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茯苓粥有益心脾之功效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9-06 瀏覽次數:次
古代講究清修、四時調攝的人,均視為靈秘丹藥,在古代醫籍上留下許多藥膳方。
參苓粥:人參3~5g,(或黨參15~20g),白15~20g,生姜3~5g,粳米100g。先將人參(或黨參)、生姜切成薄片,把搗碎,浸泡半小時,煎取藥汁,后再煎取藥汁一次,將第一、二次藥汁合并,分早晚2次同粳米煮粥食用。一年四季可間斷常服,緩緩調理。能益氣補虛、健脾養胃,適用于氣虛體弱、脾胃不足、倦怠無力、面色(白光)白、飲食減少、食欲不振、反胃嘔吐、大便稀薄等癥。
大棗粥:粉30g,粳米60g,大棗10g去核,浸泡后連水同粳米煮粥。粥成加入粉拌勻,稍煮。服時酌加白糖,每日2~3次。能健脾補中、利水滲濕、寧心安神,對脾虛濕困、痰飲泄瀉、水濕內停、脾虛久瀉者療效尤佳;蚍郏常埃,紅棗20枚,粳米50~100g。先將紅棗洗凈破開,用文火煮爛,與、粳米共煮成粥。每日服2次,酌加紅糖。能補血養心、健脾益氣,可治心血不足、心悸不安、頭暈、倦怠、舌質淡紅、脈象細弱諸癥。
芡實粥:芡實15g,10g,粳米30g。將搗碎,加水與芡實同煮,至軟爛時,加入淘凈粳米,煮爛成粥。一日分頓食用,連服數日。治腎虛小便不利、尿液混濁等癥。
山藥粥:山藥125g,50g,大棗50g,粳米250g,洗凈,共煮成粥。日食一次。此方本明《瑞竹堂經驗方》中“山藥粥方”。原方有補中益氣、長肌肉、補肺固腎等功用,凡老人、小兒、婦女脾胃虛弱者皆適宜,其性質平和,大有補益。加入、大棗,療效更佳。若伴有面目、下肢浮腫者,改用50g,薏苡仁50g,與粳米同煮,可利水消腫。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