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備于理:“腦保健口訣”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18 瀏覽次數:次
養生家“腦保健口訣”
蓄精可益腦,練身可強腦,
頤神可養腦,藥食可補腦,
防病可護腦,運指可健腦。
常氣怒累腦,話語多耗腦,
飽飲食脹腦,蒙頭睡害腦,
常不動惰腦,倦病用損腦。
注釋
○蓄精可益腦:中醫學認為:腦為髓海,腎主精生髓。若腎精積蓄滿盈,那么髓海就會充實,所以說蓄精可益腦。反之,精寡則腦衰,精竭則腦枯。蓄精之法,首在節欲,次在保養。明代名醫張景岳說:“善養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當益壯,皆本乎精也。”節欲可養精,養精才能健腦養神,推遲大腦衰老。練身可強腦:練功或進行其他家務勞動、體育鍛煉,可以充分發揮氣脈、意念的能動作用,調動筋絡、血脈的潛在功能,就能進一步激發體能本身的健腦強腦效應。
○頤神:保養神氣。中醫學認為:神氣藏于腦,腦枯神耗,神足腦靈。神經輕松,心情愉快,則有益于養腦。心緒緊張,心神不寧,神志渙散,則大腦受損。藥食可補腦:參閱本篇說明文字。
○人生病則精、氣、神都會受到損耗,自然也就有傷大腦健康。尤其是患腦疾的人,大腦組織直接遭受創傷。運指:運動手指。生理學家告訴我們,手腦關系最為密切,手指功能的技巧鍛煉可促進思維,健腦益智。
○人常氣怒,或者悲傷、狂歡等異常興奮的情緒行為,都會勞累大腦,甚至出現昏暈、休克現象。話語多耗腦:大腦中有專司語言的中樞,長期地少言寡語,會影響大腦的發育及影響大腦的功能。但大聲地長時間說話,就會傷害這部分腦神經和細胞組織。
○飽飲食脹腦:現代醫學證明,長期進食過飽,大腦中被稱為“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會明顯增多,能使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脂肪增多膨脹,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生。蒙頭睡害腦: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平均每分鐘消耗氧氣500-600升。只有充足的氧氣供應才能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蒙頭大睡,則呼吸不到足夠的氧氣,再者,隨著被服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對大腦細胞危害極大。
○常不動惰腦:勤思考是鍛煉大腦的最佳方法。不愿動腦只能加速大腦的退化,聰明人也會變得愚蠢。倦病用損腦:人在健康和精力旺盛的情況下,需要動腦以健腦。然而,在身體疲倦不適或患疾病時,勉強堅持繁重的學習或工作,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腦損害。
譯文
節欲蓄精可益養大腦,練身運氣可強健大腦,
歡心怡神可保養大腦,藥物食品可營健大腦,
防病治病可護養大腦,運動手指可練健大腦。
氣怒興奮會勞累大腦,話語過多會虧耗大腦,
飲食過飽會膨脹大腦,蒙頭缺氧會傷害大腦,
常不動腦會懶惰大腦,疲倦生病會困損大腦。
養生旨要
腦,又名“髓海”,俗稱“大腦”、“腦子”,深藏于頭部,居顱腔之中,其外為頭面,內為腦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低等脊椎動物的腦較簡單。人和哺乳動物的腦特別發達,可分為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腦包括端腦、間腦、中腦、腦橋和延髓,分布著很多由神經細胞集中而成的神經核或神經中樞,并有大量上、下行的神經纖維束通過,連接大腦、小腦和脊髓,在形態上和機能上把中樞神經各部分聯系為一個整體。腦各部內的腔隙稱腦室,充滿腦脊液。
“奇恒之腑”(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中醫學認為腦為“奇恒之腑”, 是精髓和神明匯集發明之處,又譽為“元神之府”,人之視覺、聽覺、嗅覺、感覺、信息儲存、思維記憶、創造發明等等,都是由大腦組織來承擔工作和指揮協調的。可以說,大腦是人體的工作中心和指揮中心,也是生存質量的主體器官和生命狀況的“晴雨表”。人常說“腦衰人必衰”、“人老先老腦”,強調的就是這層意思。因此,古今中外,人們總是把護腦、養腦、健腦放在養生健身的首位而特別加以重視。
保護腦袋不受傷害,是腦保健的“外護”行為,呵護腦細胞組織及其功能,便是腦保健的“內養”任務。有些人雖為中年,甚至在青年時期,往往就自我感覺“腦力不夠勁”,“腦子不好使”或“腦筋不夠用”,一般表現為記憶力減退,稍微用一用腦就感到疲倦,甚至覺得頭腦發脹,昏昏迷迷,或者思維也模糊不清,懶于精細思考。如果出現這些癥象,就需要冷靜下來,進行認真的原因分析和研究對策。然而,說一千道一萬,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大腦結構,明白大腦功能,懂得如何用腦、養腦,日常要能夠自覺地謹慎地護腦、養腦。而這種知識和行為,務必自少年、青年時,就開始引起足夠重視。
