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齋席:七層樓八大碗 想想就已鮮嫩滿口
欄目分類:道家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20 瀏覽次數:次
南岳福緣素菜堂精制的幾道素食,色香味俱全。
翠竹
年年有余
七月的衡山幾乎沒有溽暑,整個夏天山上都清涼宜人。
韋馱菩薩的誕辰一過,接著就是大暑。寺院鐘聲不緊不慢,叩在流年的每個點上。傍晚,鎮上小館子里坐著遠道而來的香客,給自己點上幾個素菜。有時候,他們也和寺院僧人一起用餐。淡淡香火味混合著蔬果清香,正是人間好時節。
但齋席的盛景卻已不再。“像七層樓、八大碗,沒人預訂的話,基本不做了”。福緣素菜堂的老板譚小燕有一點無奈。她是南岳道庵大廚曠友明的關門弟子,也是南岳齋席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全套素齋宴席的做法都一絲不茍地存在這里,不管有沒有人訂,終歸是要流傳下去。
木槿花湯:淡紫浮沉,清香甘甜
衡山玄都觀的陳嗣浩道長對素菜的烹飪頗有心得,可他正不知在哪云游,信號不佳,電話那頭傳來他仙風縹緲的聲音:“……只能等我哪天回來再說了。”
朱陵宮的朱理然道長也外出未歸。我懷念五月的一天與她在夕陽下吃飯的場景。一杯薄酒就著晚風,桌上一大盆木槿花湯,花蕾浮沉在湯里,泛著好看的淡紫色。想不到這路邊綠籬上隨處可見的花,吃著清香滿口。做法也簡單,把花兒洗凈,拌上一點淀粉,扔進沸水里煮開,再加一點醋、胡椒、鹽,便十分可口。木槿花味甘性涼,自古也是清熱涼血的佳肴。
當地居民喜素食的人亦不少。每逢初一、十五或者趕八月,他們大多都會吃素齋、上香祝禱。這是千余年來佛道文化與特有的飲食習慣帶來的深刻影響。
東漢末年,南岳衡山即成為佛道兩家神往之地。這座“如飛”的大山綿延七十二峰,足夠提供四時鮮蔬。三菇六耳(香菇、麻菇、草菇、石耳、地耳、銀耳、木耳、黃耳、榆耳),瓜果蔬茹,各有各的可口。
但僧人們依然三餐簡淡素樸,許多僧人甚至拒絕“仿葷”(模仿雞鴨魚肉等制成的素菜)。
7月7日,天氣陰了。在南臺寺后院一小片精心開墾的菜園子里,摘了幾根水靈靈的黃瓜,用園子旁的一眼山泉洗了洗,味道真不錯。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