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6wcse"></rt>
  • <pre id="6wcse"></pre>
  • <s id="6wcse"></s>
  • <s id="6wcse"></s>
  • 當前位置:主頁 > 武當文化 > 道教神仙 >

    閭山道士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7-03   瀏覽次數:

          閭山道士葬身虎腹

          在閭山偏北部大市堡廟溝有座道觀。名為天仙觀。天仙觀有上、中、下三院。上院建在高臺上,利用本山石料由整塊花崗巖石板建成的三霄石剎”,殊為別致。其間供奉瓊霄、碧霄、云霄三位娘娘。鐫刻在石頭明柱上的對聯對這座殿堂有所描述:刻勤已精詳、不下瑤池金闕殿.琢磨實細致、何須銀漢玉虛宮。”將石剎喻為天上宮闕,居住著上天的神仙。還刻有歌頌三霄娘娘功績的楹聯:神剪伏雄獅,節烈至今垂宇宙;岐山演絕陣,英靈自古貫乾坤。”這一神話故事在《封神榜》中有所敘述。

          明末清初,天仙觀有位姓楊的道士,名字道號早已失傳。楊道士專心修煉劍術。劍術是道家一種極端秘密的法術,是地仙門的旁支”。上等成為劍仙,下等是劍客。練到極至,可以化有形為無形,劍隨人意,意到劍到。與《天龍八部》中段譽學的六脈神劍相仿。

          楊道士一練就是二十年,始終劍氣不發。經高人指點,說是缺乏極端的激勵。楊道士左思右想,想到百獸之王山中的老虎。倘若與老虎對峙,生死關頭定會激動劍氣噴發外射。當年閭山虎豹熊狼時有出沒。楊道士決心拼死一試。他手執拂塵到深出老林尋找老虎,想借虎威促成劍術成功。幾天過去,不見虎的蹤影,他耐心等待。這天終于如愿,在后山口有一只斑斕大虎迎面走來,肚子扁塌塌一步三晃病病殃殃的模樣。楊道士有些失望,盼星星盼月亮,等來的卻是只病虎。其實,楊道士特錯大錯,這是只餓虎。老虎吃飽喝足以后也許不會主動傷害人,但餓虎就不同了。此時見到食物絕對不會放過,會迅猛地撲上去,一舉撲獲,所謂餓虎撲食”是也。楊道士打算等老虎走到近前再逼發劍氣。餓虎閃電似的一躍,前爪猛撲上去,當即將楊道士擊昏在地。楊道士的劍氣沒發出來,反倒成為老虎的一道大餐。事后,楊道±的徒弟收回楊道士的尸骨殘骸,火化后葬在東山坡的松樹林里。

          到底是世上壓根兒不存在什么劍氣,還是楊道士的劍術練得不精?也許是老虎來勢甚猛楊道士來不及施展劍術?沒人能說得清楚。事實是癡迷劍術的楊道士最終葬身虎腹。還有一位馬后客”說:全是姓的過錯,羊(楊)入虎口,還有他的好嗎?從此,留下了一個天仙觀道士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流傳至今,并記入縣志。

          閭山道士煉師王棟

          大約清朝乾隆年間,醫巫閭山來了兩位修道之人,自稱是兄弟,哥哥王棟弟弟王梁。傳他二人是俠士,做過宮廷侍衛。由于看不慣官府黑暗、冷酷、傾軋,受不了循規蹈矩的典章制度約束,于是隱姓埋名逃匿到關外塞北,遁入空門。他們是結義弟兄,自報的王梁王棟不是真實姓名。后人從字面上猜測,暗含王者棟梁”之意。弟弟王梁在老爺嶺圣清官出家。王棟在大蘆花出家,道號合悲。姓名及道號透露出些許無奈及憤懣的心境。人道后,兄弟二人約定在修煉上各有所側重,王棟煉外丹,王梁修內丹。不論誰先得道成仙均可互助互補,二人攜手共成正果。王棟初到大蘆花,落腳的地方叫云巖寺,由于年久失修已破敗不堪。他不辭辛苦四處奔走化募銀兩。兩年屆在云巖寺舊址修建道觀,名為海云觀。神殿氣魄宏偉,并有丹房、靜室、經堂、客舍。從此,海云觀香火興旺名聲大振,吸引了關東三省、山東、河北、蒙古等地信眾紛紛來拜。

          合悲道長有了安身之所,從此將日常事務交給師弟料理,自己一心撲在煉丹上。煉外丹困難重重。首先,丹經道籍不易獲得。煉黃白之術的典籍有《參同契》、  《漁莊錄》、《洞天秘典》等等,滿紙隱語,文字古奧難懂。典籍中常有玉池金鼎、玉兔金烏、玉液金液種種名目。通常由于玉有溫和之德,代表陰、神、文火等;而金有金剛之象,則代表陽、氣、武火等。其次,僅有丹經不夠,還要有名師傳口訣,仙家修煉之術無法自悟。明師難題,而且素有金液之術,不可亂傳人,必逢積德善人方可指授,否則難逃天遣”之說。想求得口訣比登天還難。除此之外還要刻苦試驗方能領略爐火之妙用。再有,煉丹需要大量金錢支撐,器具多用錫銀打造,其原料銀鉛砂汞多為貴重之物。

