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備于理:“六腑功能歌”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18 瀏覽次數:次
周振武“六腑功能歌”
凡為六腑中間空,心部小腸為受盛,
膽為清凈連肝木,腎氣膀胱精液存,
胃腑從脾涵水谷,大腸行道肺經縈,
孤腑三焦附軀殼,人身包裹一乾坤。
注釋
○中間空:指其中有空間,可以貯藏和轉運物質。心部小腸為受盛:周振武注釋:“小腸為受盛之腑,屬心火。”
○膽為清凈連肝木:周振武注釋:“膽為清凈之腑,屬肝木。”腎氣膀胱精液存:周振武注釋:“膀胱為精液之腑,屬腎水。”
○胃腑從脾涵水谷:周振武注釋:“胃為水谷之腑,屬脾土。”大腸行道肺經縈:周振武注釋:“大腸為行道之腑,屬肺金。”
○孤腑三焦附軀殼:周振武注釋:“三焦為孤腑,屬命門火。”三焦,分上焦(咽喉至胃上口,貫膈而布于胸)、中焦(胃外的空間)、下焦(胃下口至膀胱的腹部空間)三部分,是臟腑外圍的最大的腑,所以又叫做“外腑”。中醫學認為:“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終始也。”人身包裹一乾坤:意思是說,人身雖小,但它的器官復雜性與組織性,及其相互間的依存關系,就如同宇宙天地結構一樣嚴密有序。
譯文
凡是可稱腑的各器官,都具有貯物轉運的空間,
與心臟相通的是小腸,受盛從胃中送來的物漿,
與肝臟相通的是膽囊,膽汁清凈與其它不一樣,
與腎臟相通的是膀胱,將精氣尿液貯存與排放,
與脾臟相通的是胃囊,貯存消化果蔬雜糧水漿,
與肺臟相通的是大腸,將各種渣滓轉運與排放,
與命門相通的是三焦,附屬軀體主持水氣通暢,
人身雖小但器官俱全,相互依存如同宇宙一樣。
養生旨要
“六腑”是人體內的重要器官。為什么稱胃、三焦、膽、大腸、小腸、膀胱為“六腑”呢?周振武解得很簡明:“腑者,聚也,如府庫之府,謂能轉輸而有用也。”
腑者,聚也,如府庫之府(資料圖 圖源網絡)
作者用歌訣語言簡明揭示了人體六腑的主要功能,讓人們好讀、好記、好傳誦。還在歌后對“六腑”的屬性及其與“五臟”的關系等,都一一作了精湛的注解,對于一般讀者認識、護衛和使用五臟六腑,都有直接的指導意義。
附錄1:
[戰國]《黃帝內經》“五臟六腑功能”說
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
(《黃帝內經·素問·五臟別論》)
附錄2:
[明]張介賓“五臟六腑功能”說
五臟者,主藏精而不瀉,故五臟皆內實;六腑者,主化物而不藏,故六腑皆中虛。
(張介賓《景岳全書》)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中華養生通鑒》(寧業高編著)整理發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安徽省大別山文化研究院編印。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