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不為良相的良醫們
欄目分類:道家醫藥 發布日期:2016-06-17 瀏覽次數:次
醫生這個行當,雖然與人命悠關,但在古代,都始終處于十分卑微的境地,三教九流之中,它處于末流,與巫并列。盡管如此,那時的知識精英竟發出了這樣的誓言:“不為良相(泛指做官),則為良醫!”所以十全上工(優秀的醫家)基本上來自這個層次。他們以治病救人為神圣職責,以行仁愛為最高宗旨,終生不渝。
華佗
漢代華佗,年輕時被當地行政長推舉為孝廉,被軍事長官征召到部隊為官,他都不去就職,而是潛心醫學70余年,在內、外、婦、兒科等領域,取得了極高的成就 ,成為中醫史上家喻戶曉的大家;唐代孫思邈,數次拒絕了隋唐兩代朝廷授官,將百年人生獻給中醫藥事業,而各垂青史;晉代皇甫謐中年時,受到晉武帝“頻下詔敦逼不已”,上疏辭請不就;元代朱丹溪,青年時代毅然放棄科舉,在四處求師不得的情況下,專心致力醫學,后來投在羅知悌門下,得金元三大家之精旨;明代李時珍,少年時代棄科舉而從父習醫,因醫術高明而入楚王府,后又被薦入太醫院,一年后,堅辭太醫院院判,歸鄉著書。
孫思邈
他們都是生于民間,長于民間,有的靠拜師學藝,有的靠家傳習業,然后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而成為一代大師,在祖國醫學的殿堂中擁有耀眼的一席之位。
如果他們從了政,不一定都會成為影響歷史的政治家;而他們選擇了從醫,就成為影響歷史的醫學家:華佗雖然沒有留下醫著,而他的成就舉世公認,他的貢獻彪炳史冊,他的形象成了中醫的象征;孫思邈以一生之努力,留下醫學巨著《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為醫學的發展做出了承前啟后的貢獻;皇甫謐獨辟蹊徑,留下了針灸學巨著《甲乙經》,對先秦兩漢針灸學成就作了系統總結;朱丹溪吸取了金元三大家劉完素、張從正、李杲學說的精華,在寒涼派、攻下派、溫補派俱存的前提下,又獨創滋陰派;李時珍以數十年之精力,綜歷代本草學之成就,取其所長,補其不足,寫就驚世巨著《本草綱目》,出版后,不僅很快傳遍全國,又被譯成多國文字,傳向世界。他們的著作,都成了中醫藥寶庫中的扛鼎之作;他們的貢獻,都成了中醫藥史上頂級的成就。
朱丹溪
遙想古代醫學,那是一個松散的群體,既無學術團體,更無科研院所;既無官、民醫院,更無官方撥款、企業贊助,而醫學的發展,就是靠著每個朝代醫林中的一批精英,他們有強烈的進取意識,有高度的職業責任,有勇于創新的雄心壯志,集醫療科研于一身,肩繼承創造之二任,足跡遍數省,面對萬千人,以廣大民間為臨床基地,以各類患者為服務對象,以所遇疑難為研究課題,以個人收入為經費開支,不斷地把醫學典籍中的理論化為精湛的醫術,把自己一生的經驗結成醫療碩果,以收徒授學來培養后繼人才,以著書立說來豐富、發展、充實、完善祖國醫學,進而創造出新的理念、新的醫技。
李時珍
這樣的名醫名家,是自我奮斗、社會公認、影響一方的;不是自我作秀、媒體吹捧、名噪一時的。只有有了一批真正的名醫名家,在他們的影響下,才能培養造就一代又一代醫生群體,再從這個群體中又涌現一批名醫名家,把中醫事業像接力捧一樣世代相傳,永生不息!
《肘后備急方》是葛洪在嶺南時寫成的一部對嶺南醫學影響巨大的著作,也是葛洪夫婦對醫學經驗的總結。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