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6wcse"></rt>
  • <pre id="6wcse"></pre>
  • <s id="6wcse"></s>
  • <s id="6wcse"></s>
  • 當(dāng)前位置:主頁 > 武當(dāng)功夫 > 太極八卦 >

    張三豐在武當(dāng)武術(shù)的重要地位及重要文獻(xiàn)
    欄目分類:太極八卦   發(fā)布日期:2017-06-29   瀏覽次數(shù):

                 張三豐是道教歷史上有名人物之一,尤顯名于明代。這里肯定其人的存在,并根據(jù)文獻(xiàn)先后舉出十例。

         1.《大岳太和山志》

         明任自垣(約在1350——1431)撰《大岳太和山志》,載有湘獻(xiàn)王柏《贊張真仙詩》,詩云:“張玄玄,愛神仙。朝飲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巖之紫煙。好山劫來知幾載,不與景物同推遷。我向空山尋不見,徒凄然!孤戶空寂大松裹,獨(dú)有老獼松下眠。張玄玄,愛神仙。匪抑乘飚游極表,茅龍想馭游青天①。”

         萬歷十二年(1584)《襄陽府志》作《張真仙詩贊》。《張三豐全集》作《太和山尋張三豐故居》朱彝尊撰《明詩?綜》與《張三豐全集》本同,各書中文字微有出入,但詩的大體精神則相同。山志中還有朱柏的《賜王龍李狐云》詩一首。

           湘南王柏(1371——1399)是朱元璋十二子,“順妃胡氏出也”②。而解縉《天潢玉牒》作“第十一子湘獻(xiàn)王”。《明史?諸王傳》,湘獻(xiàn)王柏“洪武十一年封,十八年就藩荊州,性嗜學(xué)讀書,……尤善道家言,自號紫虛子。建文初,有告柏反者,帝遣使即訊。柏懼無以自明,圍宮焚死③。”《明太祖實(shí)錄》,洪武十八年冬十月乙己湘王柏之國荊州府④,而《明史》作十八年就藩荊洲,微有出入。

         1982年武當(dāng)山修公路時,于紫宵宮門外,出土“金龍、玉簡”文物,上刻有“上清大洞玄都三景弟子湘王⑤。”湘王當(dāng)時投金龍、玉簡于武當(dāng)福地。玉簡時間為建文元年(1399)正月十五日。胡昌福先生曾撰有專門考證文章。

         嘉靖十六年(1537)方升撰《太岳志略》有“李德囦(即淵字)號古巖,金臺人。自幼入陜西重陽萬壽宮出家。……壯年游武當(dāng)紫霄宮。……徙元和觀,洪武二十三年(1390)湘王殿下來謁武當(dāng)天柱峰,見師有修煉之功,益嘉之,賜住荊州府長春觀⑥。”從以上記載,湘王柏《贊張真仙詩》和《賜五龍李孤云詩》以及賜住長春觀,是在洪武二十三年,最晚限度是在“闔宮焚死”之前。湘王柏死于建文元年四月十三日也。

         蜀王朱椿有《贈張三豐先生》與《送張三豐先生遨游》二詩,確切時間則無旁證,暫為缺之。朱椿逝年為永樂二十一年(1423)二月壬戍,“蜀王椿薨⑦”所記載。

         2.《皇明恩命世錄》

       張宇初(1361——1410)訪張三豐,在《皇明恩命世錄》,有《命邀請真仙張三仹敕》,“敕真人張宇初,今發(fā)去請張真仙書一通,香一炷,真仙到山中,爾即投此,敬邀一來,以慰朕,企佇之誠,故敕,廣運(yùn),永樂六年十月初七日,之寶⑧。”還有《再命尋訪張三仹》一敕,時間為永樂七年八月十三日。張宇初《峴泉集》有《題武當(dāng)太和》和《宿武當(dāng)別館》二詩。張宇初逝于永樂八年(1410)三月辛卯日,《太宗實(shí)錄》有所記載,當(dāng)時,皇太子朱高熾遣官賜祭。附帶說明:《皇明恩命世錄》與明《大岳太和山志》,豐都作仹,其他文獻(xiàn)則無有。張宇初曾纂修過《永樂大典》。

