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駕臨 多吃黃瓜和蔥蒜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07 瀏覽次數:次
小暑剛過,各地即將迎來最難熬的大暑。陸續出現桑拿天,稍不注意就會出現中暑癥狀。消暑如此重要,那么應該如何正確消暑呢?夏季養生又有什么注意的細節?快來看看夏日消暑全攻略吧。
大暑(來源于網絡)
24節氣飲食養生之大暑
今年23日是我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也是農作物生長最快,各地旱、澇、風災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等農業活動較為繁重的時節。盡管如此,“講究”的中國人還是不忘在每年的這個日子里,要在火熱的夏季中寄寓對生活的美好希望。
大暑節氣的民俗主要體現在吃的方面,這一時節的民間飲食習俗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吃涼性食物消暑。如粵東南地區就流傳著一句諺語: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而我國的臺灣地區則有在大暑吃鳳梨的習俗,因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而且有敗火的作用。與此相反的是,有些地方的人們習慣在大暑時節吃熱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來“過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種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湘東南還有在大暑吃姜的風俗,“冬吃蘿卜夏吃姜,不需醫生開藥方”。
醫學指導:廣東省名中醫、南方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羅仁教授
7月23日就是今年的大暑節氣了,太陽在這個時候到達黃經120°,帶來全年中最熱的一段時期,俗話說“盛夏防暑邪,長夏防濕邪”,大暑時節正當長夏,氣候炎熱,陽氣最盛,萬物滋生,人體氣血趨向體表,專家認為,夏季不僅要養陽,更要防止肺腎虧虛,這個時節可多吃瓜類蔬果以及洋蔥、韭菜等蔥蒜類蔬菜。
養生原則:長養陽氣,補養肺腎
炎炎大暑,人們易感疲勞乏力,食欲下降,南方醫院中醫科羅仁教授說,這是由于此時天氣多暑多濕所致。大暑的一大特點就是濕熱,因此飲食上需講究清熱祛暑,解毒潤肺。避免辛辣油膩食物,清淡的飲食可保持消化道清潔與通暢。
起居也是大暑養生至關重要的一環,羅仁教授用“夜臥早起,午間小睡”八個字來概括。每天需保證至少七到八個小時的有效睡眠,晚間11點至凌晨1點是臟腑氣血回流的時間,缺少睡眠易導致肝盛陰虛,陰陽失和。而午間適當的小睡,有助于心經運行。
綜上,羅教授提出了“長養陽氣、清熱解暑、健脾除濕、補養肺腎”的夏季養生原則。
資料圖(來源于網絡)
養生食材:涼性蔬菜生津止渴,醋有助消化吸收
蔬菜中的水分,是經過多層生物膜過濾的天然、潔凈、營養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瓜類蔬菜含水量都在90%以上。所有瓜類蔬菜都具有降低血壓、保護血管的作用。且瓜類蔬菜除南瓜屬溫性外,多屬涼性,諸如苦瓜、絲瓜、黃瓜、菜瓜、西瓜、甜瓜。吃些涼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但需注意的是,體質虛寒者陽氣不足,涼性的瓜類應少吃。羅仁教授同時建議,酷夏熱出汗多,多吃點醋,能提高胃酸濃度,幫助消化和吸收,促進食欲。醋還有很強的抑制細菌能力,對傷寒、痢疾等腸道傳染病有預防作用。
苦味蔬菜潤燥清熱 大蒜能殺菌
羅仁教授表示,屬苦味食物的蓮子百合可潤燥清熱,潤肺止咳,補氣去火。現代科學研究也證明,苦味蔬菜中含有豐富的具有消暑、退熱、除煩、提神和健胃功能的生物堿、氨基酸、苦味素、維生素及礦物質。苦瓜、苦菜、萵筍、芹菜、蒲公英等都是苦味佳品。然則百合雖能補氣,亦傷肺氣,不宜多服。大暑萬物生長旺盛,是人類疾病尤其是腸道傳染病多發季節。大蒜、洋蔥、韭菜、大蔥一類的蔥蒜類蔬菜,含有豐富的植物廣譜殺菌素,對各種球菌、桿菌、真菌、病毒有殺滅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生食功效明顯。
提醒:出汗后立即用冷水沖洗或引發暈厥
大暑溫度高,在防暑方面人們大多會很注意,出門會遮陽、涂抹防曬霜等。羅仁教授指出幾點比較容易被人們忽視的地方。大暑炎熱,出汗量大,有的人出汗后立即用大量冷水沖涼,感覺很舒服,其實這樣很容易大傷陽氣,引起感冒、頭痛等不適,有的甚至腦血管痙攣而突發暈厥等。另外,人們喜歡在夏天大量飲用冰鎮冷飲,也是對身體不利的。一時的涼快可能會引起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
資料圖(來源于網絡)
食譜
1.益氣養心粥
材料:太子參30克,山藥30克,蓮子(蓮心)30克,粳米200克
做法:將太子參、山藥、蓮子、粳米洗凈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同煮至米爛粥成,溫熱服食
功效:健脾益氣,養陰清心
禁忌:濕氣重,陽虛者慎食
2.冬瓜海帶湯
材料:冬瓜100克,海帶30克,蝦皮、精鹽適量
做法:先將冬瓜去皮切塊后洗凈;海帶用水浸泡約40分鐘,切成小塊;一同下鍋翻炒兩分鐘;加入適量清水煮開約四分鐘;最后加入適量蝦皮和精鹽即可
功效: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利濕止渴
禁忌:陽氣不足,體質虛寒者少吃
3.綠豆陳皮老鴨湯
材料:綠豆100克,土茯苓30克,陳皮6克,光老鴨1只,豬肉150克,生姜3片,清水2500毫升
做法:各物洗凈,陳皮去瓤,光鴨去臟雜尾部,切塊。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瓦煲,加水武火滾沸,改文火煲2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潤膚;民間道“嫩鴨濕毒,老鴨滋陰”。綠豆配化氣消滯祛濕的陳皮煲老鴨,有清暑熱、益陰氣之功
禁忌:脾胃虛寒者慎食
(南都記者/曾文瓊 實習生/郭思韻 通訊員/吳劍鵬)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