          王棟道長對長生不老和成仙充滿渴望,滿腦煉丹方法,為煉金丹日夜奔忙。擺滿砂汞銀鉛的丹房里一派神秘氣氛,丹爐日夜燃燒,院里堆滿鼎池灰炭。他成了名符其實的山林隱逸鶴觀煉師”。合悲道長一心想煉成金丹大道,追求的目標是《參同契》中提出的:金砂入五內,霧散若風雨,熏蒸達四極,顏色悅澤好,發白皆變黑,齒落生舊所,老翁變了壯,耆嫗成姹女。改形免世化,號之日真人。”

          可惜,造化弄人。,幾年后王棟服下自煉仙丹,不僅沒成為真人”反而中毒身亡。略有科學知識的人都知道,服用鉛、汞只會中毒豈能長生不老。三梁練氣功學導引得以益壽延年。

          閭山道士寶善悲情

          《歷代名人閭山詩選》錄有大朝陽壁石刻詩二首”,作者才寶善。才寶善何許人也?才寶善,直隸(今河北省)永平府黎縣人,廩生。清代,凡經歲科兩試一等前列的方能取得廩生名義,成為資歷較深的生員。廩生有廩米,是由朝廷給予的膳食補貼;并負有一定職責。具結保證應考的童生無身家不清及冒名頂替等問題。才寶善的科舉之途并不順利,應鄉試屢次不第。因此,他洞悉科舉舞弊、吏治腐敗種種弊病,漸漸積成對清廷政府的不滿。他不甘寂寞,靜觀默祭,順天應時伺機而動。時逢太平天國起義如火如荼,淮河捻軍農民起義勢如破竹。才寶善在家鄉舉旗起事。首次起事失敗,他被押解到永平府監禁,被同黨劫獄救出。他潛赴倴城(今灤南縣) 樹旗哨集為大逆”,此次仍不順利,他逃到關外朝陽,投奔李風奎共謀大舉。1861年3月12日李風奎、才寶善等在距朝陽城20里的要爾營子聚眾起義。李風奎被擁為皇帝,才寶善被封為軍師。在短短兩、三個月內起義軍先后攻克朝陽縣城、赤峰縣城,殺逐官吏”、劫獄焚署”,一度威逼熱河行宮。使清廷大為震驚,于是派重兵圍剿。起義軍接仗失利,4月25日李風奎被俘遭殺害,迫使才寶善率余部經廣寧去八面城,同遼北起義軍會合。1864年6月奉天省昌圖廳奉化縣(今吉林省梨樹縣)馬震隆(馬傻子)高舉替天行道”大旗起義。起義軍在奉天、吉林兩省轉戰千里,攻占大小城池十幾座,出邊墻戰圍場,馳騁在清王朝的龍興之地”。這支起義軍于同治四年占領小黑山鎮,11月進據北鎮中安堡。進攻北鎮城未克。才寶善一直隨軍出謀劃策。1866年5月清軍血染黃旗堡,起義軍遭到殘酷鎮壓。從此,才寶善隱姓埋名四處躲避清軍的追捕。他一心想做個彪炳千秋的偉男子卻郁郁不得志。1866年歲尾,他躲在客店里借酒澆愁,寫下了除夕七律”以抒發心曲:短榻孤燈又歲殘,寶刀何日斬樓蘭?新沽邊酒初成醉,乍解征袍未覺寒。旅舍焚膏添寂寞,人間燃竹報平安。明朝起諻瞳瞳日,萬象回春不忍看。”

          走投無路的才寶善最終在閭山三清觀出家做了道士。大約在事態平穩后,他請石工將自己的兩首詩刻在大朝陽的石壁上。此詩由當地一位教書先生從大朝陽石壁上抄錄下來。此抄稿傳到邱德富先生手中,并由余向乾先生將其收入《歷代名人閭山詩集》中,我多次去大朝陽三清觀上、中、下院附近尋找這刻石,幾年來一無所獲。倘若尚存,也不失為頗具價值的景觀呢。

          閭山道士云升道長

          清末民初多事之秋,外患不斷軍閥混戰。老天爺也不睜眼,把災難不斷降到黎民百姓的頭上,大旱、大澇、地震、蟲災、瘟疫頻頻發生。災民為尋一線生機不得不外出逃荒、逃難。流民遍野,餓殍滿地。當時流傳一句口頭禪:皇上無福民遭難。”在這天災人禍之際,醫巫閭山出現了一位慈善家。他就是老爺嶺圣清宮主持教務的云升道長。云升道長做為遺家,他逃避氈會卻不逃避人生;他追求清靜淡泊,卻心懷體惕之心。他的理念同所有全真派道士一樣:全性保真”。他見到饑民之苫大發惻忍之心,組織全觀道士掩粥舍藥。拿出唐上積存的糧食,建房十五間,購置兩日大鐵鍋開設粥棚。大鐵鍋口徑五尺半,可盛水十二擔。每鍋煮飯需用糧上千斤(據說一次煮高糧米兩石八斗半)。時至今日尚有一口大鍋存于廟內。睹鍋思舊,可以想見當年施粥的情景。同時貼出告示,廣布民間,讓更多的饑民知道,在圣清宮可以吃到救命的粥。

