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事養生箴言(十六)
欄目分類:道醫概論 發布日期:2017-10-13 瀏覽次數:次
6.結婚年齡
箴言:三十而娶,二十而嫁,見于《周官①》、《曲禮、內則》②諸文,如出一口。然如此必男婦相差十年,始可為夫婦矣。王子邕《家語③》載魯哀公問于孔子曰:“《禮》,男必三十而有室,女必二十而有夫也,豈不晚哉?”孔子曰: “夫《禮》言其極也,不是過也。男子二十而冠,有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許嫁,有適人之道;于此以往,則為昏矣。”說便圓通。(《大載記》④云:“男十六然后其施行,女十四然后其化成,合于三小節⑤也”。中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合于五中節⑥也。太古男五十而室,女三十而嫁備于三五,合于八十⑦也。”按此分太古、中古,然則男十六,女十四施行化成者,下古也……)。要之,陽道舒,陰道促,陽倡陰和,男行女隨。夫必長于婦,婦必少于夫。否則,齊年亦甚佳也。婦長于夫,不免太乖⑧社制。(清·于《花燭閑談》)
注釋:
①《周官》:即儒家經典之一的《周禮》,為記載周朝社會、政治制度的重要典籍。
②《曲禮》:為《禮記》的篇名。“曲”有委曲周到含義。記述有春秋前后貴族飲食、起居、婚喪等各項禮制細節。
③《家語》:即王肅所注的《孔子家語》。
④《大戴記》:亦稱《大戴禮》、《大戴禮記》漢載聰刪中書二百四篇為八十五篇即為《大戴禮》。
⑤三小節:指細小的、無關大體的事。此指男十六,女十四,合為卅歲,雖年齡嫌小,但還無傷大雅。
⑥五中節:無過無不及之謂。此言男三十,女二十,合為五十之婚齡法度。
⑦備于三五,合于八十:此言男五十歲,女三十歲始婚,雖成長完備,然年齡合為八十,則似太過。
⑧乖:不順,不與和諧。
語譯:男子三十娶妻,女子二十出嫁,這在《周禮》和《禮記》中多有如出一轍的記述。如這樣辦,那男女必需相差十歲始可成為夫婦。王肅所注的《孔子家語》中,記述有魯哀公問孔子的話說:《禮記》中所提的,男子必須卅歲才能娶妻,女子必需廿歲才能嫁人,這是不是太遲了一點呢?孔子回答說:《禮記》規定的男女嫁娶年齡,是其上限,并不為過。男子廿歲始成熟,可為人父;女十五成年出嫁,可作人妻。從這組年齡開始就到了可結婚的階段。故《禮記》的說法,經過孔子的解釋就顯得園通了。《大戴記》書中說過:當今(漢代)之人,男子十六即可成年施精,女子十四歲就已以發育成熟。男女相加卅歲,初步合格結婚。中古時的男子卅娶妻,女子廿歲出嫁,加起來合五十歲,此時結婚正好。太古時代,男子五十而娶,女子卅始嫁,相加合為八十歲。總之,應明嘹,男子發育成熟的年歲較舒長,女子則相對而言較短促。故一般說來,應夫唱婦隨,男女和合。從結婚年齡看,男方宜大于女方,女方宜小于男方或者夫婦同年也好。如妻子年齡大于丈夫,則似乎不太合乎禮制。