         3.《大岳太和山志?御制書》

         宣德間《大岳太和山志》有永樂皇帝《御制書》:“皇帝敬奉書,真仙張三仹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竭思親承儀范,嘗遣使致香奉書,遍詣名山虔請。真仙道德崇高,超乎萬有,體合自然,神妙莫測。朕才質(zhì)疏庸,德行菲薄,而至誠愿見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謹(jǐn)致香奉書虔請。拱俟云車鳳駕,惠然降監(jiān),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懷,敬奉書。永樂十年二月初十日⑨。”據(jù)明文獻(xiàn)云,此碑在玉虛宮大殿前,今已無。黃瑜撰《雙槐歲鈔》與《大岳太和山志》完全一致。傅維鱗撰《明書》作二月六日。陳垣編纂《道家金石略》,作《贈張三豐書制》,為永樂十三年(1415)三月十五日。而陸深撰《玉堂漫筆》作十五年。《張三豐全集》亦有此制文,還有其他文獻(xiàn)都記載此文,在此不贅。碑文和書刻文字上微有出入,實(shí)并不奇怪,因?yàn)橛罉非彩箷r間不同,只有把時間更改一下,原來敕文,照舊可用。關(guān)于《御制書》,初步統(tǒng)計,地方志乘記載,有六處刻石。在永樂十年(1412)三月初十日,還有《敕右正一虛玄子孫碧云》:“朕敬慕真仙張三仹老師⑩”。在同年三月初六日,又有《詩賜虛玄子孫碧云》,“若遇真仙張有道,為言佇俟長相思⑾”之句。

         4.《大邑縣志》

         清趙彬纂修《大邑縣志》,有宣德二年(1427)蔣夔撰《張神仙祠堂記》云:“大明永樂十五年(1417)丁酉春正月,上請道士臣吳伯理,欽奉太宗文皇帝玉音賚香暨御書。入蜀之鶴鳴山天谷洞,結(jié)壇誦經(jīng),祈告山靈,迎請真仙,張三豐先生,所冀惠然降監(jiān),以副拳拳仰慕之懷云,是年夏始至茲山⑿。”在同年還有蜀府伴讀蔡長通撰《迎仙閣記》。嘉靖四十一年(1562)應(yīng)天巡撫眉山張景賢撰《修鶴鳴觀醮臺公署記》,都談及張三豐在鶴鳴山之事。鶴鳴山是漢張道陵修真之處,又是道教二十四治之首,所以張三豐來此山,緬懷其祖天師,也是必然情理之事。

         清婁近垣撰《龍虎山志》,有吳伯禮(禮應(yīng)作理)傳:“吳伯禮,號巢云子,龍虎山道士。永樂中任上清宮提點(diǎn),隨四十三代真人訪張三豐,遂入蜀,居鶴鳴山 ⒀”。吳伯理的“結(jié)壇誦經(jīng),氣告山靈。”與張宇清(四十四年天師)的《奏疏式》云:“委差仙官神吏,遍歷名山 大川,巖穴洞府搜訪三豐神仙⒁。”祈禱山靈和真武大帝,希望張三豐早賜光臨。皆是完成外出遣訪使命。

