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簡化太極拳時,總體上常見和易犯的毛病有哪些?
欄目分類:太極八卦 發布日期:2017-08-14 瀏覽次數:次
學習簡化太極拳時常發現以下的問題,需加以解決:
(1)動作規格欠標準。
、俦憩F在弓步、虛步、仆步、獨立步等步型上。
、趥別動作完成不理想。如分、搠不分;做“琵琶 勢”式的身型僵滯、 “倒卷肱”式時起伏不定,退步成之 字形兩足交叉; “攬雀尾”式的四勢分不清, “雙峰貫 耳”式時聳肩揚肘;轉身方法不正確——重心虛實轉換不 清楚;蹬腳方位不對;從仆步到獨立步的運動過程重心 移換方法不對;左右穿梭的方位不對;架、推技法不對;
“閃通臂”式的身型不對, “搬攔捶”式的內容未掌握,
“十字手”式的動作過程有謬誤等等。
(2)套路運動欠連貫、圓活。
很多人練簡化太極拳未能脫出分解動作的圈套,斷折、停頓經常出現。如“倒卷肱”式,很多人在彎肘提腿時有明顯的停頓,不是手就是腳,或兩者均有之; “搬攔捶”式的3個動作本應一氣呵成,卻做成明顯斷折。
(3)式子功架欠舒展、松柔。
很多人在練簡化太極拳時都只注意學習動作順序和形式,有的人甚至以背誦口訣(分解動作教學口令)代替從運動實際中去熟悉套路。動作雖然記住了,但往往練得很拘謹、局促,未能把太極拳的獨特風格打出來,更談不上勁整了。最明顯的缺點是:胸不能寬舒,臂不能最大限度地作弧形展開,肘臂僵直或成銳角彎曲。
(4)意、氣、形不配合。
這是火候未夠的表現。很多人還只停留于學動作階段,在意念活動、呼吸和松靜的統一等方面很少下工夫。練拳數載,水平提不高,原因就在此。形有了一定基礎的人,要在意上下工夫。意到則氣到,氣到則勁隨的道理是正確的。以意引導出的形,才真正合乎“沉而不滯,輕而不浮”的要求,真正做到剛柔相濟、綿里藏針。太極拳的式子,不是擺出來的,要通過意、氣的內在運動來表現。
要進一步提高水平,就必須向內外上下的完整性方面邁進(這就是先求開展,后求緊湊),要重意不重形,達至形意一體,形神合一。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