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河北醫學史上的名家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9-05 瀏覽次數:次
金滅遼,繼而滅北宋,統一了中國北方,以遼南京為中都。元明清三朝均建都北京,河北的大部分區域劃為“腹里”和“直隸”,成為京師外圍,畿輔重地。
縱觀幾千年的中國發展史,河北往往是部族戰爭的戰場。、炎帝、蚩尤三大原始部落在河北戰爭匯合;南北朝時期北方的少數民族前赴后繼進入河北大地,他們相互之間與中原各民族之間不斷進行爭權斗爭;宋、金、元時期,河北又成為南北交戰的主戰場;滿清入關,河北作為畿輔之地是滿清部族的重點安置地。頻繁的戰爭帶給人民巨大的創傷,但另一方面也促進了民族間的融合與交流。從原始社會末期開始,民族融合的潮流在河北大地就不曾停止過,這種融合不僅促進了各民族間的經濟交流,使得各民族間互通有無,取長補短,更為重要的是它促成了河北人民性格中寬廣的胸懷,對不同的事物有著極大的包容性,這一點在促進河北各方面發展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河北的特征之一是變革創新,這一特點的影響滲透到醫學發展中,使得河北醫家在繼承前人己有成就的基礎上對祖國醫學多有所創見。
戰國時期河北著名醫家扁鵲,可以說是祖國醫學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創新醫家。他是四診的奠基人,藏象學的首創者,辨證論治和綜合療法的實踐先驅,外科及麻醉術的鼻祖,醫術傳授方法的創新者。除此之外扁鵲還是反對巫術提倡科學治療疾病先行者。扁鵲對祖國醫學從基礎理論、診斷到臨床實踐及醫德醫風各方面都有所創新,為后世醫學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司馬遷對扁鵲在中國醫學上取得的卓越成就作過高度評價,他說:“扁鵲言醫,守數精明,為方者宗,后世循序,弗能易也。”扁鵲對學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我認為扁鵲對學的貢獻,更重要的在于其創新精神對后世的深遠影響。
劉完素:
金元時期河北醫家的理論創新更是將祖國醫學的發展推上了一個高峰。醫學理論創新的開拓者劉完素是寒涼派的創始者,他在闡發《》理論的基礎上,有所創見,對祖國醫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發揮了《》的“亢害承制”之說,用以認識和說明病理現象的本質與標象的內在聯系;將臟腑病機與五運六氣學說結合起來,創造性地以五運六氣作為疾病的分類綱領,既有較強的系統性,又便于臨床掌握;特別是將運氣學說與病機十九條結合起來,發展了《》對火熱病證的認識,提出了后人所說的“六氣皆能化火說”及“五志過極皆為熱甚”的觀點,并認為陽氣佛郁是產生多種火熱病的關鍵。對于火熱病的治療,或解表,或攻里,或瀉熱,或養陰,總以寒涼藥為主。其理論聯系實際,獨創一家之言,不僅突破了魏晉之后墨守仲景成規的保守風氣,而且引導了金元時期諸大家的學術爭鳴,同時為明清時代研究與治療溫熱病開辟了新的途徑。
劉完素闡發火熱論,好用寒涼,但并不是片面機械的主火論者,而是強調辨證施治,全面繼承和發展祖國醫學理論的臨床大家。他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對《黃帝》中的病證分別據證處方,成為發揮《黃帝》雜病證治的開山者。其對雜病辨治,不拘一格,寒熱溫涼攻補之法,各選其宜,所創諸方,亦多為后世取法,為雜病學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