          在饑餓線上掙扎的人不僅餓得不行,而且多半患有疾病。圣清宮多數道士都有采藥治病的本事,他們依據病情不同予以施治。餓得皮包骨的饑民趕到圣清富,首先得喝下一碗黃金茶”。黃金茶是閻山諸多道觀僧寺自采自制的茶葉。在盛夏季節采摘黃芪的嫩葉曬干,也可用葉子熬成膏餅狀稱茶膏。用開水沖泡,水色金黃,解毒又敗火。對那些臉面或雙腿雙腳浮腫的人,精通養生之道的道士為他們熬的粥里特意加些紅綠小豆、紅棗、枸杞、核桃仁之類的滋補品。眾人聚集,衛生條肄又差,那年極易生疥瘡。所謂窮生虱子富長癩”,不過是調院的話。這種皮膚病雖說不死人.卻奇癢耐熬磨人。手丫、腳丫等部位最易發生,輕叫干癩.嚴重的化膿,是濕癩,厲害的全身是。精通醫術的道士,用草藥狼毒”搗成粉宋合油,給患者擦上竟然一掃而光。

          饑民到了圣清宮,不僅暫時生有所安”,且還做到了死有所葬”。廟上特意開僻一處墓將死在廟上的予以殮葬,先后埋葬七十多人各有墳頭。圣清官施粥舍藥前后持續五十多年。直到偽滿洲國被當局禁止而停辦。

          民以食為天”。在我們民族的文化心理深層。積淀著這樣觀念:食物是生命之源。提供食物的人,即是賦予生命之人。云升道長及道士們施粥舍藥的善行,在饑寒交迫的災民心目中,毫無疑問他們是有大恩大德之人,是大救星,是活神仙!

           閭山道士蘆花茶

          醫巫閭山大蘆花的海云觀百年前盛名在外,每年都吸引眾多游方道士前來掛單”。其中一位是北京城號稱道教全真第一叢林”白云觀的道士趙誠文。此人胸前飄著花白胡須,面皮細嫩紅樸樸有光澤。他武功高深,登山越嶺如走平地。由于僧不問姓,道不問壽”的緣故,沒人說準他到底有多大年紀。他寡言少語,每當講起白云觀里唐代老子玉石像以及大書法家趙孟頊書寫的《道德經》刻石,卻滔滔不絕。趙誠文喜歡獨來獨往。年年春天他來海云觀,五月初五這天他起大早獨自摸黑進山。干什么呢?采茶。那棵茶樹孤零零長在后山峭壁上。趙道士趁日出之前施展飛檐走壁的輕功攀登懸崖,帶露水采摘茶的嫩葉。然后爬上山頂,將茶葉平攤在一塊大石頭上。晌午,陽光曬得石頭發燙,等到茶葉要干沒干,一個葉一個葉揉搓成小球,放在透氣的小竹筐里。之后掛在一棵背風向陽的松樹枝椏上慢慢風干……

          一年年過去。趙道士采茶、曬茶、制茶并沒引起他人注意。這一年趙道士離去之前見監院張道長,交給他一小包茶,簡約地說:這茶產在大蘆花,就叫它蘆花茶吧。茶中上品,味道香醇,消食化氣,你嘗嘗。”他有意隱瞞了此茶是道家辟谷”時的極品飲品。一小包茶葉,張道長沒放在心上,信手交給做飯的小道士。小道士順手掖在飯堂檁子上的縫隙里。

          這年八月節,廟上犒勞收秋的庭工,殺頭大肥豬,清燉大片肉,敞開吃。有個小伙計貪吃不顧命,都說挨餓難道,豈不知肉吃多了更遭罪。瞧著小伙計捂著肚子咳呀呼叫在炕上折    騰,那小道士想起那小包茶葉,沖上一碗,釅釅的。說來也怪,那茶水喝下后,漸漸不再脹痛,挨到半夜,一泡屎屙出去也就好了。直到這時候人們才認清蘆花茶的神效。

          第二年端午節,趙道士又按時前來。張道長向他說起這事,想要些蘆花茶。趙誠文說:世事難料。那蘆花茶已被山洪沖下的石頭砸禿樁了。太上老君的話是至理名言: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蘆花茶遭此一劫,需百年后方可萌生……”

          數年前,吳樂山老先生將此事講給我,不勝唏噓。他說,推算起來百年時光已到,說不定那蘆花茶已經萌生了。如今,時逢盛世,我想,那遭過一劫的蘆花茶理應重萌再現。可是,識茶人、采茶人在哪里?

