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與季節(jié)并進 掌握春捂秋凍的分寸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fā)布日期:2017-05-14 瀏覽次數:次
民諺釋義:春捂秋凍 少災少病
春捂秋凍 少災少病
春、秋二季,處于冬夏交替之間、陰陽變化之際,屬于陰陽轉化的過渡季節(jié):春季,氣候乍寒乍暖,陽已升而陰未消;秋天,晝熱夜涼,陽始退而陰漸長。此時,如果人的機體調節(jié)功能適應了這種變化,就不發(fā)生或很少發(fā)生疾病;反之,就要生病或引起疾病流行。從人類生活的實踐看,中醫(yī)學的認識是非常正確的,對人類的健康生存具有關鍵性意義。
掌握“春捂秋凍”的分寸
中醫(yī)學以陰陽為剛來認識人體,是把人作為大自然的有機組成部分來對待的。人與天地相應,因此,人體生理、病理的變化無不與自然界的陰陽變化息息相應、休戚相關。《黃帝內經》說:“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天氣下降,氣流于地;地氣上升,氣騰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化作矣。”就是說,是陰陽的運動、變化,促成了氣候的寒、涼、溫、熱,季節(jié)的春、夏、秋、冬。
“春捂秋凍”畢竟是一種季節(jié)性的防范措施,不能用機械的方法去理解它。“春捂”是有時間性的,總不能穿著棉衣總不脫;“秋凍”要有耐凍的措施,總不能凍得渾身顫抖還不加御寒之物。近些年來,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頻繁出沒在人類生活的周圍,過去少見的“暖冬”“暖(熱)春”“倒春寒”現象讓人們防不勝防,甚至給人一種始料不及的感覺。所以,在遵循“春捂秋凍”的原則時,一定要掌握好分寸。
還要說明的是,一年四季是互相聯系著的,并不能機械分開,春、夏、秋、冬只是人們?yōu)榱吮阌谏a和生活的需要人為劃分的。許多疾病的發(fā)生,不僅是有聯系的,而且是多因素的。有些病可能是季節(jié)性的,有些病則可能是與上個季節(jié)相聯系的,如有些春天的病就源于冬天,有些秋天的病是夏天造成的。所以,“春捂秋凍”不是萬能的法則,必須注意飲食起居和必要的藥物調節(jié),加強四季保健,通過增強人體正氣的綜合手段,達到保持機體健康的目的。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春捂秋凍 少災少病》一文整理發(fā)布,作者溫長路,選自《中國中醫(yī)藥報》2015年4月20日第8版。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