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對死亡之理解:死后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7-06-07 瀏覽次數:次
文/李大華
《至樂》篇記述了莊子的一次奇遇。莊子到楚國去,他見到了一個干枯的骷髏頭骨,看起來那頭骨形狀完整。莊子于是隨手用馬杖敲了敲頭骨,對著它說:
“夫子是因過于貪婪而喪失天理以至于此麼?是您因亡了國、被人砍了頭至于此麼?您是因不道德的行為而愧對父母、妻子、兒女而至于此麼?您是因挨凍受餓而至于此麼?還是您因年老歲高的原因而至于此呢?”
或許,死后是一種解脫(資料圖 圖源網絡)
說完這些話,莊子拿起那頭骨做了枕頭睡覺。這晚半夜,莊子睡熟了,骷髏給莊子投了夢。夢中骷髏對莊子說:
“白天的時候,您講起話像個辯論之士。而您講的那些內容,卻都是些人活著時候的負累,死了就沒有這些負累了。您愿意聽聽關于死的事情嗎?”
“好啊。”
“死了,就沒有君主在你之上,沒有臣子在你之下,也沒有春夏秋冬四季的事情了,你可放任自由地以天地為春秋,那快樂是即便做君王也比不了的。”
莊子聽了這話,有些不敢相信,說:
“我請司命的人還原您活著的形體,回復您的骨肉、肌膚,返回父母、妻子、鄰里、以及您所熟悉的那些人中間,您愿意嗎?”
聽了莊子的話,骷髏卻鎖緊了眉頭,顯得很憂愁的樣子,說:
“我怎么能夠放棄做君王的快樂,而重新回到人間去再受憂勞之苦呢!”
有人認為,這段與骷髏的對話充分體現了莊子消極厭世的思想,這話也對,卻不全對。莊子的確是比較討厭人間社會的那些骯臟事,但莊子并不是取消主義,他只是個超越主義者。他希望當死亡不得已來臨的時候,能夠視死亡如歸途;他不是反對人們作為,他只是要人們一邊作為,一邊則忘卻自己的作為,不要為功名利祿拖累了,從而得不到精神的自由。
莊子原文參考:《至樂》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鋮之誅而為此乎?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丑而為此乎?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
于是語卒,援髑髏,枕而臥。夜半,髑髏見夢曰:“向子之談者似辯士,視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則無此矣。子欲聞死之說乎?”
莊子曰:“然。”
髑髏曰:“死,無君于上,無臣于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
莊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復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里、知識,子欲之乎?”
髑髏深顰蹙額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至樂》)
作者簡介:
李大華,陜西紫陽人。武漢大學哲學博士,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
(本文原名為《莊子與骷髏的對話》,系騰訊道學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