          閭山道士玉泉柏

          馬尾松,俗稱油松,是醫巫閭山的主要樹種,漫山遍野隨處可見。唯獨玉泉寺周圍生長著密集的柏樹(側柏)。為什么在油松的海洋中孤零零存在這么一個柏樹小島?其背后有個陳道長愛柏種柏的故事。玉笏峰下有玉泉,泉水甘甜清冽,冬暖夏涼四時不竭。緊挨著是不大不小的平臺,正是修廟建觀的好地方。從現存石碑可知玉泉寺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總體上看似道家建筑、供奉道教神仙為主。比如,玉皇閣供奉玉皇大帝,藥王殿供藥王。玉泉池石壁刻有老爺勒馬望魚池”的浮雕像,關羽身穿戰袍手持青龍偃月刀騎在赤兔馬上,威風凜凜煞氣騰騰。這里建有關圣亭。關羽是道教、佛教共同信奉的神靈。建廟之初有位陳姓道士,與臨近的三清跏同屬全真教派。這垃陳道士喜歡松柏長青,見到滿山遍野的松樹,總感到不足,應該有所突破。于是,他懷著自然一體”的胸懷從幾百里以外的山海關背來兩棵柏樹,栽在關圣亭旁。這一大一小、兩棵柏樹在玉泉水滋潤下扎根長大,并繁衍后代。前些年一場大風將那棵大柏樹攔腰折斷而亡。那小柏塒蒼翠成蔭成為這片柏樹的老祖宗,依然守護著子子孫孫。

          陳道士嚴守戒律,過著餓了吃松柏籽,渴了喝山泉水”的清苫日子,不論去哪里,或遠或近,往來皆徒步,從不乘坐車馬,攜帶物品不分輕重一律自己來背。閭山七、八月份多雨,每逢雨季,他背上葫蘆.里邊裝自己采集的柏籽,在廟的四周,凡是能長樹的空地都要撒上柏籽,險石峻峰人上不去的地方,他想出一種拋種的妙招兒:用粘士包上柏籽團上泥球,曬干。用力將泥球拋到石隙間。太空太險,借助彈弓將泥球射上去。今天,人們見到許多人難到的地方也長著柏樹,多猜樹種籽是風刮上去的或鳥叼過去的,有誰想到是陳道士的妙招兒呢?陳道士及其徒子徒孫幾代人努力才有這么一片疏密有致的柏樹啊!

          多年前,韓熙元老人講了陳道士種柏的故事令我十分感動。韓老先生還為我背誦玉泉寺的一副對聯:聽靜庭之鐘聲,喚醒夢中之夢:觀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

          這副對聯已經不存在了。試想,明月初上的夜晚,站在玉泉池畔,悠長的鐘聲透過柏枝傳來,那禪境該如何令人感動。后來,讀《榮根潭》,讀到這句詩,才弄清這副極力聯的出處。

          閭山道士朝陽松

          朝陽林場是醫巫閭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位于醫巫閶山中麓,以保護針葉林馬尾松(油松)為主。這道溝俗稱大朝陽,大約是早晨太陽最先照到的意思。著名道觀三清觀就座落在這里。分上、中、下三院。三清觀附近生長著形狀各異的古松,它們的年歲多在幾百年以上.有的可以稱為干歲。依然郁郁蔥蔥,絲毫不見老態龍鐘。下院草帽山峰頂的鵬翼松”,大有鷗鵬展翅搏擊長空,扶搖直上九萬里之勢。還有迎客松”立于路旁,躬身揚臂在迎接游客。上院有樹冠平展如蓋的車蓋松”,在雀翅猿頭上綻綠,值得一提的是中院東墻外有株古松,筆直的松干在藍天里撐展枝葉,屹立的樹冠左右對稱,在云光霧影中一展雄姿,宛如北京故宮前的華表。據此稱其為華表松。中院的門前,莽莽松林簇擁一對古松,一高大挺拔瀟灑舒放,如偉男子;一婷婷玉立嫵媚溫馨,如妙齡少婦。樹干依偎,樹枝交錯,猶如一對情人相親相擁、竊竊私語,情意纏綿。俗家人見此給起了一個柔情蜜意的名字:情侶松。

          有些古松所以能留存至今,是三清觀一位監院道長的煞費苦心密切相關的。說是老老年三清觀有位道長囑咐徒子徒孫要精心看護古松,不得砍伐,但擔心在他羽化之后會有人把這些松樹砍掉換錢。為防不測,這位道長想出一個只有道長才能想得出的絕招妙計:在要保護的松樹干上釘滿鏵鐵片,使斧鋸難加其身。即便鋸到也不宜加工利用。將棟梁之材變成廢物,再無人打它的主意。紅塵濁世,人們每每以利益輕重來衡量事物的價值,但,道家自有其價值標準。莊子說:知無用而始可言用矣。”這些生存至今的古松為道家的無用之用”的哲理做了極恰當的詮釋。那位老道長針對古松的有用”、無用”辯證法令今人深受其惠,稱得上功德無量啊!可惜,那位道長的姓名沒能流傳下來。