評述:前文已述有關于婚齡的古代探索,與本文提出的男三十、女二十的看法基本一致,與現代所提倡的,男28歲,女22歲為結婚適當年齡的見解頗相近似。此足證,兩千多年前《禮記》有關見解之卓越。但文中有三點是值得商榷的。 (一)漢人男十六、女十四即言婚嫁,為時應嫌太早。正如前文轉述古人的評議,男雖二八,女雖二七而天癸至,地道通,但因體質尚未完實,此時婚嫁常有傷未實之體,故不宜為法。 (二)男五十而室,女三十而嫁。據所了解的古代資料,此似既不符合太古人的生活規律和習性 ((1)是太古人的壽命多較短促,很少有活到40~50歲者。人已衰老時才婚娶,與情理相悖。(2)是即使太古人與現時人一樣能活到七、八十歲,然而五十才言婚娶,也是太遲了些。(3)太古人有的多處于亂婚狀態,應很少能遲至男五十、女三十才初有性生活的)。 (三)本文強調婚齡“夫必長于婦,婦必小于夫”,齊年亦佳。婦長于夫則有乖禮制,此應只是就一般情況而言。男女婚配時,亦可根據雙方的體質和情愛的具體情況,有時在年歲上女亦可略長于男,并非有乖禮教。古今此類事例并不少見。
在唐代有本《寒山子詩集·無題》詩云:“柳郎八十二,蘭嫂一十八,夫妻共百年,相連情狡猾,弄璋字烏彪,擲瓦名掐蚋,屢見枯楊荑,常遭青女殺”。此詩大意是說,柳郎八十二歲,與十八歲的蘭嫂結婚,二人年齡相加為一百歲,感情倒也豐富多采,并曾生男育女,但老夫少妻生育的后代,卻常如枯楊新生的嫩芽一樣,是難抵御霜雪的侵襲而多夭折的。此詩很明顯,是譏諷夫妻婚齡相差太大,或老夫少妻,或老妻少夫,其所生子女多難長壽。這主要是父母中一方氣血已衰所致。聊錄以供參考。
7.遠色戒色
箴言:惟人之生,與天地參。坤道成女,乾道成男。配為夫婦,生育攸①寄。血氣方剛,惟其時矣。成之以時,接之以時。父子之親,其要在茲②。眷③彼昧者,徇④情恣欲。惟恐不及,濟以燥毒。氣陽血陰,人身之神。陰平陽秘,我體長春。血氣幾何,而不自惜。我之所生,翻為我賊。女之耽⑤兮,其欲實多。閨房之肅,門庭之和。士之耽兮,其家自廢。既傷厥德,此身亦瘁⑥。遠彼帷薄⑦,放心⑧乃收。飲食甘美,身安病瘳⑨。 (元·朱震亨《格致余論》)
注釋:
①攸:音you。通“所”。
②茲:通“此”。
③眷:眷顧,關懷。
④徇:音xun。通“殉”,以身從物。
⑤耽:音dan。沈溺,十分愛好。
⑥瘁:音cui。憔悴,困乏,勞累。
⑦帷薄:帷即幔,薄即簾。古人用來障隔房室內外的遮掩物。此處喻為夫婦閨房私事。
⑧放心:放縱之心。
⑨瘳:音cou。病體痊愈。
語譯:人生活于天地間,也受著天地自然界事物的影響。依照自然的法則,陰血偏盛成女,陽精偏盛成男,男女結為夫婦,則可生兒育女。當體質健壯、血氣方剛之年,各方面已趨成熟,則婚嫁性事才正是時候。父母子女親密之情,貴要也在此一方面。但有的不了解這些道理的人,常縱情性欲以損其身,有的惟恐性能力不夠,還以燥毒的藥物為補而反得其害。人的陰陽氣血是身體的元神所系,只有經常做到陰陽平和、氣血充盛,始可能使青春久駐。血氣是寶貴的,應加愛惜。不要把生養我們的東西,反因縱欲而被我們傷損了。婦女沉溺于色欲,其欲念將過多,夫婦間能相敬如賓,家庭才能和睦。男子如沉溺于色欲,則家庭自將毀滅。既有損自己的德行,身體也必憔悴多病。只有疏遠閨房縱欲之樂,收斂性欲,再加上適當的飲食營養,才可使身體安健,疾病不生。
