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備于理:“五德養五臟”說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18 瀏覽次數:次
張三豐“五德養五臟”說
是五德,即五經;仁不絕,肝氣生;
義不絕,肺氣平;禮不絕,心氣明;
智不絕,腎氣靈;信不絕,脾氣醒。
注釋
○五德:儒家學說中的五種德性的合稱,即仁、義、禮、智、信。陰陽家有所謂“五行之德”之說,并認為“木、金、土、水、火”五種物質德性相生、相克并終而復始地循環變化,所以有“五德始終”(“五德轉移”)之說。五經:這里指脾、肝、心、肺、腎五臟!队卓仆颇妹貢罚骸拔褰浾撸逯割^之經絡也。”陳氏《小兒按摩經》稱:脾、肝、心、肺、腎五經穴,分別位于五指末節掌面,由姆指起,依次為脾、肝、心、肺、腎。仁:養生學、陰陽學認定,“仁屬木也,肝也”。
○義、禮:養生學、陰陽學認定,“義屬金也,肺也;禮屬火也,心也”。
○智、信:養生學、陰陽學認定,“智屬水也,腎也;信屬土也,脾也!
譯文
人的五種德性,關涉五臟經絡;
仁德若不衰絕,肝氣即可滋生;
義德若不衰絕,肺氣即可潤平;
禮德若不衰絕,心氣即可旺明;
智德若不衰絕,腎氣即可水靈;
信德若不衰絕,脾氣即可清醒。
五德養五臟(資料圖 圖源網絡)
附錄1:
[宋]邵雍《內外吟》三首
目耳鼻口,人之戶牖。
心膽脾腎,人之中霤。
內若能守,外自不受。
內若無守,外何能久。
衣冠嚴整,謂之外修。
行義純潔,謂之內修,
內外俱修,何人不求。
衣冠不整,謂之外惰。
行義不修,謂之內惰。
內外俱惰,何人不唾。
(邵雍《伊川擊壤集》)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中華養生通鑒》(寧業高編著)整理發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安徽省大別山文化研究院編印。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
上一篇:養生備于理:“六腑功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