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仙人信仰 催生神秘黃鶴樓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5-29 瀏覽次數:次
資料圖
黃鶴樓駕鶴仙人的身世之謎
只要提到黃鶴樓,就會聯想起白云黃鶴,就會想起仙人乘黃鶴的美麗神話傳說。至于這個仙人,古籍記載有很多種說法,一說是費袆,抑或是費文袆,一說是王子喬。有記載費祎為蜀漢名臣,與諸葛亮、蔣琬、董允并稱為蜀漢四相,性格謙素甚廉,家無余財,據說他死后升仙;王子喬隨道士在蒿山修煉三十多年,功成升仙,騎鶴返鄉,受到鄉民的奉祀。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即得道成仙。不過,唐宋時期,駕鶴之賓又演變成了呂洞賓。它的名氣比子安、費袆更大,升仙后成了正宗的道教祖師。
呂洞賓,名巖,字洞賓,道號純陽子,他是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全真道祖師,鐘、呂內丹派、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端问·陳摶傳》記載呂巖為“關西逸人,有劍術,年百余歲。步履輕捷,頃刻數百里,數來摶齋中”,是位修道有術的高士!兜啦·歷世真仙體道通鑒》言:“呂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黃鶴樓,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跡。”黃鶴樓從北宋至20世紀50年代,曾作為道教的名山圣地,是呂洞賓傳道、修行、教化的道場。呂祖的傳奇可說是道教神仙人物中最多者。其他諸如救人濟世,拔劍助弱,斬妖除魔,點化迷途等等,多不勝數。
這三個“駕鶴之賓,除了個人身份不同外,都同為道教中人,都是死后升天成仙。他們與道教的緊密聯系,使黃鶴樓披上一層厚厚的神秘玄幻色彩。
呂洞賓(資料圖)
道教的仙人信仰
道教的信仰之一是仙人信仰,追求肉體長生不死,(英國著名法學家李約瑟認為這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仙人信仰來源于戰國時期齊國燕國的民間方士,道教的民間巫術成份,更是來自民間,道教把巫術進一步系統化,成為自己的操作形式,又反過來服務民眾,例如驅鬼、求雨、等等。因此,道教的法術有些具有很強的民間巫術色彩。
仙,拆開來看就是人山,意思是人修煉了“山”就變成了仙。“山”是玄學中“山、醫、命、相、卜”中的“山”!吧健,總的來說就是強身健體、修養心性的方法。那么,仙就是活的長久,思想境界達到一定高度的人。也有認為是人在山中,能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為仙。夫仙道有升天踢云者,有游行五岳者,有服食不死者,有尸解而仙者。
道教重生惡死,追求長生不老,認為人的生命可以自己做主,而不用聽命于天。認為人只要善于修道養生,就可以長生不老,得道成仙。因此也就產生了許多修煉方法:煉丹、服食、吐納、胎息、按摩、導引、房中、辟谷、存想、服符和誦經等并借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后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獲得金剛不壞之身,壽蔽天地,不死成仙。其功效可使人養生長壽,甚而成仙不死。
中國根柢全在道教
魯迅曾作出“中國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學論斷:“前曾言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此說近頗廣行。以此讀史,有許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英國著名漢學家李約瑟也認為:“中國文化就像一棵參天大樹,而這棵大樹的根在道家。”
道教對民間信仰的一些內容進行吸收、改造,并將其重返民間來深刻影響民間信仰。道教積極“收編“民間俗神、吸取神話傳說,納入道教神仙譜系,形成獨特的“多神論”,使民間的方方面面都有對應的神和仙。如盤古、女媧、關公、媽祖、觀音等,使民間信仰融入濃厚的道教色彩。中國的民俗基本上是屬于道教的,道教信仰深深積淀在傳統民俗里,影響著信仰習俗、祖宗崇拜、節日習俗、娛樂習俗和方術活動。本命年拜太歲,祭祀先人燒紙錢,春節祭灶王、貼對聯、放鞭炮、接財神、拜天公、鬧元宵,這些習俗都起源于道教。道教與各種方技術數都以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為思想基礎,在發展過程中相互滲透、相輔相成,道教的理論、神仙、法術、科儀深刻影響著玄學方術。
道教的玄妙思想、神仙境界、奇異方術、逍遙精神、貴生倫理還滲透到文學藝術領域的方方面面,道教的自然情懷、浪漫主義深深影響著傳統文藝的審美觀,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精神源泉。南北朝以來的《搜神記》、《述異記》、《聊齋志異》等志怪小說與道教密切相關,黃鶴樓的傳說也就應運而生。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