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都城隍廟之道教法脈傳承是什么?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文/陶金
都城隍廟道士派別
由于都城隍廟的道教法脈傳承在民國時已斷,我們便只能通過有限的資料來探究當年都城隍廟內的道士們所歸屬的準確道派。
據都城隍廟元碑《加封圣號頒降宣命記》載:“……長春道士張志忠承詔薦葆光大師段志祥領其事,遂度廟東隙地,建玄元殿,旁為環宇以居道流,俾甲乙住持以宇神祠,歲久,提點王道從退休于西堂,至是降璽書授守真純素大師張德元住持本宮,善應元明守一大師商慎和,崇元名善達妙大師朱德明并提點本宮事,創給五品印信。”
明清時都城隍廟似乎是一座正一道觀(資料圖 圖源網絡)
可見在元代,新建的大都城隍廟系由當時聲望頗盛的全真派道士住持。入明之后,城隍廟的道派傳承不甚清楚。《明憲宗實錄》中有皇帝對都城隍廟人事的任命記載:“成化十九年(1483)十二月丙寅。太監覃昌傳奉圣旨:升道錄司左正一吳道然、阮永清為真人,右正一劉紹仙、王文彬,右至靈戴景安俱高士,太常寺寺丞顧綸本寺少卿,寺丞連克彰提督城隍廟事。”此處提督城隍廟的連克彰實際上在成化十五年(1479)五月前乃是道錄司右至靈。
“成化十九年五月庚戌,太監覃昌傳奉圣旨:……升道錄司右至靈連克彰太常寺寺丞。”由于明室慣用江南正一派道士為道錄司官員,我們可以假設,都城隍廟在太常寺寺丞連克彰提督下,應當是一座以正一派道士為主體的皇家壇廟宮觀。
此外,在民間香會的碑碣中,我們還發現了幾位道士的名字。《中棚圣會碑記》(年代失考)碑陰的功德芳名中有“住持毛尚策,焚修劉嘉英、李祥佑,焚修何得祿、李祥祚”等;《換水□碑記》(年代失考)的落款為“領香會首甘囗、領齋弟子李祥佑”;《東棚老會碑記》(1673年)落款中有“領齋嗣教弟子李祥祚”;《都城隍廟碑》(1794年)碑陰落款為“本廟住持徐洪基、蔣洪禧、譚洪遠”。
從《中棚圣會碑記》碑文自上而下的人名排序來看,我們有理由認為住持毛尚策至少是其他幾位道士的長輩,雖然焚修劉嘉英與焚修何得祿之間很難斷定其輩次,但李祥佑與李祥祚必然是同輩。
在《換水□碑記》李祥佑擔任都城隍廟住持,在《東棚老會碑記》中李祥佑擔任住持,到了《東棚老會碑記》之后121年的《都城隍廟碑》碑陰落款中,住持已傳至“洪”字輩道士。既然《東棚老會碑記》是康熙十二年(1673)所立,那么記有“住持毛尚策”的《中棚圣會碑記》則極有可能是明末之物。若此論成立,則可認定都城隍廟在明清兩朝更迭之時,并未因朝廷之變更而使廟內人事發生根本上之變更,其道門法派依舊傳承至清代中期。考北京白云觀所出《諸真宗派志》,以“尚、得、嘉、祥、洪”五字作為索引,未能發現任何與之相符的“宗譜”,至此我們仍無法就都城隍廟中道士是何道派做出準確論證。
都城隍廟道士的角色:并不掌握神權
在討論官方的儒臣與個人的民間群眾兩種信仰模式時,我們覺察到道教教團在這兩種力量的沉默對峙中已被邊緣化:
如果我們從儒臣的角度出發來看,官方模式祭祀中也許完全不需要道士參與,都城隍廟的道士雖然生活在廟內,但他們所奉行的則是迥異于儒生禮樂的另一種儀式系統。從儒臣的角度出發,道士住持廟內也許只是看護灑掃殿堂而已。
都城隍廟大殿(資料圖 圖源網絡)
這一現象并不是都城隍廟獨有的,王宗昱教授在他的《清代漢中地區的全真教》一文中提到了同樣被列入祀典的漢中武侯祠,這里的情況與都城隍廟極類似,首先武侯祠與城隍廟一樣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道觀(為禮神而建,并非為道士修真群居而建);其次是因為崇祀的對象被列入了祀典,所以官方的祭祀由儒士掌握而與道士無關,也由此存在了與都城隍廟內類似的情態。就漢中全真派的問題王宗昱教授指出:(1)道士教團和民眾可能是分離的。(2)如果宗教活動并非純粹道教,那么住持道士所屬道派亦便不重要。
與漢中武侯祠一樣,都城隍廟祭祀儀式由儒臣把持,故而無法像一些南方正一派地區闔村民眾延請道士建醮那樣能與民眾有廣泛的接觸。換言之,在都城隍廟內道士并不掌握著神權。
都城隍廟與漢中武侯祠不同的地方在于:在都城隍廟內,民間香會作為儒、道以外的另一個模式在運行。雖然在他們所立的金石上經常能夠找出住持道士的名字,但他們與道教教團的關系在實質上可能并不甚緊密,因為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由僧人住持的許多其他道教廟宇(如藍靛廠的西頂廣仁宮及妙峰山金頂)。換言之,民間香會之所以會與教團之間產生關聯,是因為他們需要廟宇的管理者承認他們的“合法性”,并允許其在與本廟有關的事宜上進行公益行為。所以香會真正仰仗的權威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來自道教教團內部或信仰,而是更多地來自于儒生們賦予道士的對廟宇的管理權。
在這里,道教教團是否重要的問題再一次呈現,因為一座供奉道教神靈廟宇的管理者可以是道士,也可以是僧人,這在明清之際三教合一大背景下的香會來看并沒有實質性的區別。但是,不管怎樣,在來自儒臣方面官僚信仰模式的沖擊下,作為個人信仰模式的香會為了得到來自正統的認可,與被上層儒生漠視只能尋求向下拓展空間的道教教團站在了一起,他們的名字共同出現在了香會的功德碑上。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北京都城隍廟考》一文整理、節選發布,作者陶金,選自《中國道教》期刊,2010年第3期。)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