評述:朱丹溪這篇勸誡色欲的箴言是合乎科學的。他強調男女必須在成年后體質健壯時才能結婚生育,需經常保持陰陽氣血平調而充盛,切忌縱欲恣性,否則,既損身又毀家。本文從生物學和社會學的角度,提出對縱欲的勸誡是有遠見的。其所建議的遠房帷、收放心、美飲食等綜合防治對策,也是很中肯的。其實效自遠比某些人所單僅提出的遠房帷要強得多。
箴言:高子曰:色欲知戒者,延年之效有十:
陰陽好合①,接御有度②,可以延年。
入房有術,對景能忘③,可以延年。
澄思力學,毋溺少艾④,可以延年。
妖艷莫貪,市妝⑤莫近,可以延年。
惜精如金,惜身如寶,可以延年。
勤服藥物,補益下元,可以延年。
外色⑥莫貪,自心莫亂,可以延年。
勿作妄想,勿敗夢交⑦,可以延年。
少不貪歡,老能知戒,可以延年。
避色如仇,對欲知禁,可以延年。
(明·高謙《遵生八箋》)
注釋:
①好合:喻夫妻之配合和好。《詩經、小雅》有“妻子好合,如鼓琴瑟”之句。
②接御有度:接御指男女的性事交接。有度即有一定法則和限度(主指勿縱欲施泄)。
③對景能忘:“景”在此喻指女色,“能忘”即不起非份的欲念。
④少艾:即年少漂亮的女人。《孟子·萬章上》有“知好色,慕少艾”之句。
⑤市妝:喻妓女在鬧市的嬌妝粉黛。
⑥外色:指婚外的美女或色情。
⑦夢交:夢與異性交接,多由日有所思,積想所致。久病此疾多可損身。
語譯:高謙認為:如果能做到不觸犯下述十點的人,就能延年益壽。夫妻和好,性事有法度;性事有技巧,不貪女色;清心勤學,不沉溺于美女;不貪愛妖艷女人,不狎妓女;珍惜元精,愛護身體如護財寶;常服藥物,補益腎氣;不作婚外戀,不亂我清心;不事非份之想,警惕夢交之害;年輕不縱欲,年老能戒色;視美色如仇敵,對情欲能自禁。做好這些多可益壽延年。
評述:這篇“色戒”,主要是從戒無度、戒縱欲、戒好色、戒貪歡、戒夢交、戒嫖娼、戒頻泄等著眼。謂能做到這些,多可卻病延年,其勸戒的用心亦良苦,語云“戒之在色”即其主旨。
箴言:九女①傳《禮經》②,遂開漁色竇③。廣嗣④只空言,召災仍⑤保壽。何必喬知之⑥,方踵石崇⑦后。正恐閨門中,亂群同鳥獸。(清·金牲《靜廉齋詩集》)。
注釋:
①九女:即指皇宮內的九種妃嬪。
②《禮經》:即《周禮》。
③漁色竇:漁色即獵取美色。竇即門路。
④廣嗣:繁育后代,使子嗣廣多。
⑤仍:此處作“何”字解。
⑥喬:指石喬,晉石苞之子。穢亂好女色。與弟石崇同習淫色,并同被殺害。
⑦石崇:石喬之弟,巨富,好女色。后因美妾之爭而遭殺害。
語譯:因為《禮記》中規定,帝王能廣娶三宮、九嬪、八十一御妻等的制度,這就為封建豪富獵取美女大開方便之門。這制度所謂的能廣育子嗣,只是一個幌子和空話,實際上卻每因女色之爭而多招災促壽之弊。如石喬、石崇兩兄弟仗有權勢和財富,廣收美色,結果卻因此而遭殺身之害。類此結局,何止二石,其他廣有美女的豪富之家,不也經常發生如禽獸般亂倫的丑事嗎!
評述:此雖為訓誡家人之詩,亦實為戒色之作。
8.房中補益損人多
箴言:《易·兌》取象于少女,兌,說①也,遇少男;艮②為咸,咸,無心之感也。艮,止也,房中之法有艮止之義焉。若艮而不止,徒有戕③賊,何補益之有!
