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金庸武俠世界里的四大名醫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9-05 瀏覽次數:次
從醫道而言,“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中塑造描寫的醫者就不下十數位。今僅從中擇選出“四大名醫”一一論述,博諸君會心一笑可也!
一、 妙術神針馬丹陽
記得筆者少年時隨家父初習岐黃,家父曾授予《馬丹陽星十二穴主治雜病歌》,其時尚不知馬丹陽為何許人也,只是將“三里膝眼下,三寸兩筋間,能消心腹痛,善治胃中寒”溜得精熟。及長,讀金庸先生《射雕英雄傳》,見有丹陽子馬鈺,方知此丹陽亦彼丹陽也。
據史書記載,馬丹陽,名鈺,道號丹陽子,南宋末年人。他與長真子譚處端,長生子劉處玄,長春子丘處機、玉陽子王處一、廣靈子郝大通、清靜散人孫不二七人俱學道子終南山全真教創教祖師重陽真人門下,列全真七子之首,并于王重陽仙逝后,執掌全真教為掌教大師兄多年,后又獨自開山立派,創全真教七大分支之一---遇仙派。
顧名思義,“遇仙派”的內涵就是指通過道法的修煉使自己“羽化而飛升”,到達神仙的境界。而道家修煉的法門,不外乎服藥、煉丹、針灸、吐納,馬鈺在長期的醫療實踐和研究中,發現三里、內庭、曲池、合谷等十二個穴位的獨特治療作用,并歸納總結出《天星十二穴主治雜病歌》,也就信然誠然了。
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馬鈺是一個敦厚誠真、淡泊清凈的俠士及醫者。除了早期追隨先師王重陽奔走抗金外,他因不愿參與江湖紛爭,追逐俗世虛名,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隱居在終南山重陽宮中閉關修煉,探究武學源流,參悟醫道玄理,從不多在江湖上走動。而神雕大俠郭靖最終能武功蓋世,名滿天下,卻得益于與他的一段奇緣。當時郭靖年少,資質魯笨,木訥心實,他的師父江南七怪更是稀松平常,教導無方,以致郭靖武功難得精進。正一籌莫展,痛苦彷徨之際,馬鈺剛好從漠北路過,見郭靖雖魯笨卻忠厚,雖木訥卻誠實,又勤奮刻苦,堅忍不懈,于自己倒是有幾分相象,便心生歡喜,授與他全真教獨門根基內功心法。此心法中正平和,循序漸進,日久見功,終歸大用,使郭靖于武學之道,頓有源頭活水、深本大木,最終練成了九陽真經和降龍十八掌,成為人人景仰的一代大俠。馬鈺也用此等深厚內功,養身有道,得以益壽延年。除《射雕英雄傳》外,在后來的《神雕俠侶》,中,他也還有出現。
二、 獨擅灸法胡青牛
相對于馬丹陽實有其人,“蝶谷攻仙”胡青牛只是個虛構的。與馬丹陽中正平和、悲天憫人的胸懷不同,他雖號得“醫仙”之名,醫道也自是極高,但卻身在明教,只為明教中人治病,因此江湖俠士,人人怨憤,稱他作“見死不救”。據他自言“人皆忘恩負義,故而見死不救”。性情之偏激怪異,于此倒可見一斑。但也卻與馬丹陽一樣,同為針灸大家,且獨擅灸法,無人可及。
《倚天屠龍記》中,武當張翠山之子張無忌身中玄冥神掌,雖經三年祖師全力救治,仍然寒毒難盡,痛苦非常。后機緣巧合,遇受傷之明教常遇春,遂由其帶往蝴蝶谷中,尋“蝶谷醫仙”胡青牛醫治。胡青牛因張無忌非明教中人,本不愿以醫,但見此等痼疾頗為疑難棘手,又十年不得一見,便猶如“酒徒之見佳釀,老饕之聞肉香”,心下奇癢難耐,使打定主意,要將張無忌“先治好再治死”。玄冥神掌陰寒狠毒太甚,他認為非灸法之大熱不可以消除,乃為其施以化膿直接灸法。他先用銅片插入張無忌八穴內,以防陰寒之氣隨經絡周流灌注,再以高深內功功力加入直接灸中,以助其更陽更熱,更易透達體內,周流全身。從手太陰肺經開始,將十二正經全部灸完之后。又灸奇經八脈。雖把張無忌灸得通體瘢痕,陰寒之毒卻因此消了大半。他又用“以寒治寒”的反治法為張無忌施藥,亦獲良效。他認為三焦無跡可尋,因此張無忌三焦之內的寒毒便去除不盡。他還能預測人的生死,說被張無忌在陰雨雷電之中胡亂針灸的常遇春只能活到四十歲。他還撰有《帶脈論》,闡述帶脈功能之精義。正如他之所言:“生平最自負之事,不在于醫術之精,也不在號得醫仙之名,而是于醫學大有發明創見,道前賢之所未道。”可惜他因拒不給金花婆婆的丈夫治病,雖自種天花,自毀容貌,自立墳墓,也終究難逃一死,橫夭天命。真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