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道劉理授:性情恬靜 宏道深遠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文/黃樹森
劉嗣授,法名理授,俗名宗海,字敬義,號受之子。道教全真龍門正宗嫡派第二十二代弘道傳戒律師。武昌長春觀、漢陽玄妙觀方丈。湖北省漢川縣田二河雞鳴鄉北馬嘶潭人。
年幼聰慧 宏暢宗風
劉理授生于清同治九年庚午(1869)二月二十二日巳時,父德勛,母林氏。胎時,母忽厭囂茹素,葷臭入口,身遂不安。既生,乳不潔不食,地不靜不寐,腥臊偶觸,嘔吐難安,喧囂雜聞,啼驚莫已。
甫四齡,就傅外王父家,說部則屬意俠義,觀劇則深惡言情。讀圣賢書,咸能通曉其理,家人皆異之。常曰:“人為三才之一,若不能參贊化育,實虛此生!蹦晡慈豕冢瑢W殖已深。五經諸子之學,得其指歸,醫卜星相六書,本乎神悟。
天門縣:劉理授開始承受道法之處
年十九歲,遇肖高登法師(龍門第二十七代道長)于天門縣南鄉下新子河東岳廟,遂入玄門,承受道法。自此究心秘籍,綜覽玄經,妙契真讓,闡揚至道。思欲廣開法宇,宏暢宗風。于是鎖骨袒衣,沿門募化,善緣廣結,宏構斯興。如天門縣乾鎮驛之巢云道院、隆鎮觀,華嚴湖之泗洲寺,漢川縣楊林溝一甲之聚善堂,漢川縣汈汊湖之西湖堡,漢川縣分水嘴之白云觀,漢川縣分水嘴淤洲村之凌云觀等皆藉以次第創建。
歷訪名山 追跡仙圣
劉理授道行既深,鉆求彌篤,追跡仙圣,歷訪名山。如武當、天臺、金庭、南海、九華、五臺、廬山、華岳、衡岳、嵩岳諸勝地,莫不有其游跡。
歷訪名山,追跡仙圣
于華岳遇陜俠羅公,授以奇遁南宮之術,于衡岳遇松陽子許公授以金丹大道,于漢川楊林溝一甲聚善堂,遇許高松仙長,談玄說道,深不可測,遂拜許公為師,得爐鼎、藥物、火候秘法。
于是留住一甲聚善堂,擇居僻室,篤志受持,虔修不懈,暑寒無間,餐寢俱忘,一若面壁而非面壁,辟谷而非辟谷者,數十年如一日。從而攢簇五行,合和四象,七返九還,龍虎丹成。雖自有本來之根基,而實則苦志篤行之功果也。
主持道觀 宏道深遠
清宣統元年己酉,武當宮道眾公舉其為監院。民國八年己未((1919)春,龍門正宗嫡派第二十一代傳戒律師陳真人傳戒于北京白云觀,斯時道眾云集,各表真言。因其獨透玄機,一時無兩。陳真人贊賞不置,遂于說戒壇中,授以天仙大戒戒牒。證明師申圓祥,監戒師顏明德,糾儀師趙至壁,保舉師崔至仁,演禮師吳理明,提科師王至修,登祿師趙理賢,引請師李理超?籍叿刀酰S師不悅,聚善堂當家黃興桂引道眾至榻前,告曰:師從北京回,已在此跪候。許師說:“道法無為,不法有為”。
癸亥歲,漢陽玄妙觀道眾及地方紳耆恭迎他為玄妙觀方丈。時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知其萬有羅胸,稀世異人,執弟子禮,拜其為師,并遣其二子到漢川一甲聚善求教。其時軍政要人,從者云集,權要相招,車馬盈門。
武漢長春觀
乙丑歲,主持長春觀,該觀創自漢代,舊名太極宮。元時長春邱真人傳道于此,始改今名。為道家南方之大叢林,位于武昌賓陽門外,殿宇崇多,高真代有。九月定期傳戒,贊襄既眾,庶事已傷,玄風遠播,十方來集。戒前,黎元洪贈送“大愿圓滿”匾額。湖北省軍務督辦兼省長也書題贈送“道岸同歸”匾額。道眾公上“妙道興行”匾額。屆期,劉理授登壇說法,先講太上清靜經,次演圓規方矩之根源,與陰陽八卦之原理,口講指畫,闡發古微。時道侶之來者,凡二十一行省。試題為“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考試合格錄取者,四百余人,所取多道行出類拔萃者。龍門正宗之大戒大法,予以獲傳。
時武漢道場善堂林立,僉為道書乃仙圣精誠所托,不廣宣導,信仰何資。再三恭請方丈定期宣講,先道德經,次周易及參同契,各界慈善團體,有道之士,聞之咸謂希有,無不踴躍參加。劉理授于道宗之正義,道經之微旨,靡不旁征博引,融會貫通,至理名言,開悟周遍,四眾歡喜。皆謂大法本乎大經,至道出乎至理,不有今日之昭昭,幾成永世之昏昏也。從此高風宗仰,鄉化日多,宏道之功,于斯為盛矣。
性情恬靜 仙風永存
劉理授性怡靜,衣破衲,食粗糲。常言出家人若不苦心修煉,必遭墮落。閑云野鶴,任情去留。于大道之外,多能技事,書則真草兼通,劍則卷舒隨意。行醫活人,靡不精通。明天地之化機,悟陰陽之妙理,六爻參變,彖象互明,鉆研孜孜,老而彌篤,其好學不厭也,其誨人不倦也,既仁且智,誠人之師!由是碩學名流,從游日眾。宗門律門,爭相迎近。尤喜與道外人士相往來。常謂:“道也者,非限于出世者,即入室之正人君子,經緯人事,亦道也!
閑云野鶴,任情去留
劉理授之入也,則孝友于家。如崇建祖祠,安遷祖墓,敬愛兄弟、教養侄嗣。其出也,則維護道門,無微不至。如華嚴湖之泗洲寺,乾鎮驛之隆鎮觀,漢口之斗姆閣,武昌黃鶴樓之呂祖閣,皆藉其力得以保存。其之得道證果,豈偶然哉。其年登花甲,精神矍鑠,談經論道,聲如洪鐘。目有白光,眉間白毫長至盈尺,異人異相,間氣所鐘。其入室弟子有新建丁笏堂,臨川周玉書,六涼殷叔桓,沔陽楊劍青,漢川羅法輝,騰沖李學詩等,還有王兆祥、劉文權、朱祖福等。
丙子年上元節后,忽召諸弟子及親信齊集長春觀,乃口囑各事,并命將遺體安葬九江蓮花洞。又謂所接之法,尚存漢口斗姆閣,可取置祖堂供奉。分示既終,即問時刻,曰:要快走。命速更衣。隨口占一聯云:“若要逃脫天羅地網,須當擒拿虎尾龍頭!闭Z畢羽化。時民國丙子年(1936)正月二十二日丑時,享年六十有七。道眾親友,環視在側,仰望白云,莫留鶴駕。
他自幼出家,終生不茹葷不娶。非夙具慧根者,何能若是。晚年值災禍迭興,戰亂不止,以黎民在念,籌賑維勤,年復一年,精力遂因之多耗矣。一生行誼,俱見沔陽諶紱菼(前清舉人)、吳江金天羽、騰沖李學詩處,其道行事跡,有裨益于世者,尚待后人繼續考查整理之。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一代黃冠宗師劉理授》一文整理發布,作者黃樹森,選自《中國道教》期刊1993年第1期。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