竊詳《千金》之意,彼壯年貪縱者,水之體非向日之靜也,故著房中之法為補益之助,此可用于質壯心靜、遇敵④不動之人也。茍無圣賢之心,神仙之骨,不易為也。女法水,男法火,水能制火。一樂于與,一樂于取,此自然之理也。若以房中為補,殺人多矣。(元·朱震亨《格致余論》)
注釋:
①說:古通“悅”,即喜愛之意。
②艮:音gen,《易經》六十四卦之一。
③戕:音qiang。殘害,殘殺。
④敵:此處指性行為時的對方。
語澤:《周易》的兌卦,是少女的取象比類,兌,就是表示少女遇到少男時的喜悅心情。艮也為六十四卦之一,與“咸”基本相同,都象征發乎自然的無心的感動。艮卦有適可而止的含義,示意夫婦間的性事也宜節制、運用適當。若縱欲房事,則只會傷損身體,又何能有所補益呢!
我揣測《千金方》的意思是,那年輕力壯的貪色縱欲者,腎水已不如往日的平靜充盛,故須借助房中術來補益。這只能用于體健壯且能清心靜意、遇美色而不動欲念的人。若無圣賢的心境,神仙的體魄,是不容易做到的。女性如水,男性如火,水能克火。一方 (指男方)樂于施予,一方(指女方)樂于獲取,這是自然界事物的法則。如果以為房中術可補益身體,這將誤殺不少人。
評述:古代房中術,原為養生保健而作,其主流是健康的。到后世乃衍生房中采戰補益說教,致使正統的房中術蒙上誨淫異端的污點,殊為可惜可嘆。但此一邪說終不能抹煞房中術的養生、防病、延年、優生等閃光的學術思想。正如水能浮舟,亦可覆舟的辨證法一樣,房中術如能沿著保健養生、卻病延年的方向發展,則無疑是大有利于人類的健康和社會的進步的。至于少數人所倡導的采戰補益術,肯定是會被歷中所拋棄的。《格致余論》的觀點就雄辯地證明了這一論斷。
箴言:世傳三峰①采戰之術②,托黃帝、元、素③之名,以為容成公、彭祖之所以獲高壽者,皆此術。士大夫惑之,多有以此喪其軀,可哀也已。葛洪喻之為木盆盛湯,外苞蓄火,或以舔刀刃之蜜,探虎穴之子,豈不險哉!
唐相國夏侯孜④得彭祖術⑤,悅一娼妓,不能奉承,以致尾閭之泄⑥致卒。予外祖閭邱公為大理評事時,得此術,兩臉如桃,年過七十,竟為此術所害,與夏侯孜無異。丹家以為桶底脫蓋,中年精力健,能吸縮閉固;晚年精力衰,不能吸縮閉固,是以一夕而傾倒殆⑦盡。(俞琰《席上腐談》)。
注釋:
①三峰:此宋道士張三峰,倡始道教和房中采戰術。
②采戰之術:即房中采陰補陽之術,相傳為北宋張三峰夜夢神授而創,能于房事時一以御百女,害人無數。
③元、素:即玄女、素女,相傳為古代有名的房中家。
④夏侯孜:唐人,官至同平章事,久習房中術,老年時卻死于此術(采戰術)。
⑤彭祖術:相傳彭祖壽高八百歲,是因其掌握了房中術之故。
⑥尾閭之泄,房中術有當性事將有快感而欲射精前,急以手按壓尾閭穴(相當于會陰穴)可抑精不射。
⑦殆:音dai,幾乎。
語譯:相傳北宋道士張三峰習房中采戰術,并托黃帝、玄女、素女的名義傳人,認為古代房中家容成公、彭祖都因此術而享高壽。當時為官的人多為此說所迷惑以致不少因而喪生的,這真是可哀可惜之事。東晉名家葛洪將這事比之為用水盆裝湯,外用火煮,或象用舌頭去舔利刃上的蜜,到虎洞中去捉虎子,這都是很危險的事。
