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易經》如是說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15 瀏覽次數:次
我國現已發現的古籍中關于養生的論述,大概《易經》算是比較早的了。《易經》第27卦就叫“頤卦”。頤,就是頤養。我們現在常說頤養天年,就是通過養生活到應該活到的歲數。頤卦的卦象是“艮上雷下”。艮代表山,山象征穩定靜止;雷是自然現象,經常突然在空中炸響,所以象征激蕩起動。上面靜,下面動,又象征人吃東西時的嘴,上顎不動,下顎上下活動。有個成語叫大快朵頤,就是從《易經·頤卦》演繹來的。在這卦的“初九”爻里說:“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兇。”舍棄你神龜般的聰明,看我鼓動腮幫子進食,必然導致兇險。這里不僅講了養生的一般規律,也講了養生與飲食的關系。
在《易經》“彖傳”里進一步解釋說:“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養正則吉”這句話對于中國歷代養生家影響很大。養生的“正”是指什么?怎樣才算“正”?各家卻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其實,只要結合本卦上下文和《易經》的其他“大過卦”、“小過卦”以及“益損卦”等,不難推斷出作者的原意思想。“正”,就是一種陰陽平衡的自然狀態。這種狀態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體現,這里靜止的山和震動的雷達到了陰陽和諧,所以就吉!兑捉洝氛J為“正”就是卦象中“爻”的陰陽性質與所處的位置的陰陽相符。就是說事物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則為“中正”。 “養生主”網站
孔子對于什么是“正”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說“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宥坐之器”又叫“欹器”,古代一種傾斜的盛水的器皿。欹器在空著的時候是傾斜的;當水注滿欹器時,欹器會傾覆;只有水至欹器一半時,欹器是正的。古人把欹器放在桌子上,以此來警示自己做事要“正” 。中醫養生的基本思想就是“內養正氣,外慎邪氣”。它的原始哲學淵源就是《易經》的“養正”思想。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任何養生保健措施、方法都應該和人的正常生理活動相適應,任何“過”和“不及”都不利于健康!兑捉洝窞榇撕髢汕Ф嗄甑酿B生家指出了正確的養生方向。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