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膈第六十八
欄目分類:道醫概論 發布日期:2017-10-04 瀏覽次數:次
黃帝曰:氣為上膈者;食飲入而還出,余已知之矣。蟲為下膈,下膈者,食晬時乃出,余未得其意,愿卒聞之。岐伯曰:喜怒不適,食飲不節,寒溫不時,則寒汁流于腸中,流于腸中則蟲寒,蟲寒則積聚,守于下管,則腸胃充郭,衛氣不營,邪氣居之。人食則蟲上食,蟲上食則下管虛,下管虛則邪氣勝之,積聚以留,留則癰成,癰成則下管約。其癰在管內者,即而痛深;其癰在外者,則癰外而痛浮,癰上皮熱。
黃帝曰:刺之奈何?岐伯曰:微按其癰,視氣所行,先淺刺其傍,稍內益深,還而刺之,毋過三行,察其沉浮,以為深淺。已刺必熨,令熱入中,日使熱內,邪氣益衰,大癰乃潰。伍以參禁,以除其內,恬憺無為,乃能行氣,后以咸苦,化谷乃下矣。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