唐代的宰相夏侯孜曾學習了房中采戰術,當他與一娼妓交合時,因年老體衰以致無法抑精液外泄而暴死。作者的外祖父任官時也習得采戰術,臉色如桃花樣紅潤,年逾七十后也和夏侯孜一樣為此術所害。煉丹家認為,這好象水桶脫了底蓋一樣。中年人精力健壯,能夠做到將要射精時,通過氣功導引而使之縮斂,閉精不泄;但當年老體衰時,就難能做到這點,故精氣一次就幾乎泄盡了。
評述:此二文告誡,誤用房中采戰術可害人殺人的事例,堪供縱欲行房者的當頭棒喝。
9.房事有節
箴言:男女媾精……人之大欲,亦莫切于此。嗜而不知禁,則侵克年齡,蠶食精魄,然弗覺,而元神真氣去矣,豈不可哀!惟知道之士,禁其嗜縱,不至杜絕,雖美色在前,不過悅目暢志而已。決不肯恣其情欲,以伐性命。
或問搶樸子曰:“傷生者豈非色欲之間乎?抱樸子曰然”。長生之要,具在房中,上士知之,可以延年卻病;其次不以自伐;下愚縱欲損壽。而是以于此,恒有節度。二十以前二日復①,二十以后三日復,三十以后十日復,四十以后一月復,五十以后三月復,六十以后七月復。又六十閉戶。故時加撙節②,保惜真元③,以為一身之主命;不然,須勤于吐納、導引、服餌之術,而根本不固,亦終無益。(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
注釋:
①復:康復,復原。
②撙節:撙音zun,抑制。孫希旦《禮記集解》謂“有所抑而不敢肆,謂之撙;有所制而不敢過,謂之節”。
③真元:指元氣真神,以喻神氣為生命之根本。
語譯:對于男女間的性行為,如過于嗜愛而不知禁抑,則可侵損年歲、耗傷形體,于不知不覺中,使人體寶貴的精、氣、神衰減。這是很可悲哀的事。只有了解這一利弊關系的人,才能抑制縱情的嗜欲,但也不致完全沒有性活動,只不過對眼前的美色,看作是悅目稱心、舒暢情志而已,決不會縱情恣欲,濫交頻施以傷損生命。
有人問抱樸子:“耗傷生命的人,是否都是由于嗜美色、縱情欲呢?”抱樸子回答說:“是這樣的。欲求延年益壽,關鍵在于房事的掌握。聰明人能知而照做,多可以防病延年;稍次的人也知要不以此傷損自己;最愚蠢的人才會縱情恣欲自損年壽。故要延年益壽,應經常節制情欲。一般說來,廿歲以前,性事后二日才能康復;廿歲以后,三日才能復原;三十歲后十日康復;四十歲后一月康復;五十歲后三個月康復;六十歲以后七個月復原;有的主張六十歲后不再有性事泄精。故要固護生命,須愛惜真神元氣,這就宜時刻注意節制房事。否則,雖你經常做氣功導引,服補藥,但因你此時的真元根本已不牢固,故最終還是沒有效益的。
評述:性行為在夫妻間是難免的,但卻要注意節制,不可放縱,旦旦而伐之。故此節房中節度之論,是有其現實意義的。如不遵此行事,則盡管吃補藥、練氣功、行導引,因其根本已虧,故終歸勞而無益。
古代帝王公侯有高壽者不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與其毫無節制的性生活有關。明代成書的《男女紳言》中有云:“人主唯漢武帝七十余歲,梁武帝、宋高宗八十余歲。漢武嘗言:服藥節食可少病。梁武敕賀琛曰:朕絕房室三十余年,不與女人同室而寢,亦三十余年,此壽之道,不系(注:干系)其好仙佛也。高宗之壽亦由稟厚而寡欲爾。清代皇帝中,高壽者只康熙、乾隆可數,亦與寡欲、遠房帷有關。錄此聊供參考。
箴言:彭祖曰:美色妖麗,嬌姿盈房,以致虛損之禍,知此可以長生。.