養生家告訴我們,養腦也是件容易事,只要日常能夠做到平和精神情緒,遇事能夠做到抑制異常興奮,按時作息,勞逸結合,堅持科學用腦,拋棄各種不良習俗,適度參加體力勞動、體育鍛煉和社會活動,那么,七八十歲的老人,甚至90以上、百歲老人,仍舊可以保持大腦健康,思維敏捷,記憶力、理解力、判斷力、創造力不減。
有人認為老年癡呆癥是一種“通常的老年現象”,其實不然。經歷幾十年的運轉和消耗,大腦細胞自然要死亡許多,其功能也會相應衰弱,但人的大腦在通常情況下是絕不會耗盡的,即使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其實際消耗掉的腦細胞也不會到細胞總數的三分之一。因此說,老年癡呆癥并非是一種正常的“老年現象”。只要重視調理、善于保養,是完全可以避免患上此癥的。
2004年度“世界老年性癡呆癥日”(9月21日)的主題為“關注癡呆,刻不容緩”。有消息報告說,我國65歲以上人群老年性癡呆癥的發病率達到4.8%,75歲以上為11.5%,85歲以上高于30%。針對日益增加的老年性癡呆發病率,專家們大聲疾呼,盡早發現苗頭,早期防治老年性癡呆已成為當務之急。老年性癡呆癥早期可能出現的征兆,有記憶力障礙、語言障礙、定向力障礙、理解判斷力障礙、計算力障礙、人格變化、難以完成熟悉的工作、抽象思維困難、情緒和行為變化、喪失對生活的興趣和積極性等。
要排除老年性癡呆,就得對中年時期經常出現健忘等癥狀應引起重視,進行及時治療。專家們指出,早期發現能大大提高癡呆癥的治愈率。而最讓專家們著急的是,眼下大多數家庭在早期無法接受親人癡呆的事實,把癡呆視為正常的衰老而延誤患者及時就醫。
營養調理也是防治老年性癡呆的措施(資料圖 圖源網絡)
專家告訴我們,營養調理也是防治老年性癡呆的措施,要注意適當補充大腦所需要的營養,糖、奶、蛋、魚、肉、水果以及維生素B1、鐵、鋅對大腦有益。中醫認為,藥食補腦主要是養肝健腎、益精活血。食物如核桃、黑芝麻、花生、豆制品、玉米、蜂蜜、海藻類、魚蝦、牛奶等有益大腦健康。藥物如益精的有山萸肉、地黃、首烏、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川杜仲、牛膝、當歸等;活血的有黃芪、人參、丹參等;化濁痰、開清竅的有石菖蒲、遠志、茯苓、澤瀉等。臨床應用時,當遵照醫生指導,有針對性地配制較好。
中西醫都一致認為,煙、酒、濃茶、濃咖啡,以及安眠藥、鎮靜藥、麻醉品對大腦有害,應當慎用為好。
附錄1:
[戰國]《黃帝內經》“諸髓屬腦”說
諸髓者皆屬于腦。
(《黃帝內經•素問•五藏生成篇》)
附錄2:
[戰國]《黃帝內經》“腦為髓海”說
腦為髓之海。
(《黃帝內經•靈樞•海論》)
附錄3:
[明]張介賓“頭為精明之府”說
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升于頭,以成七竅之用,故頭為精明之府。
(張介賓《景岳全書》)
附錄4:
關于損害大腦的10種不良習慣
①長期飽食:導致腦動脈硬化、腦早衰和智力減退等現象。
②輕視早餐: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給,對大腦的營養供應不足,久之對大腦有害。
③甜食過量:甜食過量的兒童往往智商較低。這是因為減少對高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導致機體營養不良,從而影響大腦發育。
④長期吸煙:常年吸煙使腦組織呈現不同程度萎縮,易患老年性癡呆。
長期吸煙易患老年癡呆(資料圖 圖源網絡)
⑤睡眠不足:大腦消除疲勞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長期睡眠不足或質量太差,只會加速腦細胞的衰退,聰明的人也會糊涂起來。
⑥少言寡語:經常說富有邏輯的話也會促進大腦的發育和鍛煉大腦的功能。
⑦空氣污染: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只有充足的氧氣供應才能提高大腦工作效率。
⑧蒙頭睡覺:隨著棉被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氧氣濃度不斷下降,長時間吸進潮濕空氣,對大腦危害極大。
⑨不愿動腦:思考是鍛煉大腦的最佳方法。不愿動腦的情況只能加快腦的退化,聰明人也會變得愚笨。
⑩帶病用腦:在身體不適或患疾病時,勉強堅持學習或工作,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腦損害。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中華養生通鑒》(寧業高編著)整理發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安徽省大別山文化研究院編印。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