          這個不被人重視的小故事。是我在北鎮高中讀書時。聽教化學課的那象賢老師講的。當時他還出了一道題考問大家:鏵鐵在潮濕地方極易腐蝕爛掉,為什么釘在山里的松樹上竟幾百年而不銹蝕呢?答案很簡單:這些鏵鐵片與生成鐵銹的主要條件之一的二氧化碳相隔絕。遙想當年,那位睿智的老道長也許并不懂其中的化學原理。但他卻用這種辦法保護古松,而保護古松能造就一個良好環境。因此,才能使道觀獲得生存發展的舞臺。

          閭山道士跳山澗

          清朝光緒年間,大蘆花海云觀有個半瘋兒”道人,整天邋邋遢遢四處閑逛游蕩,道家該做的修煉他一樣不做:早晚不上殿拜懺唪經;白天不讀道籍丹經、不習武;夜里不參月不拜斗,也不靜坐修禪。他走路尤其古怪,右臂平舉手中握根秫秸棒,不論走到哪里姿勢保持不變。有好奇的人問他舉秫秸棒干什么?成天舉著不累嗎?多數時侯他只看人一眼不答不理,偶而才會蹦出一句所問非所答的話語:馬——天馬!”總之,沒有半點出家人的模樣。若不是監院張道長收留了他,庇護著他,說不定早被別的道士給轟走了。

          這天,來了兩位香客,自稱是商人來求神問卜找財運的,住進了廟里。施主遠道而來。張道長熱情接待,張道長瞧他們盛氣凌人神兮兮的樣子,心中泛起了不祥的預感,該不是沖半瘋兒”來的吧?轉念又想: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以靜制動,靜觀待變吧。

          張道長的擔心不是毫無緣由的。第二天清晨。海云觀院里傳出打斗聲。兩個香客同半瘋兒”在交手,香客揮拳亮式身手不凡,半瘋兒”手里依然是那根秫秸棒,左掄右擋,直扎斜劈,耍得風雨不透。令對方無法靠前,三個人從中院一直打到上院。原來這兩個香客是官差奉命前來捉拿兇犯。皆因半瘋兒”殺死了河間府的府尹大人。按習俗,凡是跳出紅塵不在五行中的出家人犯法一般是可以法外開恩既往不咎的。但這次不行。驚動朝廷的大案不捉住元兇無法交待。兩個官差怕別的道士幫助半瘋兒”,特意聲明:奉命捉拿欽犯,誰敢庇護同等論罪!”眾道士站在一旁,不到關鍵時刻不會伸手。

          上院矮墻外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懸崖。半瘋兒”一竄上了矮墻。用秫秸棒一指官差,高聲說:聽著,狗府尹是本人所殺,與他人無干。狗宮做惡多端,罪有應得。太上老君有句話,叫做‘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來吧,一塊兒去交差!”腳下是百丈懸崖,別說是大活人就是鐵打金剛摔下去也得粉身碎骨。官差嚇得兩眼發直。半瘋兒”哈哈大笑:不想抓我?我可要騎馬上天了!”說著雙腿夾住秫秸棒,來個旱地拔蔥,一筋頭折下去,身子輕飄飄如同一片樹葉。落入山腰云霧中……嚇得兩個官差臉灰唇自,蔫蔫地離開道觀交差去了。

          過后,張道長下山收尸,見到的是半瘋兒”身上的道袍整整齊齊疊放在一塊光滑的石頭上,上面橫著那根秫秸棒。

          閭山道士降石人

          老爺嶺圣清宮東坡山溝有座道院,名為太陽宮。只一層神殿規模不大,最多時候住兩名道士。清朝末年,曹老道住在這里,后來從南方來一位道士,名叫呂永學。曹老道仙逝后,呂永學留住太陽宮。此人會遣神役鬼,降妖捉怪的法術。他的法眼看得清陰間,墳里埋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善終還是橫死,說一個準一個。他還會馬前神課,算得出入的吉兇禍福、財運官運以及幾石凡斗的福祿命。知道的人都說呂永學有半仙之體。

          附近有個大羊倌,心眼不全傻乎乎的,與呂道士往來密切。自從結識呂永學,月黑天,大羊倌偶而會見到一個大漢腳步遲重慢慢騰騰朝石人溝方面走去。大羊倌把這事對呂道士說了。呂道士叫他再見到的時候一定鼴著,看看是什么人;想干啥。這天,又是月黑天,那大漢又出現了。大羊倌緊躁其屆,一直跟到石人溝里有石人和石馬的墳塋地。見到那大漢噗咚一聲躺倒在地上,走近前,原來是石人!嚇得大羊值一口氣跑回家。第二天去見昌道士。大羊倌心眼實眼睛毒,他親眼所見誰能不信,石人溝石人成精作怪的事當天傳遍了十里八村。從此石人作祟鬧得家犬不寧:今天張家柴禾垛起火,明天老李冢的羊被狼扯走,鬧得人心惶惶。

