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氣養生箴言(四)
欄目分類:道醫概論 發布日期:2017-10-15 瀏覽次數:次
4.順四時,慎起居
箴言:蒼天之氣,清凈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失之則內閉九竅①,外壅肌肉,衛氣散解②,此謂自傷,氣之削也。(《素問·生氣通天論》)。
注釋:
①九竅:中醫稱人身的雙眼、雙耳孔、雙鼻孔、口、前陰(生殖泌尿孔)、后陰(肛門孔)合稱九竅(或曰九孔)。
②解:此字在此同懈,耗傷也。
語譯:天地間的外氣,如四時清凈無邪,寒熱適度,且人能隨四季的變化而順應之則陽氣固密。雖有外邪傷害,也不會成病,這是因人順應四時交變的氣候之故。如人對外界氣候不能順應時,則外氣可導致人的九竅不通,肌肉壅滯無力,衛陽之氣耗散。這就稱之為自傷,是元氣已自被削弱了的原因。
評述:此節闡明了,人生活在自然界,天地之氣常影響著人體,故人體應適應外界時序寒熱的變化,才可使衛外的陽氣堅固,病邪無法入侵。若違背了四時的變化,則陽氣耗損、衛外無能,常易感病。
箴言: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
語譯:人的陽氣,每日晝夜都是順應對外氣的變化的,清晨太陽出人氣也上升,中午太陽當頂時人陽氣最旺,至日落偏夕時人的陽氣也因而虛減,此時人的氣門乃關閉使身體不受外氣干擾。這樣,人才能筋骨不受干擾,霧露也難入侵。如人的衛陽之氣的強弱,與上述日出人的三段時間相反而不能順應,則人身形就會感到困倦單薄無力。
評述:此節進一步引伸了上句的涵義,即人不單要順應一年四季的外氣變化,還要順應一日三個階段(即平旦、日中、日西)的外氣變化而調整自身衛陽之氣的強弱和啟閉。否則也可耗陽而致邪人形傷。
箴言:養衛者,服天氣而通神明,……每至日西,身中陽氣之門乃閉,即當加意謹護,勿反開之。 (清·喻昌《醫門法律·營衛論》)。
語譯:善養衛氣的人,應順從一日天氣的變化而作相通的對應,……應知每日傍晚日落時,身體中與外交通的陽氣出入孔已關閉,即應當謹慎防護而切勿反開孔門讓外邪侵入致病。
評述:日落時,人體陽氣漸衰,此時衛陽之氣與外溝通的門戶關閉以防陽氣外泄,這樣才能避免病邪的入侵,并保持陽氣的完固。
箴言: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出汗,發泄陽氣,有損于人也。(唐·孫思邈《千金要方·道林養性》)。
語譯:因冬季天地間的陽氣衰減,人亦因之氣血宜伏藏于體內,切忌此時過勞出汗而耗泄衛陽之氣,否則將損人致病。
箴言:伏陰在內冬三月,切忌汗多陽氣泄。(《遵生八箋·清修妙論箋》)。
語譯:冬季的三個月,人應該順應時令氣候的變化,將氣血伏藏于體內,故切忌在此時多勞出汗以發泄衛陽之氣。
5.調飲食,和五味
箴言:五味人胃,各歸所喜,……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
語譯:辛、甘、酸、苦、咸各類飲食進人人胃后,消化吸收并進入與其性味相應的臟腑形體,漸久地增加人的氣血精華,這是人正常養生及新陳代謝的物質變化。如果飲食不調、偏嗜偏食則會產生營養過剩或營養不足而導致病損,從而反變成了減壽損生的原因。
箴言:高年之人,真氣耗竭,五臟衰弱,全仰飲食以資氣血,若生冷無節,饑飽失宜,調停無度,頓成疾患。(《壽親養老新書·飲食調治》)。
語譯:年紀已老大的人,其真元之氣多已損耗衰弱,五臟也已虧虛,全靠每日所進的飲食營養以提供氣血運行的所需,如果飲食的生冷沒有節制,時饑時飽飲食配合不恰當,且對之調節無方,則可突然發生病痛。
箴言:不欲過饑,饑則敗氣。(《彭祖攝生養性論》)。 .
語譯:善于養生的人,其進食時不可過于饑餓,因為過于饑餓時則常易敗損真氣。
箴言:太饑傷脾,太飽傷氣。蓋脾借于谷,饑則脾無以運而脾虛;氣轉于脾,飽則脾過于實而滯氣。故先饑而食,所以給脾;食不充脾,所以養氣。(《老老恒言·飲食》)。
語譯:人如過度饑餓則可傷脾胃。過度飽食則可傷元氣。因為脾胃的功能是有賴于飲食五谷之氣來維持,如過于饑餓,則脾胃無以發揮其運轉而脾氣虛乏;谷氣是轉輸于脾胃的,進食過飽則脾胃因過于飽實而發生脾氣運行呆滯。故善于養生的人,總是在感到饑餓之前就進食,這樣多可使五谷的精氣為脾胃吸取和運用;也不會使脾胃的氣滯而傷損,這才是善養脾胃谷氣的做法。
評述:以上幾節表明:調氣養生家自古即認為調理氣機,還須對飲食五味勿過饑過飽,勿偏嗜,尤其是勿偏嗜辛辣,飲酒太多,并須節制肥甘生冷以養脾胃元氣。這幾節還闡明了過饑過飽都可傷脾害氣,且五味偏嗜,酒肉過進都能傷氣滯氣,因而須予防止的道理。
箴言:人生食用最宜加謹,以吾身中之氣,由之而升降聚散耳。何者?多飲酒則氣升,多茶飲則氣降,多肉食谷食則氣滯,多辛食則氣散,多咸食則氣墮,多甘食則氣積,多酸食則氣結,多苦食則氣抑。修真之士,所以調燮五臟,流通精神,全賴酌量五味,約省酒食,使不過則可耳。(陳繼儒《養生膚語》)。
語譯:人對生活中的飲食是一件最應加倍謹慎的事情,這是因為我們身形中的元氣,都是因為飲食而影響其升降、聚集和耗散的。為什么是這樣的呢?此是因,如飲酒過多可使元氣上升,飲茶過多可使元氣下降,進肉類或五谷飲食過多可使元氣滯澀,食辛辣飲食過多可使元氣耗散,進咸味飲食過多可使元氣懈墮,吃甜食過多可使元氣積壓,進酸味飲食過多可使元氣郁結,進苦味飲食過多可使元氣抑瘀等。故善于養生的人,他之所以能平衡調理五臟的功能,使身心情志通暢,多全是有賴于能節制五味飲食,對酒茶飲食能適當攝取,都以適可而止決不過量為原則。
評述:此節較系統全面地闡明了在飲食方面調氣養生的一些具體注意事項,總則是對任何喜好的飲食都不宜過量,以適度為準則。當然,過少或過頻、過饑也不宜。此只是對飲食調氣的一些方法原則,因限于篇幅,此處所介紹的有關箴言,只不過是略舉例證而已,讀者還可從本書其他章目,如養性、聚精、氣功、運動、按摩、導引、房事、食養、起居、天人相應等方面多元結合,深悟旨趣,持之以恒,則保健長壽的目的是不難達到的。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