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經·九守》 人如何才能做到清靜安寧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5-29 瀏覽次數:次
資料圖 來源網絡
老子說:天地還沒有形成的時候,氣象未分,萬物混沌為一,一片寂寥。逐漸清濁分別,重濁者逐漸下沉而成為地,精微者逐漸上升而成為天,則天地的形質就已經具備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季輪轉,而后陰陽相分,剛柔并立。
宇宙間的精氣化身為人,粗氣則變為動物昆蟲。人與物所本原的都是一,只是氣稟有精粗清濁之分罷了。如此剛柔相繼化生萬物,至于無窮無盡,千變萬化。
精神本乎上天,骨骸歸根于地,人由天地分判而成,最終又會歸于天地,各有所終。精神回歸于天,骨骸復歸于地,這就是世間萬事萬物存在的方式和宇宙循環的方式。
所以圣人只效法天地順應自然,而不拘于人間的流俗利欲。以天為父,以地為母,以陰陽為綱常,以四時為法紀。翱翔在天地之間,暢通無阻,無拘無束。
萬物順天地者生,逆天地者死,天本清靜,地本安寧,順遂天地,才能也得到同樣的清靜和安寧。
所以神明就住在那寂靜漠然的地方,道就安扎在那虛無縹緲的地方。道生一,生天也。一生二,生地也。二生三,生人也。三生萬物,千變萬化皆本與道也。萬物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皆柔和氣而和也。
經文原文
老子曰:天地未形,窈窈冥冥,渾而為一,寂然清澄,重濁為地,精微為天,離而為四時,分而為陰陽,精氣為人,粗氣為蟲,剛柔相成,萬物乃生。精神本乎天,骨骸根于地,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故圣人法天順地,不拘于俗,不誘于人,以天為父,以地為母,陰陽為綱,四時為紀,天靜以清,地定以寧,萬物逆之死,順之生,故靜漠者神明之宅,虛無者道之所居。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骨骸者所稟于地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