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真武讀書之處-太子坡景區
欄目分類:武當景點 發布日期:2018-08-02 瀏覽次數:次
太子真武讀書之處復真觀,又名太子坡,背依獅子山,面對千丈幽壑,右為天池,雨時飛瀑千丈,左為下十八盤,環境清幽,景色秀麗。相傳,靜樂國太子曾在這里修煉,故名太子坡;他曾意志不堅,欲下山還俗,經姥姆以鐵杵磨針點化后,復回山中刻苦修煉。以后,人
太子真武讀書之處——復真觀,又名太子坡,背依獅子山,面對千丈幽壑,右為天池,雨時飛瀑千丈,左為下十八盤,環境清幽,景色秀麗。相傳,靜樂國太子曾在這里修煉,故名太子坡;他曾意志不堅,欲下山還俗,經姥姆以“鐵杵磨針”點化后,復回山中刻苦修煉。以后,人們在這里修建了一座道院,取太子回心轉意再度修行的意思,把這座道觀改為復真觀。
復真觀,明永樂十年(1412)敕建,清康熙元年(1662)、二十三年(1684)、二十九年(1690)曾三度重修;1983年湖北省政府撥款維修,恢復了原貌。現存廟房105間,建筑面積二千多平方米,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基本保持了當年規模,是武當山建筑群中規模較大的一座道教宮觀。整個建筑依山就勢布局,高低錯落有致,富有韻律感。
在太子坡停車場旁有一座古樸的飾欄望柱石拱橋,這便是復真橋。從復真橋拾級而上,是一座聳立于云端的山門。門楣磚雕匾額刻著“太子坡”三個大字,這是明永樂十七年(1419)駙馬都尉沐昕親筆題寫的。門內依山勢的回轉起伏,建夾墻復道,曲曲彎彎,猶如波浪起伏,故稱“九曲黃河墻”。
從進門到出門,布局獨特,古往今來,有“一里四道門”之稱。二道門內,為方石墁地的院落,南建石砌祭壇,上置一口大鐘,擊之萬山回應;北建造型精巧的磚雕焚帛爐,中間為高大的照壁,鑲嵌有“福”、“祿”、“壽”三個大字。穿過龍虎殿,有一院落,大院中有一飾欄泓池,人們稱它為“滴淚池”
相傳太子開始入山修煉時,其母善勝皇后一直從山下追到山上,追不上太子,悲慟欲絕,在此滴淚成池。人們為了紀念真武大帝修行的決心和善勝皇后愛子的慈心,便把這個池子叫做滴淚池。
院上飾欄高臺拱擁主殿——祖師殿,為單檐硬山式建筑。翠瓦朱墻,涂彩飾金,雕梁畫棟,氣勢非凡,極為壯觀。祖師殿北側門外,又為一幽靜雅適的院落,建有五云樓、藏經閣、皇經堂、道房等。五云樓,依巖而建,有五層,故俗稱五層樓,修建在崖壁之上,結構奇特,設計周密,技藝精湛,巧奪天工,這就是古代木構建筑杰作“一柱十二梁”,這根立柱獨立支撐了十二根交錯迭擱的梁,傳說,這根立柱代表了明朝的武當道教就是國家的中流砥柱的意思。這“一柱十二梁”雖歷經五百多年,仍保存完好,為中外建筑專家交口稱贊。
從五層樓折上,是皇經堂和藏經閣。皇經堂前有棵桂花樹,樹高約5米,胸徑0.5米,樹齡三百多年,每年仲秋,桂花怒放,香氣襲人,是太子坡的一大勝景。從藏經閣左折沿臺階而上,便是太子殿,為復真觀中地勢最高的一處建筑,殿內供奉太子童年讀書像,頭扎兩髻,手持經書,聚精會神。在太子殿前憑欄俯視深壑,曲澗流碧;縱覽群山,千峰競秀;遠眺金頂,煙云迷離,使人看到“鳥向日邊度,人從天上回”的奇景。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
上一篇:純陽宮:定力修煉-太子坡景區
下一篇:"鐵杵磨針”的地方-太子坡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