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感冒 粥與湯搭配效果好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9-10 瀏覽次數:次
[導語]白露將至,天氣突然轉涼,感冒也肆虐起來,感冒期間味覺會衰退,不想吃東西很正常,但縱容這種行為會拖延病程,建議感冒期間多飲水,合理搭配飲食,那么,如何搭配飲食效果才好呢?
感冒飲食
患上感冒后,正確地調理飲食是一條很重要的康復原則,飲食應以清淡為第一要則,忌辛辣油膩之食物。初期宜多飲水,飲食以粥、面食為主,但必須保持足夠的飲食攝取量,堅持一日三餐,按時進食。康復期則可以多喝湯水補充營養。
“感冒時建議多喝熱粥,因為喝粥有助人體發汗、散熱、祛風寒,能夠有效促進感冒的治愈。同時,大部分人在感冒后會胃口變差、沒有食欲且腸胃消化系統處于欠佳狀態,而喝粥可以促進腸胃的吸收。此外,有些藥對腸胃的刺激比較大,喝粥可以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表示,如果患者有風寒感冒癥狀,如發熱、怕冷、打寒戰、無汗、周身酸痛、鼻塞等,則推薦在白粥中放入一些生姜一起熬。“生姜性溫,是對付發燒、打噴嚏、咳痰等癥狀的有效‘武器’,有祛痰、祛寒、補氣、平喘作用,只要稍放入幾片熬粥即可。”
如果患者表現出風熱感冒癥狀,如發熱、咽部腫脹、鼻塞、口渴、大便干燥等,則建議白粥中加入少許桑葉、葛根、薄荷等清涼滋潤藥物,可以將以上材料洗凈切碎然后煎煮成汁,再與白粥一起煮沸食用。
認為,在感冒后期宜用健脾開胃之品煲湯,如黨參、淮山、大棗、太子參、黑木耳、銀耳等,有助患者身體補充營養。
“民間有種傳言說,感冒應該少喝湯,否則難好。其實準確的說法應是感冒期間腸胃適宜偏清淡類的飲食,如果濃湯太過油膩可能影響消化。”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