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功法探源
欄目分類:武當拳理 發布日期:2017-12-01 瀏覽次數:次
宇宙孕育了萬物,這個龐大的空間,包涵了豐富復雜的規律。人類生長在這個范疇中,如何掌握、如何運用這個規律的自然法度,從而達到揭示宇宙的奧秘。用來開發人體智能,推進科學的探索,這項傳統的東方古老科學,蘊藏了極其深奧的哲理。
中華古國氣功之華,歷盡蒼桑千年,隨著人類社會的變革,自然科學逐步被人們開發應用,從初步角斗的原始運動來維持生存的必要,繼而發展到促進人類身心健康的養生運動(即今天的種種鍛煉活動),經過漫長的歲月分宗立派,多若繁星,沿源太古,蕩散人間,相傳幾千年來,馳騁我神州大地的功法別列為武當、峨嵋、昆侖、天山、崆峒、少林、千山、華山等幾大宗派。
隨著歷史潮水的沖刷,各門派之間的分宗立派、演化流變如紛然流珠一般。僅就我武當功法源流即有金覺、元符、崩砂、玄陽、都天、武禪、云臺、司空、影密、元真、全寂、朱游、密鑒、元樂、大起、竹武、空凝、玄真、印真、大冶、周元、金頂、玉環、扣鼎、玄律、司天、金霞、云晶、碧云、金定、金元、司明、太乙、真密、顯羽、妙化、霄冶、雙龍、金龍、蟾密、法鑒、游龍、呈祖、風虎、六合等八十一大派系。
武當功法隨著歷史上民族文化的并馳,在武林的洪流中曾幾度掀波趕浪、追溯延源,推之即久。
歷代功夫的流傳,為人類健康保健事業作出了貢獻,為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這一派功法是武當鐵松別派,傳至我們是第十三代。這一別支的起源是明末清初之際,歷史上掀起了一場浩劫。當時一些明朝的遺老糾集了部分愛國志士、武林高手、企圖推翻清王朝,恢復明室,即為歷史上反清復明運動。這場浩劫洗滌了武林力量,一些內功精湛大德先祖也難逃此厄運,面臨這種絕境,道祖鐵松子先師提出跳出三界、不問塵事、專心事教,守吾真元的精辟方針,于此原武當功的基礎上引入寒山內功等法,開創了鐵松別派、即為武當分支。當時南方文化繁榮,不宜修行、故而北上到人煙稀少的長白山麓。故使一些武當先輩、懷絕技守隱居東北,孕育了東北的內功先華,融匯了數百年闖關東留存下來的武學,形成了新的風格。
歷史的周巡,諸派諸宗產生分支,即是武技、內功上的學術流化變遷,因武當功法不可輕授于人的祖訓,使歷代傳人授藝甚少,形成了功法失散的局面。
武當功法內容種類繁多,浩如蒼海,功法世代相繼,融匯了醫儒釋道諸種功法,每種功法都包含了命功的練習和性功的啟迪,以及性命雙修的高深境地。有來源于道家的丹元大道之法,也有釋教的四禪八定之功,以及賢俠劍道的武技密術。歷代授藝均為單傳,僅武庫妙說記載的第一洞天真品,即有二十四種奇兵演練,七十二個禪樁變化行功。
傳統的功法有樁功,內功掌法、肘法、腿法、元圖、分筋錯骨、陣法、器械等,以及秘而不宣之功。
樁功有太乙十三樁、玉環樁、三才樁、盤古樁、老子犀牛樁、羅天真訣十二樁、瓊陽八樁、凌云飛渡樁、梨山束薪樁、云霧樁等等。
掌法有五雷天音掌、丁甲斷魂掌、五雷迎風掌、金絲荷葉掌、伽蘭掌、金龍掌、千秋掌、云環掌、降摩掌、千斤大力掌、紫砂掌等。
肘法有宋代流傳至今的玉鏡祖師傳的36玉鏡肘,有鐵松子祖師傳的24肘及追魂奪命十二肘等。
元圖有太歲武星圖、羅漢醉酒圖、白鶴真人飛鳴圖、太乙玄輪錯倒陰陽圖等。
拳法有玄空點穴拳、伏虎拳、八法神錘(拳)、滾龍拳、小歌拳等。
又如:純陽真人的純陽撥劍、紫陽大士的紫陽針功、隱于武林的赤足八樁、瓊陽大帝的東靈禪法、真武大帝的太乙神功、玄機密要等屬于密教功法。
其功法系統地掌握僧、道、俗練功的捷徑,是傳統的東方理論與人體的內載功能相結合的結晶,在漫長的先人練功過程中,隨著內氣潛行、樁功心法、身體在運動中演化了種種肢體造形和有規律的典范式子,這些式子從形體上大概分為臥、坐、立、行、單演、對練等系列功法。就是這些動、靜相兼的運動,這些有節奏感有音樂感和賦有流線美的運動,孕育著豐富多彩的諸種行動。
功法的練習是性命雙修,動靜如一,其特點是:內功、外功、內景齊進的。在形的分類中有以武當劍法稱最的擊舞雙并之劍,有以行氣走脈內動運化的滾龍錘、排龍掌,有按周易八卦九功布局演繹的九轉八盤游龍掌,有錯倒陰陽的子午交宮連環劍等。
源于道教的武當功法是以天地人三才立意的,宇宙是大周天,人在中環為小周天,天人感應索取天地環宇陰陽正氣,育已身骸行動的。古人將這個過程稱之為練道,即是今天我們探索的氣功。
