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攖寧丹道術語解說(三):魂魄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03 瀏覽次數:次
以陰陽論魂魄
自來言魂魄者,理論至賾,不可畢陳,挈其大綱,約有十說:
一、以陰陽論魂魄者
《禮祀》陳氏注曰:“魂者陽之靈而氣之英,魄者陰之靈而體之精!痘茨献印犯哒T注曰:“魂者陽之神,魄者陰之神!
二、以五行論魂魄者
《朱子全書》曰:“魂屬木,魄屬金,所以說三魂七魄是金木之數也!
三、以五藏論魂魄者
《內經》云:“心藏神,肝藏魂,腎藏精,肺藏魄。”“隨神往來者謂之魂,并精出入者謂之魄。”此言魂與神為一家,魄與精的一家,正合丹道東三南二,木火為侶,西四北一,金水同宮之說。
四、以鬼神論魂魄者
《禮·祭義》曰:“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氣即魂意。魂與氣古人常合為一談,如“延陵季子骨肉歸于土,魂氣無不之”之語,可見。
五、以動靜論魂魄者
《性理大金》引宋儒說,云:“動者魂也,靜者魄也。”動靜兩字括盡魂魄。凡能運用作為皆魂使之爾,魄則不能也。
六、以升降論魂魄者
《朱子全書》曰:“人將死時熱氣上出,所謂魂升也,下體漸冷,所謂魄降也。”
七、以志氣論魂魄者
《朱子全書》引蘇氏《易解》曰:“眾人氣勝志而為魄,志勝氣而為魂。”
八、以思量與記憶論魂魄者
宋儒黃勉齋曰:“人只有個魂與魄,人記事自然記得底是魄,如會恁地搜索思量底便是魂;曛鹘洜I,魄主受納!
九、以知覺與形體論魂魄者
《禮·祭義》陳氏注曰:“人之知覺屬魂,形體屬魄,如口鼻呼吸是氣,那靈處便屬魂,視聽是體,那聰明處便屬魄!
十、以生成之先后論魂魄者
《春秋左氏傳》云:“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后儒為之解曰:始化是胎中略成形時,人初間才受得氣,便結成個胚胎模樣是魄,既成魄,便漸漸為動,屬陽曰魂。
以上諸說,各有不同,合而觀之,或可于中取得一較為明確之印象,至其相互之關系則猶有說焉!秲冉洝吩唬骸盎昶钱吘,乃成為人!毖ι鬃⒃唬骸皻庑问t魂魄盛,氣形衰則魂魄衰;晔瞧侵庋,魄是魂之根柢。魄陰主藏受,故魄能記憶在內;觋栔鬟\用,故魂能動作發揮。二物本不相離,精聚則魄聚,氣聚則魂聚,是為人物之體,至于精竭魄降,則氣散魂游,而無所知矣。”又,朱子曰:“無魂則魄不能以自存,今人多思慮役役,魂多與魄相離,老氏便只要守得相合。老子云,載營魄,是以魂守魄。蓋魂熱而魄冷,魂動而魄靜,能以魂守魄,則魂以所守而益靜,魄以魂而有生意;曛疅岫鷽,魄之冷而生煖,惟二者不相離,故其陽不燥,其陰不滯,而得其和矣。不然則魂愈動而魄愈靜,魂愈熱而魄愈冷,二者相離,則不得其和而死矣。水,一也。火,二也。以魂守魄,以二守一,則水火因濟而不相離,所以永年也!敝煺f頗合于丹家魂魄相拘之旨。
引證《黃庭經》本文:
“百谷之實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亂神明胎氣零,那從返老得還嬰,三魂勿勿魄糜傾,何不食氣太和清,故能不死入黃寧。”(《內景經》第三十章)
“玄元上一魂魄煉,一之為物最罕見[叵卒見],須得至真乃顧盼,至忌死氣諸穢賤!保ā秲染敖洝返诙哒拢
“魂欲上天魄入淵,還魂返魄道自然。”(《外景經》)
“垂絕念神死復生,攝魂還魄永無傾!保ā秲染敖洝返谑徽拢
“和制魂魄津液平。”(《內景經》第十一章)
“高拱無為魂魄安!保ā秲染敖洝返诙拢
人賴百谷以養身,調五味以悅口,而大患即由此而生。葷腥臭氣足以穢亂吾人之神明,致使胎中所受之先天元氣彫零殆盡,如何能得返老還童之效?魂飄魄喪,后悔何追。若能漸絕谷食,專心食氣,保養太和,則可長生。然修持之道至為玄妙,陰陽不可偏勝,魂魄必宜合煉;昶呛蠠捳,即是由后天之陰陽復歸于先天之一氣。但此氣最不易得,有真有偽。真者純是清靈生氣。偽者中含穢質死氣,乃大忌也。道家所以貴乎魂魄相拘者,因魂之性每戀魄,魄之性每戀魂,不忍分離。不幸以人事之逼迫,使魂不能不升,魄不能不降,魂魄分離則人死矣。返還之道亦是順其魂魄自然相戀之性而已,夫人當生命垂絕之時,茍一念至誠,存想吾人身中元神,尚可多延殘喘,況知魂魄相拘之道者,豈有傾危之患乎。夫攝魂還魄,雖有作用,惟貴在和平,而不可偏激。偏則不和,激則不平。茍魂魄能和,則氣可化津,津亦化氣,周身津氣潤澤流通,自無不平之患矣。修煉之術先有為而后無為,和平之極,歸于靜定,魂魄自然安寧。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