          太陽宮的香火隨著興旺起來。不少人燒香上供許愿求神仙保佑家宅平安,還有的請呂道士畫符,貼在門上驅鬼避邪。呂道士是有求必應來者不拒。眾人商議請昌道土出山降妖。于是,在石人溝搭座法臺,作法事。頭一天,呂道士升疏請各路神仙前來助陣,煉制降妖魔的法器——桃木劍,用朱砂筆在劍上畫好符篆。第二天煉制降魔湯”,用燕子血、狐貍心、馬蛇子尿之類的稀罕物熬煉降魔湯”。一時間想配全也不大容易。第三天正式降妖捉怪。昌道士披頭散發,右手執桃木劍,左手端降魔湯”,帶著眾人來到作怪的石人旁。呂道士口念咒語,圍著石人正轉三圈、反轉三圈,再將降魔湯”潑撒在石入的頭上、身上。最后,由幾個大漢把石人翻個身,臉朝下招到地上,揚言:這回石人永世不得翻身。

          過后沒多久,大羊倌給呂道士報信:大事不好,石人翻身了。呂道士聽后故秦謗訝,連忙上山反桃木劍釘在石人身旁,還巍這一招只能暫時制服。向天一聲長嘆:神鬼怕惡人,小道的道行淺,治不住大惡人,等我去武當山請師父夾治他!”

          呂永學一走,幾十年過去,那石人卻不再作祟。

           閭山道士捉旱魃

          地處遼西的醫巫閭山比較干旱,年降水量約在570毫米左右。遇到大旱之年,顆粒不收。1942年、1943年連續干旱,旱得山不戴帽,缸不穿裙”,多數水井于涸,連入吃水都困難。日子難過,逃荒的、乞討的,絡繹不絕。

           天不降雨,怎么辦?只有求雨,祈求老天爺天恩降下甘露。召集和尚、道士、喇嘛舉行祈雨法會,道士登壇作法,和尚誦經,喇瓣跳鬼。法會期間士我工商齋戒三目,禁宰牲套,所有的人不吃葷腥。各家各戶在大門左側供上用黃表紙折疊的龍王牌位。設香斗,清晨三叩首,早晚…爐香。牌位七用墨筆寫著:供俸五湖四海九江八河行雨龍王之神位”;兩測寫的是油然作云”、沛然下雨”。最熱鬧的是浩浩蕩蕩的求雨隊伍:敲鑼打鼓,抬著供有龍王塑像的轎子也有抬關羽或城隍的),所有求雨的人一律頭戴用柳條扎成的帽圈,赤腳,褲腳卷到膝蓋。一路之上有專人用小盆向人群頭上揚水,以示天降甘霖。這時祈雨人們高呼:  求雨咧,彌陀佛,好年頭,吃餑餑”祈雨的大隊人馬游街穿巷,隸山神拜土地,懇求老天爺降雨。每到一處都要舟愿,有的許下鶯修鷹字,有的是再塑金身.最常說的是唱野臺戲三天謝神靈。

           祈雨鑲災也好,起誓發愿也罷,老天爺就是不開眼。熬劉1943年春,有了新拓。閭山龍潭富有位杜野鶴道士,他說天不降雨是量籠作祟,他捧出一本《神異經》,上寫善:旱魃為虐,如炎如焚。”南方(正南方丙丁大)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眼長在頂上,行走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說它坐在墳窟窿里不停地沖天吹氣,吹光所有云彩,是天不降雨的罪魁禍首:

          杜道士量報奮勇提早魃,吸引不少好事的人。據說旱蔻經常躲在墳窟窿里,北鎮城西、北鎮唐東南是亂葬崗,一個墳包挨一個墳包,擠擠壓壓。世道士帶一拔人從這里開始。頭頂毒暴火熱的驕陽,在漫山崗搜尋一個又一個工洞。每找到一個洞口,杜道士都要掐訣念咒,證實其中無有旱魃才離去。這天,來到一座墳前,有個大洞。社道士施展法術,將桃木劍釘在洞口。他命入挖洞,幾鍬下去,突然哧楞一聲,竄出個汁么糸西,嚇得入跑的跑倒的例,原來是只野兔沖開人群,沒命似的向西狂奔而逃……

          楊遵士解釋說,旱魃能化做野兔逃之天夭,可見道行不淺。他搖頭嘆息,又說:凡事皆有定數,天不滅魃,小道又能奈何?”這老道真會自己給自已打圓場,一場鬧劇到此結束。

           閭山道士測字道士

          北鎮城內什字街是繁華商業區。民國初年,東西南北街道兩旁商鋪一家挨一家。其中,廣增元、永馨齋、興茂福、新茂福幾家店鋪經營糕點、茶、干鮮果品。糕點鋪為爭取顧客在店內備有桌椅茶水,供顧客從容地邊吃邊喝邊嘮。因此,糕點鋪又是朋友、熟人小聚的場所。偶而看相的算命的也進店兜攬生意。

