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時:養脾健胃正當時
欄目分類:中醫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15 瀏覽次數:次
【巳時】 又稱隅中,又名日禺,即上午9點整至11點整。此時是 十二個時辰的第六個時辰。此時也是草動蛇行的時候。
網站
【對應經絡】 足太陰脾經,每日巳時周身氣血俱注于脾,本經絡屬脾, 絡胃,與心、肺等有直接聯系。
【養生重點】 消化吸收好,工作學習效率高
巳時陽氣旺盛,是脾經當令的時段。中醫認為,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它與胃一陰一陽,互為表里,共同參與飲食的消化吸收。胃主受納水谷,脾主運化精微營養物質。胃以降為和,主降濁;脾以升為順,主升清。兩者皆居于中焦,是升降的樞紐,其升降影響著各臟腑的陰陽升降。因此,只有脾胃健運,臟腑才能和順協調,元氣才能充沛。所以,在調理機體時,尤其注意調理脾胃氣機。
巳時也是大腦最具活力的時候,是人的一天當中的第一個黃金時間,是上班族最具效率的時候,也是上學的人效率最高的時候。所以,必須在辰時吃好早飯,以保證脾經有足夠的營養吸收,這樣,大腦才有能量應付日常的運轉。
此外,脾虛的人在此時吃健脾藥效果最佳;另外,此時陽長陰消,這個時候吃補陽藥,效果最好;有高血壓的人,此時應服降壓藥以防午時氣升導致的血壓升高。
脾是身體的“后勤部長”
脾臟位于中焦,在左膈以下,形如刀鐮,脾與胃同居中焦,是人體消化系統的主要臟器。
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食物)化為精微物質,并將精微物質轉輸到全身的生理功能。它可以將食物當中的營養運送到全身各個地方,然后把代謝后的產物再運輸到小腸、大腸,直到變為廢物排出體外。
脾主升清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和上輸于心、肺、頭、目,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
脾生血,脾是生血之源,它將食物中的營養輸送血液中,流向全身。
脾統血,脾有統攝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能力,這個能力不足時,會出現口鼻出血、皮下淤血、內臟容易出血,還有失血過多、崩漏。
脾主肌肉,肌肉發達有力,說明脾臟健康,這里說的肌肉除了包括四肢胸腹背外,還包括內臟的平滑肌、子宮平滑肌。
脾主四肢,人四肢的功能活動,與脾有密切關系。一個人的脾功能好,則四肢發達有力,反之則無力。
在五臟中,脾的負荷極大,擔負著水谷精氣的消化及吸收的重任,因此脾氣很容易衰弱,所以應適當節制飲食。
口唇沒有光澤多是脾的緣故
如果脾的運化功能正常的話,口唇就會很豐滿、滋潤,富有光澤;如果脾的運化功能出現了問題,口唇就會出現發干、沒光澤,甚至脫皮的癥狀。所以口唇的色澤與否,實際上也是脾運化功能狀態的外在體現。
當然,口唇顏色發生變化,還預示可能有其他疾病:
唇色蒼白如果你的唇色變淺,表示血紅素不足;如果是嘴唇過白,則標志血氣不足,表示有貧血的可能;如果同時伴有指甲蒼白的癥狀,則貧血可能性極大;如果上唇蒼白泛青,可能是大腸虛寒、泄瀉、脹氣、腹絞痛、畏寒、冷熱交加等癥狀出現。
唇色過紅唇色老紅,多為實熱內盛之候;唇色深紅可見于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
唇色青紫口唇顏色青紫發暗,如果滋潤,多為寒極、淤痛;如果紫黑而干焦,則為熱極;口唇青紫,常見于先天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心功能衰竭、哮喘持續狀態、急性支氣管炎、肝硬化、慢性肝炎等。
唇色發黑唇色黯黑,可能是消化系統有病,如便秘、腹瀉、下腹脹痛、頭痛、失眠、食欲不振等;如果唇上出現黑色斑塊,口唇邊有色素沉著,常見于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總的來說,口唇也是人體健康的晴雨表,通過口唇顏色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身體的健康狀況。
流口水也與脾經有關系
