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攖寧丹道術語解說(七):致虛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03 瀏覽次數:次
第七章 致虛
前言呼吸、漱津、存神諸作用,法良意美,效驗計日可期。然學者不察,執著太過,非徒無益,且有損害。故繼之以致虛。致虛者非枯坐頑空也,乃動中之靜也。非一切不依也,乃心依于息,息依于心,渾然而定,寂然而照也,醫家用參術補氣,而懼其滯,必佐陳皮以疏之。用地黃補血,而嫌其膩,必佐當歸以行之。修持者以風火之力煅出飲食之精華,以培補吾身之虧損,必順乎自然之理,合乎虛無之妙,以調和其太過,而制限其有余,方可歸于純和之域,是猶醫家陳皮、當歸之作用也。否則執著成法不知變通,刻意猛進,返使陰陽有偏勝之疾。
引證《黃庭經》本文:
“物有自然事[道]不煩,垂拱無為體自[身體]安,體虛無物身自閑[虛無之居在幃間],寂寞曠然口不言!保ā锻饩敖洝罚
“眉號華蓋復明珠,九幽日月洞虛[空]無。”(《內景經》第六章)
“呼吸虛無[廬間]入丹田!保ā锻饩敖洝罚
“虛中恬淡自致神!保ā秲染敖洝返诙耪拢
“正室之中神所居,洗心自治無敢污,歷觀五藏視節度,六府修持潔如素,虛無自然道之故!保ā锻饩敖洝罚
“作道優游身獨居,扶養性命守虛無。”(《外景經》)
天下事物皆有自然之理,順自然之理而行,則事不煩,若逆之則生荊棘矣。身無為而身自安,心無物而心自閑。寂寞者靜,曠然者虛!秴⑼酢吩疲 “內以養已,安靜虛無。”又云;“象時順節令,閉口不用談!庇衷疲弧皟逗喜灰哉劊Q皂橒濛。”正是口不言之意。眉如華蓋,下覆明珠,明珠者目也。目之光最易外耀,如日月然。日月淪于九幽者,即二目神光下藏于氣海之中,于是呼吸亦隨之而入丹田。呼吸者氣也,氣既歸根,神亦恬淡,皆不離乎虛無作用,然亦非枯坐頑空也。李涵虛曰:正室者中央神室,不偏不倚,洗心退藏,自勤修治,無敢垢污。由是而內觀五藏,歷歷如燭照,一身節度皆可審視。由是而內觀六府,一一修治,潔然如素,并無濁穢。虛無自然之道本如是也。修道之士或在人間,或入山林,須優游自適,守吾身而獨居。先修玉煉以明性,后修金煉以立命,其秘要只是內守虛無耳。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