          當年,火神廟有位王道士常出入這里。此入熟讀測字秘笈《金聲章》、《字觸》、《破字要訣》,精通測字預言術,拆字解字,斷人休咎”,每每言中令人驚服。他測字不收酬金,不過吃幾塊糕點喝杯茶而已。亂世之秋,人們對吉兇禍福格外關心,王道士走到哪里都倍受歡迎。

          縣衙有位師爺,名叫孫鴻業,縣長的親戚,當幫辦,借機吃拿卡要、吞摟,是個不折不扣的污吏。他聽說王道士測字靈驗,也想試試。幾次去糕點店無緣相見。這天,在永馨齋遇到了,上前請求測字。

          王道士對坐在對面的孫師爺說:測字,又叫拆字,拆為分析之意,測有推測的意思。任舉一字,將其拆合以斷吉兇禍福……聽口音先生不是本地人。”不才祖居紹興。”王道士測字不僅操術有道,而且運用豐富的經驗閱歷及常識善于辯識問字者的身份,揣摩對方的心理。看神氣王道士初步推斷問字人是混官事的。王道士說:請賜一字。”

          孫鴻業,舞文弄墨老手,手指沾茶水在桌面上寫了個鴻字,楷書。人們出手寫字習慣寫熟悉的字,令王道士猜出此人應是臭名遠揚的孫鴻業。王道士對孫鴻業的劣跡早有耳聞,心中盤算如何借題發揮痛罵這家伙一頓。他問:先生問什么?”運氣——看看官運……”王道士屈指掐算,搖搖頭,倒吸一口涼氣:恕道人嘴冷——”不妨,請道長直”。

          王道士盯著那個字,又搖搖頭:萬物感安則筆正,千災競起則筆亂。這字,筆正。好!鴻,大也,也好!言為心聲,字為心畫。瞧這鴻字,拆開是江、鳥二字。江邊鳥,叼魚郎子是也。此鳥,性極貪,叼住魚囫圇吞下去不吐骨頭,是個吃紅肉屙白屎的家伙……哀鴻,災亂流離之民。為官不利,一生碌碌,至老寒微呀!”孫鴻業本想討個口彩,聽幾句鴻鵠呀、志向遠大呀之類的吉祥話,卻被道士繞著罵了一痛,心中叫苦無言以對。圍觀的人嘴上不說,心中暗謝王道士為大家出了一口惡氣。測字不吉,恕道人不好叨擾旖主的糕點,茶也免了吧。”王道士說罷揚長而去。

           閭山道士愛國道士田信齋

          在一般人眼里,總以為出家做了道士必然成為遠離紅塵不問人間俗事的隱士。其實并不盡然,道家有用于外,可以治國齊家;用于內,可以修身養性”的主張。比如,漢時張良,三國時諸葛孔明等則是這一主張的全面實踐者。閭山圣清宮道士口信齋也應屬于出世”這一派的佼佼者。

          田信齋又名田信良、田杏村,山東人。生于清末,20世紀初來到閭山老爺嶺圣清宮,任監院道士,是龍門派25代傳人。他身材魁梧.精通武藝,才智出眾,道行高潔,辦事干練。1927年前后,田信齋曾先后在民風古樸北鎮城的南街及金家胡同暫住,以行醫舍藥、收徒練武廣結善緣。

          田道長關心民間疾苦,自信有興邦濟世之才。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以炮轟沈陽北大營為開端,侵占東北三省。戰爭使生活離開了常軌,原本跳出三界外的田道士又回到五行中,與民眾一起抗擊日寇。田信齋面對亡國滅種的危難時刻,毅然決然參加抗日活動。于年未會同王子仁在老爺嶺成立窮黨”組建農民武裝,活動在牽馬嶺、肉口溝一帶。其時,在義縣小籽粒屯有富黨”武裝,他們為富不仁、禍害鄉里。于是,田信齋帶領窮黨”武裝,于1932年1月27日將富黨”搗毀清除。

           醫巫閭山是遼西的一座天然屏障,一度做為東北抗日義勇軍的活動基地。田信齋是活動在醫巫閭山的東北第十二路抗日義勇軍和第三十七路抗日義勇軍的創始人之一,在軍旗上寫著不擾民、真愛民、時時救國”的口號。他擔任第十二路義勇軍的聯絡官,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業,多次赴北平與救亡團體聯絡,為抗日武裝籌武器彈藥、被服、電臺等軍用物資

          1932年7月間,田信齋風塵仆仆由北平返回,在溝幫子火車站被捕。日毫從他著的道袍衣領中搜查出抗日義勇軍的文件及證件。被捕后被關芽三蘭溝幫子關東軍的西大營。兩個多月的嚴刑逼供,年已半百的田信齋寧死不豆,道德經中靈不戛未、則大未至”的至理名言鼓舞著他。他自信、持重,平靜地對待侵略者的兇殘,心中經常默念:欲做精金義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在拷打激烈的時候,他高唱岳飛《滿江紅》: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匍奴血……”兇狠殘暴的日寇惱羞成怒,干1932年10月19日慘無人道地將田信齋道長扔到狼狗圈,喂了狼狗……

          醫巫闖山將永遠記住這位愛國道士。田信齋道長做為間山民心中的一座豐碑,將與醫巫闖山共存!