其技術特點是:以氣運身、性命雙修、克敵無形(敵:包括自身隱患諸疾與外界侵入干擾)、動靜精微、疏通經絡、培養真氣、以后天水谷之氣,天地自然之氣補充先天元氣、外氣內收、結丹在茲,內氣外放,施之后天,隨心所化,物為我用。
功法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型:
基礎功:主要是行氣、培元、順筋、強骨等功法。
必修功:入武當門后,必須具有的特定功能的武當功法。
專修功:一些有特殊功能威力的功法。
精進功:是入門以后,自己能獨立練習的上乘功。
歸一功:系大乘高妙的進一步功法。
功法簡介:
基礎功如六部初功,適合于初步習功之人的鍛煉,活動周身關節,暢通四肢百骸,振動氣機,以宣注氣血周流,按周天練功,增快運動周期,增強頻率,增進飲食給武技奠定基礎。
必修功如寒山七式是內功專程的學習階段,達到暢通經絡,培育先天氣以至臟腑的鍛煉,使身心得到本質的改變,也是內家功夫練氣養氣的途徑。
專修功如太乙玄陽功,如意環、太乙金剛蟾。此項功夫近于現代硬氣功,壯力功,如油錘貫頂、老君托碑、鐵板橋、金鐘罩等。如重手法太乙金鋒指,輕功登萍渡水,軟功蟾月圖等。是改變筋骨皮肉臟腑的內在素質,是武林中頗為重要的行功。
靜功掌用功法有:靜守養元法、五氣歸元法、四大平衡法、太素煉行法、子午周輪法、元天呈象法、羽化周顛等法。
靜守養元法,以松靜自然為度,忘掉呼吸,處于無憂無慮境地,諸法皆空,空無我象,溫養為主,養血安神,自然丹源氣壯,屬于溫養內養功法。
五氣歸元法,先靜,忘掉呼吸,氣機象溪波流水輕潺游動,從四肢向丹田密集,想丹田是一無底深淵,能容納加上海湖澤江河池汗的分支總匯,漸漸流入丹田,用于回歸在周身氣血集于丹田氣海。
四大平衡法:入靜呼吸沉靜均慢慢,吸氣觀想(用意念)氣從手足末梢順臂腿向丹田流注,呼氣時用意識從丹田中心流向四肢末梢,往返數次,而后入靜忘掉呼吸,是疏通往返脈道,打通結滯的經絡氣脈,平衡陰陽,使內氣流暢,氣機合順,屬導引功法。
元天呈象法,是觀法,意念自身甘露灌頂,津液周遍全身,或觀白骨觀前,諸欲皆忘,或觀法輪常轉,身中氣脈自然流行,或觀自身威嚴,以觀真如,神圣不可侵犯,或餐星斗以壯先天元氣,或飄然若仙,心曠神怡。
練功的層次:是先易后難,先修基本功,以后根據個人的身體素質選練專修功。雖然行持的功法不同,但同樣可以得到效果。
因人施教:對老年人和體弱的人,先練元明功用補法來平衡陰陽,培育內氣,提高素質,養氣柔體,以返先天,達到精氣神的聚集。體質健強的人,可直接入武反內運的修持。
在修行的次第上,因其功法自成體系,致使層次分的比較清楚,每階段有它的限期取證的功法,由淺入深,次第修行。
功法的機理上是具有中華民族的傳統風格,尤其是太極陰陽五行八卦內容在功法中的運用。
功法中氣機的交會,太乙循經的內力運轉。如長江大河,滔滔無間與宇宙天地的交泰如出一轍。隨著八卦方位的轉換,內氣的諸法交通,諸天司值都起變化,正如古人說的“吐氣霓虹九萬條,飛天羽化三百度。”武林玄機中的功法,即是通過不同的姿式入靜,索取九宮八卦,不同方位的人天交感,氣化循宮。相傳是道家瓊陽大帝用芭蕉的乙木精魂作為索引,四極開儀,通過行功的法度,直接向宇宙八營攝取天地風雷、山澤水火的純真結晶來充實自身,改善內力運轉。
功法中的武技陣法,內景真境,內功掌法盡八宮之衡,發十干之力,其中蘊涵真如智慧。隨著真氣內運潛行周宮時,產生質變,內功孕化開通先智,以氣運身增加慧能。經過武技的演化可將武技引入高超的真境,與養生合成一術。動靜的行功中每一大小動作,無一不是按著內氣而動的,在真氣內含的游功中,與人對技、走馬交鋒、揮刀有余,摘花擊葉隨以意化自然應酬而得法,落步舉手三盤錯交以成易象。
動靜兼修、性命同證的行動,使身體得到鍛煉,返先天順天呈象,筑基人道。繼續行功,法輪的陰陽錯道,如一法身的互為,大千法輪的自轉,形成了陰陽交注,形成太乙修真,逆而行之直入玄都。不斷的行功修持,可以達到物為我用,自身成真的境地。
武技的內功顯化,剛柔體用,引出治病救人于技擊的分點。傷人救人,一念之差。調氣機以順陰陽之道,救濟病苦,廣渡有情是用于治病救人。重手法是施威猛之力,以截閉氣機為主。致傷于他人。
通過多年的習練,我們感到現在武當功法的發展方向,不僅僅是在武術擊技方面,而應體現在造福于人類、造福于社會。
因此我們整理了部分功法、手法和指印,以利推廣,同時重點研究武當功法在體育、競技、藝術及臨床等方面的應用。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