         5.《大岳太和山志》

         明代文獻(xiàn)首次載有張三豐傳的,是任自垣撰《大岳太和山志》始,不妨全錄:“張全一,字玄玄,號三仹。相傳留候之裔,不知何許人?豐姿魁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須髯如戟,頂中作一髻。手執(zhí)方尺,身披一衲,自無寒暑。或處窮山,或游鬧市,嬉嬉自如,傍若無人。有請益者,終日不答一語,乃至議論三教經(jīng)書,則絡(luò)繹不絕。但凡吐詞發(fā)語,專以道德仁義,忠孝為本,并無虛誕禍福、欺誑于人。所以心與神通、神與道一,事事皆有先見之理。或三五日一餐,或兩三月一食。興來穿山真走石,倦時鋪云臥雪,行無常行,住無常住,人皆異之,咸以為神仙中人也。洪武初來入武當(dāng),拜玄帝于天柱峰。遍歷諸山,搜奇覽勝。嘗與耆舊語云:吾山異日與今日,大有不同矣。我且將五龍、南巖、紫霄去荊榛拾瓦礫,旦初創(chuàng)焉。命丘玄清住五龍,盧秋云住南巖,劉古泉、楊善澄住紫霄。又尋展旗峰北陲,卜地結(jié)草蘆,奉高真香火,曰:遇真宮。黃土城卜地立草庵,曰:會仙館。語及弟子周真德,爾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時來,非在子也。至囑!至囑!洪武二十三年(1390),拂袖長往,不知所止。二十四年,太祖皇帝,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有張玄玄可請來。永樂初太宗文皇帝慕其至道,致香書,累遣使臣請之不獲,后十年敕大臣,師之所言,信不虛矣⒂。”

         山志前有進(jìn)《大岳太和山志》表,尾有宣德六年(1431)三月,曰:“欽差太常寺丞任自垣謹(jǐn)上表。”任自垣是鎮(zhèn)江府陽縣人,出家于茅山元符萬寧宮。曾纂修《永樂大典》,又同胡瀠尋訪張三豐,又是纂修明《道藏》經(jīng)的總裁。先為道錄司右玄義,又升為太和山玉虛宮的提點(diǎn),《太宗實(shí)錄》有所記載提點(diǎn)之事。宣德三年(1428)二月十九日為太常寺寺丞。他所寫的張三豐傳,是可以信史,不容懷疑的。而任自垣撰《大岳太和山志》,在楊士奇(1365——1444)編的《文淵閣書目》中,也記載此山志,分為上下卷第一櫥。北京圖書館收藏善本書有“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上下”,與楊士奇記載完全一致。

         6.《禪玄顯教編》

         南郡楊溥(1372——1446)撰《禪玄顯教編》,記有張三豐事數(shù)則:“三豐居寶雞縣,東三里金臺觀,嘗于人家門戶,雖鎖封固,以針剌之即開,故人又號張剌闥云。”又云:“本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九月二十日,自言辭世,留頌而逝,民人楊軌山等置棺殮訖,監(jiān)葬發(fā)視之,三豐復(fù)生,后入蜀見蜀王。…后入武當(dāng),或游襄鄧間,永樂中命胡忠安瀠,馳傳遍索于天下,不限時月,數(shù)年竟無所見,乃為憶仙宮以待之⒃。”

         書中楊溥所記佛道二教人物,有二十二人,大都顯赫于洪武永樂間,明代文獻(xiàn)中都有記載。此書人物中,提到洪熙朝,只有一人。楊溥湖北石首縣人,是建文二年進(jìn)士,洪熙元年七月入內(nèi)閣,直到逝世,晚年官至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曾參與纂修《永樂大典》,又曾修太宗、仁宗、宣宗三朝實(shí)錄任總裁。此書可能最早撰于宣宗時代,最晚也在正統(tǒng)逝世之前。楊溥自屬“南郡”,以別當(dāng)時在西二楊之府第也。

         7.《御賜張三豐銅碑》

         英宗朱祁鎮(zhèn)《御賜張三豐銅碑》,互碑劃為三格,碑首為篆額,中為誥文,下為張三豐像。碑文云:“奉天承運(yùn)皇帝制曰:朕惟仙風(fēng)道骨。得大地之真元,秘典靈文,集陰陽之正氣。顧長生久視之術(shù),成超凡人圣之功。曠世一逢,奇蹤罕見。爾真仙張三豐芳姿穎異,雅思孤高,存想專精,煉修堅定。得仙錄之寶訣,餌金鼎之靈膏,是以名隸丹臺。神游玄圃,去來倏忽,豈但煙霞之棲,隱顯渺茫,實(shí)同造化之妙。茲特贈爾為通微顯化真人,錫之誥命,以示褒崇。于戲!蛻形不老,永惟物外之逍遙,搶道絕倫,蓋動寰中景慕,尚期指要,式惠來英。天順三年(1459)四月十三日。”