           閭山道士朱代表

          三清觀道士朱成光,是我接觸的一位道人。他于1957年4月做為東北道教界代表赴北京參加了全國第一屆道教代表大會,受到開國元勛朱德總司令的親切接見并合影留念。

          我與朱道士相識實屬偶然,時間在1957年9月。我在北鎮高中畢業時,體檢中發現患有肺結核病,取消了參加高考資格。厄運臨頭,打擊沉重,長期養病在家無所事事。對人生感到茫然、焦灼。這天來到三清觀下院,獨自坐在山門外柳樹下的條石上,無精打彩想著心事。不覺從山中走出一個人,背著山柴,來到柳蔭下放下柴捆。他不胖不瘦,中等個兒,留長發,50歲左右。淺灰色短衫,右大襟,燈籠褲,布襪扎在褲腳外邊。一看便知是位出家的道士。他看看我,我看看他。我沒有和陌生人說話的愿望,沒吱聲,繼續想著心事。

          過會兒,他邊擦臉上的汗邊說:這個小兄弟,莫不是有心事,碰上什么為難著急的事了。”

          被人瞧透心事,我無可奈何地說:可不咋的,癆病纏身啊……”他把我讓到屋里。他那居室出奇地簡陋,可以用一句成語來形容:家徒四壁。炕上僅有一個薄薄的行李卷。東面山墻上有兩件東西引起我的興趣。其一是一根細鐵絲上串著一排秫秸桿,七八寸長,下端三分之二部分剔除一半,留下白白的秫秸穰兒,上面用墨筆逐一寫著初一至三十的數目字。經請教,才知道這東西是日歷牌。每根秫秸桿代表一天,過一天挪動一根,三十天滿月。我第一次見到這樣自制的日歷牌,古樸、自然。新奇得令裁吃驚,如此展現體法自然”的道義令人叫絕。另一件是朱道士參加全國道教代表大會同中央首長的合影,我一眼認出正中坐著的是朱老總,可惜,如此珍貴的照片沒鑲在鏡框里。

          我把心中的苦悶一一對道長說了。他用心聽,不插話。說話中間,他到外屋水桶里舀了一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念叨:井拔涼水,解渴敗火。”臉上露出自信和溫和的微笑。那些日子里,我夢想能遇到一位神人,送給我一粒包醫百病的仙丹。我說了這個天真幼稚的念頭,他聽后,笑了。電講話不多,慎重,記得有:貧可以節用,病可以保身。”他說,道家講究清靜。只要心靜下來,平心靜氣,一切順乎自然。可解憂愁、去病魔。他教我一種極其簡單的采氣”方法:清晨,站在松柏樹下,做深呼吸,吸氣——停——呼氣——。他說堅持經常,必有益處。淡淡的一點情誼,很真。朱道長話不多,對我釋放精神壓力,點燃信心多有裨益。可惜僅謀一面,以后無緣再見。聽說朱道士在1973年夏天病逝。

          事隔50年后.我才對朱道長病可保身”的含義有所領會。朱道長教授我的采氣”之法,實為道家吐納術的精華。步入古稀之年的我回首往事,感慨良多。難道先輩同三清觀道士的緣分延續到我身上?即使暫短,十分難得。它已濃縮成底片,在我心田中定格為永恒。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

    相關熱詞:

    熱門關鍵詞
    金剛長壽功
    道教醫學 道教資訊 武當特產 養生知識 武當文化 武當影像 武當旅游 武當功夫

    国产黑丝一区二区,成年网站免费入口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高清,日本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rt id="6wcse"></rt>
  • <pre id="6wcse"></pre>
  • <s id="6wcse"></s>
  • <s id="6wcse"></s>
  •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中文字幕伊人|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精品91| 国产好深好硬好爽我还要视频|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67194成手机免费观看| 美美哒韩国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在线天堂资源www在线中文| 国产三级日产三级韩国三级韩级| 久艾草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激情五月婷婷网|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区| 亚洲熟妇丰满xxxxx| 911香蕉视频| 看全色黄大色黄女片18女人| 小少呦萝粉国产|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 jzzjzzjzz日本| 污污视频在线观看黄|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人妻尝试又大又粗久久| 97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 日本老熟妇xxxxx| 国产成人女人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男人资源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自慰|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资源|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1000部拍拍拍18勿入免费凤凰福利|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跟踩踏vk| 亚洲美女激情视频| 2018国产大陆天天弄|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XXX69麻豆国语对白| а√最新版地址在线天堂| 欧美黑人换爱交换乱理伦片| 国产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