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道士王從之:從“琴王師”到太一宮宮主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王從之(1036或1037—?),北宋道士,生平不詳。惟蘇頌后人所集家族史料《魏公譚訓》之中,有關于王氏的明確記載。其實,王從之不僅與北宋名臣蘇頌及其家人淵源頗深,且與北宋高道陳景元亦多有往來交集,并曾任北宋朝廷宮觀中太一宮主,其生平事跡頗為不凡,是一位值得我們關注的道教史人物。
資料圖(來源于網絡)
深諳鼓琴藝術 得蘇頌賞識
王從之本為亳州太清宮道士。蘇頌任亳州知府時間為熙寧六年(1073)至熙寧七年(1074)。王從之與蘇頌結識的時間,為1073至1074年間。兩人的結識是緣于蘇頌對音樂及古琴收藏之愛好。王從之有不俗的文化及人格素養。《魏公譚訓》文中言王從之“靜默真介,恭和忠諒,有自得之意,非道流之比”。王從之深諳制琴和鼓琴藝術,得蘇頌賞識和重視。
順應好樂之風 被譽為“琴王師”
熙寧七年(1074),蘇頌離任亳州知府赴朝廷加集賢院學士,攜王從之到了都城東京(開封)。當時,蘇頌把王從之“引至太乙宮”。“太乙宮”系指北宋朝廷設立的皇家宮觀中太一宮。王從之在東京開封時期,因其“鼓琴造妙,又善斫琴”而被譽為“琴王師”。北宋朝廷及士大夫階層頗有愛好古琴收藏及音樂之風氣,都城東京一時聚集了眾多琴藝高士。因而,蘇頌引薦王從之入中太一宮,或許就是順應此種風氣之故。
朝廷需道教音樂 琴王師脫穎而出
另一方面,蘇頌此舉,亦可能與朝廷對道教音樂的需求有關。因北宋時期諸如中太一宮等皇家宮觀,常常需擅長音樂的道士來支持朝廷官方儀式的舉辦。而蘇頌本人曾任中太一宮提舉,多次參與、主持宮廷舉行的齋醮儀式,并撰寫了大量的青詞、祭文。朝廷宮觀舉行這些齋醮儀式,必然需要大量音樂人才。無論如何,道士王從之能夠在全國琴師人才聚集的都城,獲得京城“琴王師”美譽,足可見其琴藝是相當出眾的。
資料圖(來源于網絡)
于北宋朝廷道觀 擔任中太一宮宮主
王從之在東京時期,還有一段非常重要的經歷,即擔任北宋朝廷道觀中太一宮宮主。北宋中太一宮始建于神宗熙寧四年(1071),成于熙寧六年。陳景元當為北宋中太一宮的第一任宮主,且其主宮事的時期為1073年至1083年,大約為10年時間。接任陳景元主事中太一宮的就是道士王從之。王從之于1074年隨蘇頌入京后,即被安置于中太一宮中。此恰為陳景元任中太一宮宮主時期,王從之乃受到陳景元的賞識。蘇象先說,王從之于“后二十年,主宮事”,即1083年至1103年。
王從之隱歸于亳州
崇寧二年(1103),中太一宮被火災所焚后,王從之受到了朝廷的批責,故被“斥居九成觀”。此九成觀位于中太一宮南部附近的九成宮。按蘇象先《魏公譚訓》卷9述,“政和中,象先見之,已八十矣,聞其歸亳。靖康中,象先子婿韓晦為酂縣(北宋屬亳州管轄;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丞,聞其尚在,年九十矣” 。由此可知,王從之后來回到了亳州。
王從之出生年月考
從蘇象先的記載來看,他在政和年間見到王從之,此時王的年齡為80左右。而北宋政和年間,為公元1111年至1118年。按此,王從之的出生年大約為11世紀30年代。靖康年間(1126-1127年),蘇象先的孫女婿韓晦在酂縣見到王從之時,王的年齡已界九十。因北宋靖康年的時間僅為1126-1127年,故此,更可細推王從之的出生年大約為1036年或1037年;然其卒年為何時,則難以索考了。
道士王從之在歷史上雖然名聲并不顯赫,但其生平事跡卻頗有值得我們重視之處:一者,他因高超琴藝得名臣蘇頌賞識,并獲東京“琴王師”美譽,當為道教藝術之杰出人物者也;二者,出任北宋朝廷宮觀中太一宮第二任宮主,并力挽陳景元留京復任,乃當為弘揚道教事業之力拱者也;三者,生性靜默真介,淡然無物,并得長壽,亦當為道教高尚精神之實踐者也。
(作者單位為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
(本文系國家社科重大基金項目“中國文化的認知基礎和結構研究”局部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0&ZD064.)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