《陰符經》云:淫聲美色,破骨之斧鋸也。世之人若不能秉①靈燭以照迷津②,伏慧劍以割愛欲,則流浪生死之海,害生于恩也。
書曰:恣意極③精不知惜,虛損身也。譬枯朽之木,遇風則折,將潰之岸,值水先頹④。茍能愛惜節情,亦長壽也。(明·龔廷賢《壽世保元》)
注釋:
①秉:秉承,手持。
②迷津:迷失方向的要津。
③極:耗竭,窮盡。
④頹:音tui。倒潰、崩塌
語譯:高壽的彭祖在談他養生的經驗時說:身邊美女多、嬌妻艷妾多,常可引起身體虛損和禍害。如果知道這點,就可以延年益壽。
《陰符經》書中說:經常耳聽淫蕩的聲音,目視嬌笑的女色,這就有如被斧頭、鋼鋸每日砍伐身骨,世上的人若不能秉藉聰靈的燭光以照亮易于迷航的行程,用智慧的寶劍斬斷性愛縱欲的糾纏,則有如在情海愛河中沉浮,最終被美色和恩愛所殘害。
《壽世保元》書中還說:縱欲、耗損精氣而不知愛惜,可使身體受損而虛虧,這好象干枯腐朽的樹木,風一吹就被折斷;已將崩潰的堤岸遇上漲水就會先自決塌破口一樣。如果能夠做到珍惜身體、節制性欲情愛,則多可延年益壽。
評述:古語說:“蛾眉皓齒,伐性之斤”(嬌美的女色,常是傷損性命的斧鋸),此語可為本節三文的概括。其主旨是在勸告世人要牢記,恣性縱欲是自傷身體性命的要害。
箴言:文君①姣好②,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十七而寡,為人放誕③風流,故悅長卿④之才而越禮焉。長卿素有消渴⑤疾,及還成都,悅文君之色,遂以發痼疾。乃作《美人賦》,欲以自刺⑥,而終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 (漢·劉歆《西京雜記》)
注釋:
①文君:西漢卓文君,四川臨邛人,色美,善鼓琴。喪夫后與司馬相如相戀私奔,曾當壚賣酒。
②姣好:姣音jiao。美好形貌。
③放誕:不守規矩,放縱形骸。
④長卿:司馬相如,字長卿,西漢詞賦家,富于文采。
⑤消渴:中醫病名,有上、中、下三消之分,因有消瘦、口渴、善饑、尿多而得名。
⑥自刺:自諷、自責。
語譯:西漢卓文君容顏姣美,眉毛似望遠處山巒的青黛,臉色紅艷如出水芙蓉,肌膚柔滑如羊脂白玉。十七歲喪夫守寡,為人放縱不羈,風流倜儻。因愛司馬相如的文才而不顧禮教約束隨他私奔同居。司馬相如原有消渴之病,自兩人私奔后,因喜愛文君的美色,縱欲尋歡,乃至舊病復發。此時,司馬雖曾作《美人賦》以自諷自責,但仍不能見色有所克制,終于加重了消渴病而過早地死去。
評述:風流才子配紅粉佳人,堪稱神仙眷屬,如能節欲保身,未嘗不可長命。惜司馬以消渴之疾而旦旦伐之,自促其死,實為可惜。此事也可給人教訓,對美色賞心悅目而已,不可貪戀縱欲。不然,如司馬雖有《美人賦》的自嘲和懺悔,卻終不能不死于石榴裙下,這也是可悲的。據《元中》載,阿沙不花曾諫元武宗說:“……惟曲蘗是沉,姬嬪是好,是猶兩斧伐孤樹,未有不顛仆者也。”聞諫后武宗雖暫有醒悟,然終不能自拔。次年病死,年僅三十歲。
10.欲不可縱
箴言:……全元起曰:“樂色不節則精耗,輕用不止則精散。圣人愛精重施,髓滿骨堅”。
《元氣論》曰:“嗜欲之性,固無窮也,以有極之性命,逐無涯之嗜欲,亦自斃之甚矣”。
書云:“聲色功蕩于中,情愛牽纏,必有念,動有著,晝想夜夢,馳逐于無涯之欲,百靈①疲役而消散,宅舍無寶而傾頹”。