有一些老年人也愛流口水,這多是腎氣不足的表現,需要溫補脾腎。平時可多吃些板栗、紅棗、花生、豆類和山藥等食物。
板栗俗稱栗子。中醫認為,栗子味甘性溫,無毒,及脾、胃、腎三經,能養胃健脾,壯腰補腎,活血止血。用板栗5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之,能健運脾胃,增進食欲,尤其適合老年人機能退化所致的胃納不佳者服食。不宜一次吃得太多,多食易傷脾胃,吃時要細嚼慢咽,嚼碎后再咽下。
紅棗紅棗能補益脾胃,用來治療口水過多,效果非常不錯。《本草綱目》也認為紅棗有健脾養胃、養血壯神的功效。現代中醫藥研究認定:大小棗均有健脾功能,但大棗功在降濁,小棗功在扶本,故大棗用于治,入藥;小棗用于養,不入藥。
花生脾胃不好的老年人平時還要多吃一點花生,因為花生也有很好的健脾開胃之功。方法:取新鮮花生50克,浸清水半小時左右,煮開后加入鮮牛奶,再煮開,涼后加入適量的蜂蜜。睡前每天一次,常食有健脾養胃、促進潰瘍愈合之功效。
豆類各種豆類,如白扁豆、四季豆、刀豆、紅小豆……都是健脾的常用食品。
山藥山藥也是健脾益胃、助消化的好食品。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臨床上常用來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等病癥。
照顧脾胃的3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飲食有節制
《黃帝內經》中說,生病起于過用。要保護脾,最重要的是飲食要節制,要愛護自己的器官,合理使用它。
第二個原則:寒溫要協調
脾胃最怕寒冷、生冷,因此飲食不要過涼,也不要過熱。太燙了,容易得食管癌、胃癌;太涼了容易導致脾胃陽虛。
第三個原則:進食有規律
養脾之道就在于進食有規律,不吃損傷脾胃的食品,三餐應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素食為主、葷素搭配。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滿足機體需求和保持大便通暢。少吃刺激性和難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或一些過辣、過甜、過咸、過辛、過苦的食物。
豆類食物是健脾利濕的英雄
長夏天氣多陰雨綿綿,潮濕。濕氣通于脾,易使人中濕毒。
為了防止濕毒,我們就要學會化濕。尤其是長夏的三伏天,外邊下雨,屋里邊也是濕漉漉的,很容易脾不好,這就需要健脾了。
健脾除了去醫院,吃醫生給開的健脾藥,我們自己也要吃一些健脾的食物。比如,豆子最養脾,各種各樣的豆子熬成的粥,最養脾。
黃豆黃豆具有健脾寬中、潤燥消水等作用,可用于脾氣虛弱、消化不良、疳積瀉痢、腹脹羸瘦、妊娠中毒、瘡癰腫毒、外傷出血等癥。黃豆60克與粳米100克,搭配煮粥食用,可起到寬中健脾的功效。
豇豆中醫認為,豇豆性平、味甘咸,歸脾、胃經;具有理中益氣、健胃補腎、和五臟、調顏養身、生精髓、止消渴的功效;可治嘔吐、痢疾、尿頻等癥。尤其適宜于糖尿病、腎虛、尿頻、遺精及一些婦科功能性疾病患者。
豌豆豌豆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具有益中氣、止瀉痢、調營衛、利小便、解毒之功效;可治腳氣、癰腫、乳汁不通、脾胃不適、呃逆嘔吐、心腹脹痛等。
毛豆毛豆味甘、性平,入脾、大腸經 ;具有健脾寬中、潤燥消水、清熱解毒、益氣的功效;主治疳積瀉痢、腹脹羸瘦、妊娠中毒、瘡癰腫毒、外傷出血等。
蠶豆蠶豆含有大量蛋白質,在豆類中僅次于大豆,還含有大量鈣、鉀、鎂、維生素C等,并且氨基酸種類較為齊全,特別是賴氨酸含量豐富。它既可以炒菜、涼拌,又可以制成各種小食品,是一種大眾食物。
扁豆扁豆的營養成分相當豐富,包括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多種維生素及食物纖維等,扁豆角的B族維生素含量特別豐富。此外,扁豆中還含有血球凝集素,有顯著的消退腫瘤的作用。
綠豆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止渴解煩、明目降壓、利咽潤膚、消脂保肝功效。常用于暑熱煩渴、瘡瘍腫毒、腸胃炎、咽喉炎、腎炎水腫等防治。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