         焦閎(1541——1620)編輯《獻(xiàn)微錄》張三豐傳中載有此文,與寶雞金臺觀之碑完全一致。惜金臺觀碑文中有殘損處。陳垣編篡《道家金石略》(而缺“神游玄圃……實(shí)同造化”二十二字。)中亦收此文。在個別字上微有出入,但碑文年代完全一致。(本文引用之文,系于1979年在武當(dāng)元和觀抄錄的。如果有差錯,希望斧正。)康熙四十一年(1702)甘肅《岷州志》亦收錄此碑文,作《成祖贈三豐制》,顯然誤載,又無年月。

         8.《大明一統(tǒng)志?仙釋》

         天順五年(1461),李賢等纂修《大明一統(tǒng)志?仙釋》中,有幾處載有張三豐的事跡。山東青州府有:“張三豐永樂間,隱于青州云門山之陽,修煉洞中,太宗賜號三豐,莫知所終,今青州有張仙洞。”鳳翔府有“張三豐居寶雞縣東三里金臺觀。本朝洪武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自言辭世,留頌而逝。民人楊軌山等置棺驗(yàn)訖,監(jiān)葬發(fā)視之,三豐復(fù)生。后人蜀見蜀王。又入武當(dāng)山,或游襄、鄧間。永樂間遣使尋訪不遇,為宮以待之。”襄陽府有“張三豐,不知何許人?洪武初至太和山修煉,結(jié)庵玉虛宮王樹邊。身長七尺,美髯如戟。經(jīng)書一覽即成誦,寒暑惟一箬笠,日行千里。靜則瞑目旬日,所啖斗升輒盡,或窮谷數(shù)月自若也,應(yīng)顯不測,莫知所在。時稱張仙云。”邛州有“張三豐,洪武末自陜西來鶴鳴山修道,往來于山者半年,后不知蹤跡⒄。”

         永樂十六年(1418)太宗“詔纂修天下郡縣志書”。但是永樂未能完成此書,崩于榆木川。后來曾孫朱祁鈺在景泰七年(1456),陳循等纂修成《寰宇通志》,景泰帝并親撰序文,惜其書無列仙釋科目。其史朱祁鎮(zhèn)復(fù)辟之后,又進(jìn)行一次重纂。英宗在天順二年(1458)八月已卯,“敕諭吏部尚書兼翰林院學(xué)士李賢……太宗皇帝,嘗命儒臣修之,未底于成。景泰間雖已成名,而繁簡失宜,去取未當(dāng)。今命卿等折衷群書,務(wù)臻精要,繼成文祖之初志⒅。”此書在天順五年五月完成,名為《大明一統(tǒng)志》。天順帝親自撰序,大學(xué)士李賢撰進(jìn)書表。

         《大明一統(tǒng)志?仙釋》中,有關(guān)張三豐事跡四則,是由地方志乘而來,確定可靠,可以為信史而無疑。(后三則為天順初刻本,前一則為隆慶前后刻本,在人物中有所續(xù)增,又有承天府記載。)