書云:“欲多則損精。人可保命者,可惜者身,可重者精。……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隨生,死亡墜至”。(李鵬飛《三元延壽參贊書》)
注釋:
①百靈:百神,此處喻有百倍的神氣和精力。
語譯:宋代名醫全元起說:對娛樂美色不節制,則可使精氣損耗;輕易地縱情恣欲不知抑止,則可使精氣離散。聰明人能愛惜精液,不輕易施泄,故能使血髓充盛、身骨堅壯。
《元氣論》中說:“嗜欲和性愛是無窮盡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窮的嗜欲,這就只能只取殞亡。”
《三元延壽參贊》這本書說:“一個人如沉溺于淫聲美色之中,為情欲性愛所糾纏,每日想的和干的都是這些事,白天想它、夜晚夢它,使自己在無窮盡的嗜欲中追逐和消沉,精神因疲憊不堪而耗散,身體也因無精氣支撐而衰落。”
此書還說:“嗜欲太多則損耗精氣,人應該愛惜和固護自己的生命、身體的精氣。……如經常使自己的精氣、神氣不斷耗散,就容易得病或因病重而夭亡。”
評述:這幾節都說明了一個主題:欲不可縱,故極力反對縱欲,即使有嗜欲亦當節制。
箴言:上陽子①曰:惟淫欲為諸業②之首。……長春真人對君③,以欲為第一戒。《太微靈書》以欲為十敗之首。……但能真實絕欲,余皆易事耳。世于絕欲為甚難者,皆愚癡之見。初學之士,試于無人之境,獨行獨臥,仍戒飲酒;日則以丹經常玩④,夜則以清靜存心,眼前既無境亂,一切妄念悉除。稍有魔障,愈堅其心。外則不令饑渴,內則常加滋補。如此半年一載,待其精氣內固,自不思欲。若俗念未除,是精尚不全,更當固之。《丹經》云:“精全者,不思欲”。(明、龍遵敘《男女紳言》)
注釋:
①上陽子:元代人陳致虛,字“觀吾”,號上陽子。年壯學道,研究煉養術,多著述。
②業:佛教術語,指身、口、意三類活動,有表現于外的,有潛在于內的;有善與不善的之分。佛教認為“業”產生后不自消除,但可引起善惡報應。
③長春真人對君:元代道教首領之一丘處機,自號長春子,故名長春真人。君指元太祖成吉思汗。因太祖問長春子“長生久視之道”,長春子對答說:以清心寡欲為要。
④丹經常玩:丹經原指煉內丹之經,此處泛指養生諸書。“玩”有研讀,欣賞之意。
語譯:觀吾道長曾說:性欲淫念是各種邪惡念頭和行為的首犯。邱處機道長答復元太祖問長生之道時也認為,第一是要力戒淫欲。佛教也把邪淫身業作為十惡之首。養生之道實際上并不深奧,只要能真正做到不縱欲而能寡欲,則其他的注意事項也就容易辦理了。有的人認為絕欲或寡欲很難做到,這是蠢人的認識。開始實行節欲的人,可單獨生活起居,白天研讀養生書籍,夜則清心靜意,眼前既無周圍事物的干擾,自然可消除一切非份之想。遇到困難或阻力時,更應堅定信心,排除雜念。每日生活恬靜,無饑無渴,并能適當滋養。經過如此的調養約一年左右,人的精氣就能充實閉固,心神也能安定而無縱欲之念了。如果仍有非份之想,則當是精氣尚未完全充實,此宜更予閉固精氣。《丹經》書中說:“精氣充沛全實的人,斷無非份的欲念。”
評述:此雖主為佛家、道家養性修身的說教,實也是欲不可縱的告誡。
箴言:二八佳人①體似酥,腰間②仗劍斬凡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里教君骨髓枯。(唐·呂洞賓《全唐詩、警世》)
