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絲勁論
欄目分類:太極拳 發布日期:2017-10-28 瀏覽次數:次
太極拳纏絲勁,是呈螺旋形,始于內、形于外的一種勁別。螺旋勁始于內而形于外,然后達于肌膚毫毛之上。此勁是因平時練習太極拳皆以螺旋纏絲旋轉為核心所得到的。始而不覺,久而漸現,其勁始于腳、行于腿,通脊背,越兩小臂達于梢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久之則能形成自然規律,舉手投足無須再加思考,則自然能隨心所欲,漸階神明。故與人交手時,此勁能自然行于肌膚毫毛之上,順而引之,逆而擊之,敵來化之,即化即打,純是心起勁達,而不知身之為已,已之為身,不知威力從何而來。如明白此勁,并轉化為實際能力,非下很大功夫不可。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地揣摸、體會,才能漸而知之。纏絲勁的類別有內纏、外纏、上纏、下纏、左纏、右纏、大纏、小纏、順纏、逆纏、進纏、退纏、正纏、側纏、平纏、 立纏,百般纏繞,環環相扣,端端互生。總之,是以中氣貫于其間。而引即是進,進即是引,此皆是陰陽循環,正反轉化的道理。纏絲勁是周身上下內外一動皆以螺旋形旋轉,始發于內、后形于外的內勁。此勁既不可太柔,也不可太剛。過柔,則不適應于交手作戰,純屬軟手,軟手則不能接物應敵;過剛,則轉動不靈,死板呆滯,不能隨機應變,徒受敵制。所以,應擇其中而已,即剛柔相濟,虛實相兼。其周身規矩,頂勁領起,脖項自然懸直,腰勁下塌,平心靜氣,兩腿虛實分明,周身開中寓合,合中寓開,支撐八面。行動練拳,靜若處女,注內不注外,切不可外帶張狂之氣。表面觀之應是一片悠閑神情,大雅風范。至于接手應變如何,權衡皆本于心,拳來順應自然,進退、緩急、輕重,則隨機應變,本著太極陰陽對稱,不偏不倚之理,一開一合自有妙用,何須再論招勢。
纏絲勁表現在太極拳套路演練中的形象,是一個立體空間螺旋形(亦稱孤形)纏絲運動路線圖。若從單招看來,因中間有間斷,似乎不算復雜;若從太極起勢到太極的完整路線圖來看,那是無始無終,無端無倪,相互穿插,相互交錯,如絲僂,如云煙,裊裊娜娜,儀態萬千,千象共生。這個惟妙惟肖的立體空間螺旋纏絲路線圖,太和元氣纏絲勁貫穿其始終并鼓蕩不已,如兵家的天門陣、八卦圖,撲朔迷離,這才是真正的太極圖。我們通常所見到的用陰陽二魚所表達的太極圖,只不過是古人對太極陰陽相等、對立統一、陰陽互依、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太極哲理的抽象理性概括罷了。這個立體空間螺旋纏絲路線圖,才是真正提示和表達了纏絲勁的奧妙。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