       還有李賢(1408——1466)撰《古穰集》中,有《寶雞縣懷古》詩,“尚父釣時番石在,張仙游處道宮存⒆”之句。

         9.《張三豐遺跡記》

         寶雞縣金臺觀,有《張三豐遺跡記》一碑,南陽張用浣識,陳倉劉俊篆額,寶雞縣儒學(xué)教諭,羅山張謙書丹,碑文云:“予幼稚時,聞先父均州知州,贈吏部侍郎。公語人曰:真仙陜西寶雞人。大元中于吾河南開封知州,贈吏部侍郎。公語人曰:真仙陜西寶雞人,大元中于吾河南開封府、鹿邑太清宮出家。吾先世開封之柘城縣人,柘城與鹿邑近犬牙,相往吾家,離宮僅十五里,真仙與吾高祖榮相識,常往來于家托為施主,最親密,亦愛重吾父叔廉公勤學(xué)。元末吾父避兵來郟邑,占籍為是邑人。真仙洪武中,亦來邑之西關(guān)玉陽觀,與道士李白云老先生交甚厚,旅寓數(shù)月。時吾方十三,在觀讀書。真仙問曰:“汝誰家子也?吾答曰:故父柘城張叔廉,因避兵徙家于此。真仙曰:我乃張玄玄,昔在柘城時,多擾汝家。……越月真仙北行,吾同白云先生送至邑之北關(guān)外。別后,見真仙之行,足不履地,時人已異之。永樂初太宗文皇帝入正大統(tǒng),遣禮科都給事中胡瀠齋香書,編歷天下名山訪求之。時吾以儒官升詹事府主薄,與公備言少時,曾識真仙之由,公遂薦吾同往尋之,至武當(dāng)均州久之弗遇。公回京復(fù)奏,上乃遣公往,必欲得真仙出而一見,特升吾為均州守。……予時雖幼稚聞斯言常記之,茲適公巡至寶雞,暇乃游真仙舊時修真洞。因成俚語一首跋于后云:一自飛升近百春,陵原仙洞已生塵。煙消丹室空存鼎,花滿桃園不見人。全闕幾回朝望氣,蓬萊何處夜修真。家君出守因相識,久俟云車謁紫寰。大明天順六年(1462)歲次壬午九月吉旦立。”

         一般碑文都用撰者為某某,而此碑用識,不用撰者。因?yàn)閺堄娩侥耸銎涓钢砸病#⒋吮畷r,張用浣官為吏部右侍郎,其祖父張維字叔廉,在洪武時為國子監(jiān)學(xué)正。)張三豐與張家有幾代的交情,來往密切,故其父張朝用(位),受到胡瀠薦舉,得到永樂帝的青瞇,同胡瀠遍歷名山尋訪張真仙。武當(dāng)為均州所轄之地,所以張位陲為均州知州,恭候張真仙降監(jiān),結(jié)果終歸失望,未能完成夙愿。此碑首次提出張三豐籍貫為寶雞人。另張三豐確定是鹿邑太清宮的道士,太清宮是老子降生地,故道教奉為祖庭。金臺觀之碑文保存完好,此碑乃予抄錄。清初汪價撰《中州雜俎》,記載張三豐與李白云張叔廉事。

         10.《貴州圖經(jīng)新志》

         明弘治間,篡修《貴州圖經(jīng)新志》,在平越衛(wèi)中,有張三豐傳,“張仙人,不知何許人?以洪武間來寓高真觀,與指揮張信善,教信以葬地曰:遠(yuǎn)遠(yuǎn)長龍自北來,脈流成右建僧臺。前峰凹處堪為冢,若葬真泉步玉階。已而別信曰:武當(dāng)山再會。信懇留閉之室中,未久寂然,不知所往。后信以功封隆平候,監(jiān)修武當(dāng)宮觀,果再會其人焉。”在寺觀中,有“高真觀,在衛(wèi)城西南福泉山上,洪武二十二年(1389),指揮張信建。”“月山寺在衛(wèi)城南二里,洪武二十一年,指揮戴旺建(20)。”

         從張三豐詩看來,是精于堪輿之學(xué),但并無有納骨于石牛口中之事。后來所有《貴州通志》,都未有葬地詩記載。高真觀是張三豐禮斗處,明陸燦(1494——1551)撰有《禮斗亭碑記》,有云:“昔仙人三豐張先生,棲遁于茲,作亭以禮斗焉。”陸燦在嘉靖朝謫戍都勻驛。