勸世人,休戀色,戀色貪淫有何益?一神③既去百神離,百神④去后人不知。(呂洞賓《呂帝詩集》)
注釋:
①二八佳人:十六歲的美女。此處泛指妙齡婦女。
②腰間:腰胯之物,喻指房事縱欲。
③一神:指人的精氣。
④百神:指人體各臟腑組織的精華。
語譯:妙齡女子嬌軀美艷酥潤,縱欲房事則如揮劍斬人一樣可傷損男人的身體。雖然不見人頭落地,但卻在不知不覺中使人髓骨枯渴氣血衰微。
奉勸世間的人不要貪戀美色,縱淫貪色又有何益處呢?精氣耗損可導致臟腑氣血離散。這種情況常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故須注意。
評述:前一首《警世》詩形象地告誡人們貪色縱淫常可暗中耗損精氣,虛衰形體,故世人不可不戒色戒縱欲。后一首相傳為呂洞賓所作的《可惜歌》(本文系節錄)明顯突出了“戀色貪淫有何益”的主題。關鍵是淫色常可在不知不覺中摧損人體精、氣、神三寶。故這一“天機”是值得鑒戒的。
11.欲不可強
箴言:《素問》曰:“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注云:“強力人房也。強力人房則精耗,精耗則腎傷,腎傷則髓氣內枯,腰痛不能俯仰”。
《黃庭經》云:“急守精室勿妄泄,閉而寶之可長活”。
書云:“陰痿不能快欲,強服丹石以助陽,腎水枯竭,心火如焚,五臟干燥,消渴立至①”。
書云:“強勉②房勞者成精極,體瘦(九王)羸③,驚悸夢泄,遺瀝便濁,陰痿、小腹里急,面黑耳聾。(李鵬飛《三元延壽參贊書》)”。
注釋:
①消渴立至:書中原注有“少水不能滅盛火,或為瘡瘍”之句。故強快傷陰易致消渴。
②強:書中原注有真人曰:“養性之道,莫強所不能甚爾”。抱樸子曰“才不逮,強思之;力不勝,強舉之;傷也甚矣”。“強”之一字,真戕生伐壽之本。夫飲食所以養生者也,然使醉而強酒,飽而強食,未有不疾以害其身,況欲乎?欲而強,元精去,元神離,元氣散,戒之!”
③(九王)羸:骨骼彎曲之證。羸即虛弱。此詞喻殘弱虛瘦。
語譯:《內經·素問》中說:強行房事泄精,可耗傷腎氣,骨骼損壞。有人注解說:體力不支而勉強房事,可使精液耗損,久之腎氣虧虛,腎傷則骨髓枯涸,腰痛難伸直彎曲。
《黃庭經》說:須緊守精室,不可妄加施泄,如寶貝一樣固護內蓄精氣,則人可長壽。
《三元延壽參贊》書說:因陽痿不能享受性事的快感時,有的靠服丹石之藥強行壯陽,以致腎陰枯竭、心腎不交而心火熾盛,使五臟津液干枯,常可因此很快患上消渴病證。
此書還說:強行性事而致勞累的人,精液耗竭、形體瘦弱、心悸易驚、夢中瀉精,小便混濁、尿有余瀝、陽痿難舉、少腹拘急脹痛,面色發黑、耳聾失聰。
評述:夫妻享受房事快感,本屬自然之事,但如形體不支或心緒不寧時而強行交接,圖逞一時之快,卻貽無窮病患,故欲不可強。有人以藥石壯陽以助交合,則更有傷腎精,此應為強欲縱欲者戒。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
上一篇:飲食養生箴言(一)
下一篇:房事養生箴言(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