譽的江蘇句容茅山,是全國十大道教名山和全國六大山地抗日根據地之一。景區內,文化景觀與自然山水交相輝映,古老文化與現代時尚相得益彰。古樸雄偉的九霄萬福宮、元符萬寧宮,靜坐山中的老子神像,象征紅色記憶的新四軍紀念館…
-
北岳懸空寺
武當傳說2017-07-10
走進北岳恒山,就走進了金庸的武俠世界。我們不是黃蓉,所以不會輕功,當我們憑借車力,倏地現身金龍峽停車場時,已是下午時分。套用魔術師劉謙的口頭禪,現在是見證奇跡的時刻:往西側翠屏峰仰望,蔚藍色的天空明凈如洗,燦爛的秋陽下,懸空寺如同一幀年代久遠色彩斑駁的西洋油畫,懸掛在萬仞峭壁間;又如同一尊凌空欲飛的巨龍,被地質年代的造山運動瞬間定格在斧劈刀削一般的懸崖上,以鏤雕般的骸骨化石的形象,珍藏在大自然的博物館中。 穿峽秋風凌…
-
汾陽太符觀
武當傳說2017-07-10
太符觀位于山西汾陽市城東北15公里杏花鎮上廟村。此觀始建年代不詳,金承安五年在此創建醮壇,刻立碑記,后經明、清修葺,始成現狀。太符觀先后在1965年被山西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國務院頒布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符觀始建年代不詳,金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在觀內創建醮壇,明、清時期屢有修葺。現存建筑昊天玉皇上帝殿為金代原構,余皆明代所建。 太符觀座北向南,正殿立于高大的臺基之上,前有月臺,突了了正殿的位置…
-
驪山老母殿
武當傳說2017-07-10
驪山老母殿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西繡嶺。相傳驪山老母即女媧,曾在此山煉石補天,后于唐玄宗時在此山之下向李筌傳授《陰符經》秘義。該殿始建于唐代,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曾進行過較大修繕,故現有建筑基本屬于明清格局。整體建筑包括山門五間、三仙殿三間、祭殿五間、主殿五間、廂房六間、配殿四間。三仙殿內供奉被尊為福壽、治眼、授子的三位女仙云宵、瓊宵、碧宵之神像。主殿內供奉驪山老母(女媧)金身神像。明崇禎八年(1635年)在主殿后增…
-
蘭州金天觀
武當傳說2017-07-10
金天觀又稱雷壇廟,位于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津東路,雷壇河西岸。始建于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年)。當時,分封在蘭州的肅莊王朱楧信奉道教,于是在宋代九陽觀舊址修建道觀,定名為金天觀,并迎請湖北武當山玉虛宮道士孫碧云任住持。據傳著名道士張三豐曾來蘭州與孫碧云研釋《易經》。明永樂四年(1406年)和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曾大興土木進行重修。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清軍平息回民起義時,金天觀建筑慘遭焚毀。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甘肅巡撫許容捐…
-
昆明太和宮
武當傳說2017-07-10
在昆明東北郊有一座山,名叫鳴鳳山,又叫鸚鵡山。山上有一所道觀,稱為太和宮。宮內有一座銅制大殿,即聞名遐邇的金殿。金殿始建于明萬歷十三年(1602年)。傳說當時的云南巡撫陳用賓得呂洞賓指點,乃命人仿湖北武當山太和宮,在鳴鳳山上也興建一座太和宮,并與武當山太和宮一樣,也用青銅鑄造一座真武殿(金殿)。崇禎十年(1637年),巡撫張鳳翮將此銅殿遷至大理賓川雞足山。清康熙十年(1671年),平西王吳三桂又在鳴鳳山重建銅殿,是為現存之金殿。金殿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