           萬歷二十五年(1597)篡修《貴州通志》,有:“張三豐,不知何許人,洪武間寓高真觀,與指揮張信善。指城南月山寺右地曰:葬此后必封候世祿,張信從之。后果以功封隆平候,奉命修武當(dāng)山,偶遇三豐,接談少頃,忽然不知所往。常自敘曰:幼年慕道,長歲求玄,識至人之奧旨,悟義理之深玄。識取夢中之夢,鉤探玄上之玄。自從見了娘生面,笑指蓬萊在目前。又詩云:少年立志道心堅,跳出樊籠出水蓮。散盡錦云空似洗,一輪明月掛長天(21)。”

         以上二志所載張三豐詩文,前為相地,后為修道經(jīng)過和悟道之語,皆是研究張三豐思想很好的資料,惜《張三豐全集》未曾收錄。二志皆有“洪武間寓高真觀”之語,但無具體年代。平越設(shè)衛(wèi)在洪武十五年(1382)閏二月,而高真觀建于洪武二十二年,可以肯定張三豐來平越乃是建觀前后,最低 限度是張信調(diào)回金陵之前。但是張信何時回金陵,史元記載,只有“惠帝初即位,大臣薦信勇謀,調(diào)北平都司(22)。從此看是建文改元之年。如果張三豐在平越時間解決了,云貴其他各地事跡,也就迎刃而解了。

         以上二志皆云:張三豐“不知何許人”。而《張三豐仙師外傳》和談迂《棗林雜俎》皆為“閩人”,并且“以軍籍戍平越”。清代纂修的《貴州通志》大體上皆沿襲《外傳》之說。也許來自郭子章的《黔記》。可是明代二志乘,并無其說。說明早期地方志乘,較為真實(shí)可靠。關(guān)于張信葬親之事,見后遺事中,此處不贅。

         以上所舉例證,來源于金石、官修輿地、地方志乘等文獻(xiàn)。這些撰者,有的纂修《永樂大典》,有的修過三朝實(shí)錄,有的是纂修《道藏》經(jīng)的總裁,有的奉命遍歷名山尋訪張仙,有的是掌管道教的天師,有的是地方高級的父母官。他們記錄下的文獻(xiàn),完全可以為信史,例證是經(jīng)過篩選的。本文重點(diǎn)以武當(dāng)為主,其次為寶雞金臺觀、四川大邑鶴鳴山、貴州福泉的高真觀。因此四處,對后世影響較大,騷人墨客,懷念張仙,留下許多題詠。還有些正史、文集、筆記以及地方志乘有關(guān)于張三豐的記載,只好割愛了。通過以上文獻(xiàn)資料,已足以證明張三豐在歷史上道道地地確有其人。那些懷疑和否定之說是欠考證的。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elev8corp.com

    相關(guān)熱詞:

    熱門關(guān)鍵詞
    金剛長壽功
    道教資訊 道教醫(yī)學(xué) 武當(dāng)特產(chǎn) 養(yǎng)生知識 武當(dāng)文化 武當(dāng)影像 武當(dāng)旅游 武當(dāng)功夫

    国产黑丝一区二区,成年网站免费入口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高清,日本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rt id="6wcse"></rt>
  • <pre id="6wcse"></pre>
  • <s id="6wcse"></s>
  • <s id="6wcse"></s>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 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 樱桃视频影院在线播放 | 亚洲图片校园春色| avtt天堂网手机资源| 男女疯狂一边摸一边做羞羞视频| 小呦精品导航网站| 八戒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丁香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老司机在线精品| 欧美一级片观看| 国产极品大学生酒店| 久久精品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香蕉久久久久久AV成人| 日本暴力喉深到呕吐hd| 国产乱码免费卡1卡二卡3卡四|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视频二区中文字幕| 成人超污免费网站在线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址| 一级毛片成人免费看免费不卡| 第一福利官方导航大全| 天堂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网站免费看| 69影院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激情无套 | 日本边吃奶边摸边做在线视频| 国产一级特黄在线播放| 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视频|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 老鸭窝在线播放| 好湿好大硬得深一点动态图| 亚洲色国产欧美日韩| 182tv在线观看国产路线一| 日韩大片免费看| 同人本里番h本子全彩本子| eeuss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